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季汉上公,替关羽守荆州开始 > 第79章 我可太喜欢贤士了!

第79章 我可太喜欢贤士了!

    “一、二、三……十,才十个随从?”

    看清来者的一刻,诸县令县长一时似笑非笑。

    实在是这位新府君的排面过于寒酸。

    堂堂两千石,没有随行的兵马侍从就罢了。

    居然连仆人都只有十个?

    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来逃难的呢!

    唯独是,前方的都尉麋威始终一脸肃穆恭谨。

    众人忌惮其官位和威望,又不好肆意大笑。

    但心中早已轻视新来的邓太守。

    而很快,就连麋威都有些动容。

    因为那个腰佩印绶,分明是邓芝的官员。

    居然跟仆从一同推着鹿车搬运行囊!

    此处的鹿车并非鹿拉的车,而是一种人力小推车。

    因其窄小只够载一鹿而得名。

    麋威平日出行,好歹还能骑马呢!

    想到这,他再也站不住,主动上前见礼,又帮忙推车。

    而邓芝并未阻止,只是稍稍感谢,便继续前行。

    如此一直走到城门前。

    邓芝突然停步。

    转身对麋威大拜道:

    “这一拜,是逆旅之客感谢主人搭把手。”

    “然则入得此门后,我便是此地太守。”

    “太守驱使都尉如私仆,有违国家法度,就此打住吧!”

    麋威只好松开手。

    他原本还打算送马匹和仆从,再借着麋竺的人脉跟对方套套近乎呢。

    这下不好送了。

    心道邓芝果然如传闻一样,作风俭朴,做事一板一眼。

    这大腿,一看就靠谱!

    心中更欢喜了。

    便道:“官廨已经收拾妥当,府君请便!”

    邓芝当即拜谢。

    但就在麋威要告辞之际。

    他身后一个中年文士突然越众上前,直视麋威道:

    “那官廨有几进院落,几间房?”

    麋威不解其意。

    但见此人头戴进贤冠,气度不俗,说不定是邓芝请来的佐吏?

    照直答道:

    “只有两进院落。”

    “不过诸位放心,郡府官廨本是从驿舍改过来的,比县治还宽敞,足够住下所有人!”

    “果真够吗?”那文士并未轻饶。

    “可我怎么听闻麋都尉此前屯兵于石城,也在这处郡府治事啊?”

    作为一个佐吏或侍从,这么对一个比两千石的都尉说话,已属冒犯。

    但旁边的邓芝只是眉头一皱,并未直接喝止。

    麋威见状,心道此人怕是有些来头。

    便继续道:

    “无妨。”

    “如今府君既来,今后自然是府君治事于郡府。”

    “至于在下,反正早晚要出城修筑堡垒,这段时日随便找一处空房凑合即可”

    如此谦退言语,邓芝不得不开口了。

    却是转向那文士,一脸不耐道:

    “我初入江夏,恩信未著,便急着抢夺有功之人的房舍,威公这是要我自绝于郡人啊!”

    被称为“威公”的文士听罢,失声笑道:

    “正因为你我都知道这位麋都尉曾立下大功,又是关将军婿子,身负一郡之望,所以有些话才要提前说清楚!”

    “况且他自幼锦衣玉食,非软枕暖被不可酣睡。”

    “那以你我和麋安汉的交情,还能将其嫡子赶去荒废的民舍不成?”

    邓芝一时语塞,又转回麋威。

    此时麋威还在拼命回忆这个“威公”到底是谁呢。

    见状便连连摇头道:

    “不至于,不至于。”

    “诸公有所不知,在下自去年一场大病之后,便落下了一个癖好。”

    “若要酣睡,无须软枕暖被,但必要有大……呃,要有贤能之士在旁!”

    “贤士越多,在下就睡得越安稳!”

    “若一屋子都是贤士,那便可高枕无忧了!”

    麋威一顿,对邓芝拱手道:

    “今后有府君这等贤士稳坐城中,别说只是迁到别居了。”

    “即便当街席地,在下也能个酣然入梦!”

    那文士一时目瞪口呆。

    倒是同行至此的四个县令县长,对麋威交口称赞起来。

    什么求贤若渴,见贤思齐。

    什么昔有周公吐哺,今有麋都尉枕贤士而安睡。

    而旁边的邓芝虽然说不这么肉麻的话来。

    但听到这种绝对符合大汉士大夫价值观的话语,也是一时亮目不已。

    而麋威说到做到。

    立即告辞,片刻不留恋。

    邓芝望着对方远去的背影,莫名有种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羞愧感。

    忍不住回头瞪了一眼那文士。

    哪知后者不以为耻,反而一脸促狭:

    “此子确实比过去能言会道,就是不知是否言行一致?”

    “反正今后你我要与他共事,何不趁机考校一番,看他品性如何?”

    乃公疯了才跟你考校别人!

    大王亲自选拔的比两千石,还轮到你我考校?

    你以为你是谁啊?

    当朝三公还是大将军?

    邓芝心中破口大骂。

    但他深知眼前之人素来拎不清身份,为此早就不知挨了多少骂。

    便只好沉声提醒道:

    “威公,谨言慎行!”

    “莫忘了诸葛军师是如何向大王保举你的!”

    听到诸葛亮的名号,文士脸色一变,终于敛容收声。

    不过就在此时,马蹄声疾。

    麋威竟去而复返。

    “莫非都尉还是忘不了软枕暖被?”

    文士又忍不住嗤声。

    “非也!”

    麋威匆忙翻身下马,趋步而来。

    满脸惊喜道:

    “刚刚是在下失礼了,居然没想起足下是谁!”

    文士挑了挑眉:“那你说说看,我是谁?”

    麋威振声道:

    “足下曾为曹氏的荆州刺史主簿,后弃暗投明,担任关将军的郡功曹。”

    “后来关将军向大王举荐足下,足下便转入左将军府任事。”

    “去岁大王立尚书台,足下与这位邓府君一同拔入台阁为尚书,名重一时!”

    “杨公啊,我仰慕足下才名久矣!”

    此人正是历史上诸葛亮另一位相府长史,杨仪杨威公。

    不同于留守成都的张裔,主要在后方足食足兵。

    杨仪数次跟从诸葛亮北伐,负责大军的规划调度,乃是公认的知兵之人。

    本来麋威听到刘备拜邓芝为江夏太守,已经望眼欲穿了数日。

    谁知今日还有惊喜?

    当即喜不自胜:

    “一日之内,竟陵迎来两位贤士。”

    “哪怕今后披发入山,我亦无憾!”

    “杨公,那处别居我也不住了,你且搬去住吧!”

    “我今夜就出城扎营!”

    作势便走。

    如此洒脱姿态,厚脸皮如杨仪,一时也有些赧然。

    忙拉着他的手道:

    “都尉既知我是谁,岂能不知我因口出狂言才被大王贬斥到此处?”

    “即便如此,都尉依然认为我是贤士吗?”

    麋威肃容道:

    “如何对臣吏陟罚臧否,那是大王要考虑的事。”

    “而威作身为一地守将,只需考虑杨公才干是否足以保存地方,不负王命,便够了!”

    言罢,分别对着邓芝和杨仪郑重一拜,终于扬长而去。

    杨仪彻底失声。

    良久,邓芝上前拍了拍他肩膀。

    却是模仿他刚刚促狭的表情,道:

    “杨公,此番‘考校’,可还满意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