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外星人长什么样子?他们吃什么食物呢?
他们生活在什么星际? 1960年,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Freeman Dyson)指出,如果外星文明不断发展壮大,消耗更多能源将不可避免——而任何恒星系统中最大的能源,就是那颗恒星本身。 今天我们总的能量消耗率大约相当于照到地球上的阳光总量的0.01%,因此太阳能能够轻易满足我们的所有需求。 然而,如果能源需求以每年1%的速度保持增长,那么1000年内我们所需的能量,就会超出照射到地球表面的太阳能。其他的能源,例如核聚变,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因为它们产生的废热会把地球烤焦。 外星文明遇到类似的处境,或许会开始兴建太阳能发电站、发电厂,甚至在太空中定居。通过开采小行星,然后是行星,甚至还有恒星本身的物质,他们能够真正做到向外扩张。 戴森的结论是,千百万年之后,这颗恒星可能会被一个巨大的人造太阳能板球壳完全包裹。 几乎可以肯定,单一壳层会被排除在外,因为它需要经受住超强的应力,在引力上也是不稳定的。集群才是更合理的方案:在互不相交的轨道上建造许多大型电站,让它们可以有效地包裹住中央恒星。 戴森本人不喜欢猜测细节,也不喜欢推测建造这样一个球壳的可能性。他说:“我们没有办法来判断。”重点在于,如果已有外星文明建造了戴森球,我们就有机会能够发现它。 这样一个球壳会遮挡星光,让我们的肉眼看不到它,但这个球壳仍会以红外辐射的形式将废热向外发出。 去年,几名天文学家联合发表了一篇文章,声称这颗距离地球1400光年的壮观的恒星KIC 8462852有时候会出现亮度骤降的现象。每隔几周或几个月,它就会闪烁,目前亮度为其正常亮度的80%。 没有迹象表明,这种奇怪的现象是由围绕该恒星做轨道运动的行星所致,因为即使木星大小的行星也只能造成该恒星的亮度减少1%而已。 然而其他人,尤其是媒体,都倾向于一个更为吸引人的说法——造成KIC 8462852亮度骤降的原因可能是巨型结构,即外星文明在其恒星系建造的巨型空间设施。 这些设施有可能是空间居住舱,也有可能是轨道太阳能集热器阵列(即以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命名的戴森球)。 它们甚至有可能是不透明的巨大“切口”,这些“切口”遮住了恒星的亮光。对其他星球来说,这些黑色的光束就像一座座灯塔,暗示着KIC 8462852是宇宙荒原中一处孕育生命的绿洲。 因此,SETI研究所立刻将艾伦望远镜阵列的天线调转到这颗恒星的方向。 两周以来,研究人员一直在搜寻能够证明存在外星智慧的信号。阵列的频率从1000兆赫逐渐升为10 000兆赫,这样的频率远远高于广播或电视能够接收的频率。 但是,这种微波会使得星际广播成立的可能性比实际更大——如果你是技术迷的话,可以找到N多理由来证明。 超强的微波无线电波无疑是推动这些火箭的一个好动力,而这个过程产生的宽频带信号能够被艾伦望远镜阵列捕获。这就是我们想要寻找却没能找到的两种信号。 要记住,这个星系离我们非常非常遥远。 如果信号向每个方向均衡地发出,那么要求的能量明显更高。但另一方面,假如外星文明有意朝我们所处的方向发射信号的话,那么需要的发射器的能量就相对小很多。 最后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如果某一个社会能够建造戴森球,那么它会有巨大的能量可用——这些能量足以为所有发射器提供能源。 几百年的天文研究告诉我们一件重要的事情:每当我们把望远镜指向外太空并发现神秘现象时,总有人马上出来假设我们已经发现了宇宙同伴的证据。 但每次的真相都没那么神奇:我们只是发现了一些以前未知的自然现象而已,或者干脆就是像火星运河事件之类的乌龙事件。 |
- 上一条:返回列表
- 下一条:研究人员发现蜜蜂的活动与光线强度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