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杨奕》【完整小说】(全文在线阅读)
第三章 泥陶
杨奕集中精神,目光落在摊上的小摆件上面,当即开启额头处无形的竖眼。那种奇妙的感觉再次降临,此时,一秒钟都不能浪费。
他的眼光盯着每一件物品,都只是停留一秒钟。不大的小摊上,物品就超过五十件,仅仅一个小摊,就能消耗掉杨奕那竖眼的一次冷却时间。假如,这个摊面上没有值钱的东西,两个钟头就白白浪费掉。
看到杨奕走马观花一样的眼神,摊主嘴角不经意流露出笑意,彻底放心了。眼前这家伙,地地道道的菜鸟一个嘛!
对付这种人,他最在行了。在这条街上的,哪一位摊主不是能侃的主?明眼的一件垃圾,也能被他们说成宝贝。
时间很快过去三十秒,杨奕开始有点着急起来。目前来看,均没有发现有价值的东西,搞不好两个钟头就得花在这里了。
每一秒钟,对杨奕而言都是煎熬,逐渐脑门出现一层密汗。因为精神过度集中,还有种疲劳之感,他强迫自己打起精神来。
当一分钟就要结束,杨奕都要放弃的时候,峰回路转,突然发现一件有趣的泥陶。
他揉了揉脑门,让自己舒缓一会。那只竖眼的作用时间已过,变得黯淡无光。杨奕拿起泥陶,开始认真观察。这是一尊骆驼,形象生动,还有鲜艳的色彩。
“不得了,这宝贝可是我这最贵重的一个,小哥你可真有眼光。”
突如其来的话,把杨奕吓了一跳,白了一眼,他心里暗道:无论我拿什么,你恐怕也是这句话吧?真当我第一次逛你们这里?
没有理会摊主那些没有营养的话语,细心观察手中的泥陶。
专业一点来讲,这是陶器,中华文明最为古老的一种结晶之一,从几千年前开始,一直流传至今,可谓源远流长。
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最早利用化学变化改变天然性质的开端,是人类社会由旧石器时代发展到新石器时代的标志之一。
这种东西坯体不透明,有微孔,具有吸水性,叩之声音不清。陶器可区分为细陶和粗陶,白色或有色,无釉或有釉。
根据杨奕这一两年来的认识,手中这尊泥陶便是细陶,表面细腻。因为有颜色,也可以称为彩陶。
“这可是大名鼎鼎的唐三彩,以小哥你的眼光,应该不难看出。”摊主早就准备好说辞,很多话都是脱口而出,口才比起脱口秀的主持人差不了那么去。
杨奕心中吐槽不已,要是唐三彩,你还会摆在这里?拜托,别将大家都玩得那么弱智好不?
骆驼彩陶应该是现代工艺品,刚刚竖眼看到的,泥陶本身没有任何霞光。杨奕将目光集中在骆驼脖子上的一串挂饰,一枚小铃铛,铃铛的表面还有一些符号。
他心想:应该比王军那手串差一点,因为那层霞光没有那么浓郁。
“怎么卖?”他开口道。
见杨奕询问价格,摊主更加开心了。不怕你砍价,就怕你价格都不问就走。问了价格,说明肯定有购买的意向。
“我见小哥那么投缘,便宜一点给你好了。一千八拿走,平时我都卖两千多的……”
还没说完,杨奕起身就准备离开。对付这种摊主,他也是颇有心得的。有时候你不需要开口还价,直接行动说明,对方便会乱了阵脚。
“哎!哎!小哥别走呀!价钱好商量嘛!你开个价,我保证不二话。”摊主连忙也站起来,伸手将杨奕拉住。这么一个冤大头,千万不能放过。
“五十,我只是见它造型不错,摆在房间好看,贵了我还不如买个盆栽?”杨奕不情不愿地留下来。
“哎哟!小哥,你得看看,这是古董呀!怎么能跟盆栽比?五十元肯定办不到的。这样吧!我再便宜三百给你,一千五。你看呀!在房间摆一件古董,多有面子?有档次呀!”
“既然是古董,那还是算了吧!我到其他地方看看,古董买不起。”
摊主也是没节操的货,听到杨奕这话,似乎真准备换目标,马上来一个大减价,古董大跳水。
“等等,难得遇到一个投缘的小伙子,那么中意我的东西,八百块给你啦!你也别几十几十的,掉价不是?”
杨奕故作犹豫一把,才开口还价:“八十!”
摊主嘴角抽了抽,有点无语,就不能别几十几十的吗?
“六百,这个数字说出去也吉利。”
一番讨价还价,最后摊主咬牙切齿地报出两百的白菜价。接近两千降到两百,也算是难得了。
“你就当买一件稍微高档的工艺品不行?这可是古董呀!”摊主还是坚持,自己那件泥陶就是古董。两百块的古董,也是够廉价的。
泥陶其实是他垃圾堆旁边捡回来的,能卖出两百块,他心里都佩服自己。所以,别看他们蹲一整天,可能顾客没有几个,但收入却是不低,中间的利润实在是太大了。
砍得差不多,杨奕很干脆抽出两百块,也得留口汤给别人喝喝。
不远的摊主见了,多少有点羡慕,今天他还没发市,就等着像杨奕这样的菜鸟上门。他们这行,基本上都是守株待兔。
没有继续看下去,杨奕在附近找一个食店,吃点东西。老街这边,都是江州市本地很传统的一些美食,很正宗,以前拍卖行的经理带他吃过一次,味道很好。
刚进门,他微微一愣,看到了熟人。
“咦!老弟那么快就出院了?”
说话的主人,正是杨奕认识不久的王军,坐在他对面的,还有一位老人家,身穿灰色的长袍,留着长胡子,精神抖擞。
“在医院闷得慌,左右没有哪里不舒服,就出来走走,没想到运气不错,遇到王哥你。”
“来,一起坐吧!”王军邀请道。
杨奕有点迟疑,看向旁边的老人家,贸然过去,不好吧?
那老人也看出杨奕的顾虑,微笑道:“小伙子淘到宝贝了?过来坐坐,让我老头子见识见识。”
杨奕尴尬地挠了挠头,拘束地说道:“老人家你见笑了。”
王军的眼神也落在杨奕手中的泥陶上面,微微一怔,依他的眼光,不难看出,那就是一件现代工艺品,太明显了。他疑惑地看着杨奕,暗道:难道自己高看这小子了?
第四章 祁老
王军让服务员加菜,招呼杨奕坐在他身边,随便给他介绍坐对面的老者。杨奕才知晓,坐在对面的老者大有来头,江州市德高望重的古玩鉴赏家,尤其擅长古书画方面,国内著名的装裱大师。
“都是些虚名,小友不必在意,你那陶器我瞧几眼。”老者乐呵呵地说道。
杨奕连忙递过去:“请多多指点!”
见这小伙子没有流露任何巴结讨好之色,祁老颇为赞赏。以前一些年轻人,得知他的身份,均会故意讨好,博取好感,尽管有些人做得并不明显。
祁老观察了一会,心里微微诧异,两分钟过后,才将泥陶还给杨奕。
“小友的眼光很毒辣呀!”
此话一出,王军脸色微变,再次认真观察那件泥陶,暗想:难道我看漏眼了?
细心观赏之后,发现泥陶就是一件现代工艺品,如果没有猜错的话,出炉的时间不超过一年,何来的眼光毒辣?
“这……”
难道祁老说安慰话?也没道理,不是祁老的风格呀!
“哈哈!小军你可不够认真呀!泥陶是新货没错,但这铃铛是一个宝贝,应该是一件佛门宝物,开了光,年代倒不是很老,大概清末时期的物件。”祁老解释道。
听到祁老的话,王军才将目光盯着那个铃铛。他有点懊恼,刚刚竟然没有注意到泥陶身上的物件,仅仅只是盯着泥陶本身研究,这回真是丢大脸了。
开光,一般是指道教开光,常见的道教开光,现在统一叫开光,是一种混淆和随波逐流的说法。开光是特指道教神像的开光明,在道教中,经过开光的神像具有宗教意义上的神圣性,受到信众的顶礼膜拜,使法物具有特别的灵力。
抽象一点来说,就是把宇宙中无形的、具有无边法力的真灵注入到神像中去,神像也就具有无边法力的灵性。故而开光是神像被供奉后,必不可少的仪式。佛教本来没有开光,但有种佛像加持的仪式,跟开光差不多,流传到现在,就都统统叫开光了。
而开光的物品其实也是多种多样,可不只是神像一种。开了光的物件,通常又称为法器。
“老弟,你多少钱弄到手的?”王军忍不住询问道。
如果没有猜错的话,这家伙肯定是捡漏了。在古玩圈内,捡漏是行内话,说白一点,就是捡了大便宜的意思。
“两百块,街头那边的小摊捡的。”
祁老一阵惊讶,两百块到手的话,那还真是捡了大漏。这个铃铛,他估价五万以上,要是碰到需要法器的风水佬,可能还能翻一番价格。
“老弟,你运气真是太好了。”王军有点羡慕地说道。
祁老横了一眼,责怪道:“这怎么能叫运气好,没有眼光,没有点基础,能发现这件宝物?不够细心的前辈,都有可能看漏。”
他越发欣赏这个年轻人,基础应该不错,更难的是心细。很多人可能理论知识很丰富,经验也独到,但就因为不够细心,往往都会打眼交学费。
尽管杨奕话不多,但有王军在,气氛还不至于冷场,而祁老各种知识渊博,能引申很多东西,让杨奕大长见识。
杨奕这种多听少讲的行为,令祁老暗自点头,非常不错的年轻人。
饭后,祁老没有再逗留,对杨奕跟王军说道:“好了,我老头子就不继续陪你们,有点事先走开。过两周,我们私下有个交流会,小友有兴趣的话,不妨一起来玩玩,说不定有所斩获。”
最后,他还不忘邀请杨奕,能对得上眼的年轻人很少,所以祁老有意想要提携一番,至于结果如何,就靠杨奕自己去把握了。
“好的,多谢祁老,到时一定登门。”
祁老走后,王军也耐不下心来,见杨奕捡了大漏,自然也想出去碰碰运气,最好找回刚才的面子。
“一起出去逛逛。”
“好!”杨奕正有此意。
路上,他还询问王军,如果他想尽快出手那枚铃铛,有没有靠谱一点的买家。其实,最好就是拿出去拍卖,但他急用钱,等不了。也可以到典当铺、古董店去,只是肯定是要被压价的。
“你要卖掉?”王军楞了一下。
杨奕点头:“我并不热衷收藏。”
他没有这个习惯,暂时只希望变现,金钱有时候很俗,但对他非常重要。
“那你转给我算了,五万如何?”这个价格不算很高,如果杨奕耐心等,找到合适的买家,再高一两万也是可能的。
杨奕同样不废话,很爽脆地回答:“好。”
“爽快,走,我们先去逛一逛。”王军发现,这家伙越来越对他的胃口了。
竖眼还没恢复过来,所以跟在王军身边的半个钟头,他几乎没有说过一句话,只是看,从不问价之类。
王军的装备可比杨奕齐全很多,身上带着放大镜之类。蹲在一个小摊前,就能蹲十多二十分钟。饶是这样,速度也已经够快的了。换成一个老前辈,看一件物品可能就要十多分钟。因此,这些小摊的老板最不喜欢就是招呼那些老家伙,眼光毒辣不说,砍价也不留情,最操蛋还是一蹲能蹲个半天。
杨奕心中一喜,那神奇的竖眼恢复过来,又可以使用了。
此时,王军都买了两件物品,一件木雕,还有一块印章。木雕是红木雕琢的,雕工看起来不错,王军偷偷跟杨奕说,那有可能是明朝的物件。而印章则是一块黄色的石头雕琢的,杨奕没看错的话,应该是寿山石。
一共花了王军好几千块,杨奕开启竖眼扫了两眼,惊诧地发现,两件物品都没有霞光。
他没有开口说什么,经过两次的接触,他发现王军这人比较爱面子,为了避免尴尬,还是保持沉默比较好。
“老弟,都没有看上眼的?”王军忽然问道。
旁边尖嘴猴腮的老板也连忙推荐:“看看这件,品相保持相当好,是我在一家老宅找到的,绝对是宝物。”
这种鬼话,连王军都翻白眼,反正大家不知道,怎么说还不是你一张口?
这些二道贩子,编故事的水平可是一流,明明就是收垃圾收来的,就有可能被他们说成什么传家宝,反正,他们的话,你信你就上当了。
杨奕斜了一眼,目光落在那本字帖上,突然有些失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