长安南里王村唐墓壁画
食酥山消夏
入伏后,烈日炎炎似火烧,鸣蝉藏身树隙中,聒噪声日胜一日。既无空调,且无电风扇,几千年的时间里,除了扇扇子,古人都是如何度过炎夏的?
铜冰鉴
1977年出土于曾侯乙墓
铜冰鉴内部构造图
明代白铜冰桶
清代掐丝珐琅莲花纹冰鉴
清代万寿无疆纹瓷冰鉴
储冰大约是出现最早、沿用时间最长的度夏避暑举措。
有史记载的储冰,最早可追溯到周朝。据《周礼·天官·凌人》记载:专门负责斩冰储冰的官员叫“凌人”。到了夏天,周天子会举行隆重的典礼,按功勋爵位把藏冰赏赐给官员们解暑,以示天恩。
先秦时,各诸侯国君开始储冰,同时出现盛放冰块的器物冰鉴。《诗经·七月》中“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说的就是此事。
到了汉代,皇宫里有了专门避暑的地方,叫清凉殿。清凉殿又叫延清室,据《三辅黄图》记载,皇室以水晶为盘,将冰块置于盘中,分放殿内各处,《汉书》夸张说“清室中则中夏含霜也。”
再往后到唐宋时,藏冰已不限于官方,民间也出现了夏季买卖冰块的商业活动。伴随着储冰的发展,宋元时,我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冷饮。
唐章怀太子墓壁画
侍者手捧酥山
长安南里王村唐墓壁画 食酥山消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