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季汉上公,替关羽守荆州开始 > 第104章 师善而慎威

第104章 师善而慎威

    “确还有二三事。”关羽颔首道。

    “你可听闻伪帝曹丕遣使拜授孙权为伪朝吴王,又扬言欲拜大王为蜀王,拜乃舅为荆王?”

    麋威点点头。

    这个消息只比曹丕篡汉晚一点传来。

    但不同于“禅让”有正式的制诏册文。

    这三个封王的说法,除了孙权那边有明确的使者,乃是曹丕所任命的太常邢贞。

    另外两个都属于民间的“小道消息”。

    其目的也不言自明。

    乃是以此试探一下二州士民的态度,并顺手离间一下各方。

    关羽:“孙氏首鼠两端早有公论。”

    “乃舅亲自坐镇襄阳,张君嗣、廖元俭、马季常、邓伯苗等各据郡县小心戒备,又有吴、陈二将督水师南下大江,则孙氏无隙可乘。”

    “今所虑者,乃是曹丕扬言的‘荆王’。”

    见旁边杨仪欲言,关羽抬手打住,道:

    “大王必不疑我。”

    “翼德、子仲、孔明等故旧也不会生疑。”

    “然则三人成虎之事,不得不防。”

    说着,关羽亲自从座下捧出一个精美的漆盒。

    打开盒盖,内里赫然是一方镶金白玉玺。

    其旁还有一份厚重的竹简。

    便听关羽介绍道:

    “去岁兵围襄樊,襄阳有二男子张嘉、王休献此玉玺,言其伏于汉水,神光自现,乃是天命归于汉水之源的瑞象。”

    “你将此玺和荆州万民劝进之书献给大王,则区区流言,不辩自解。”

    麋威当即了然。

    算算时间,刘备也差不多该走到那一步了。

    先前蜀中坚称刘协已死,举国服丧,本身就为这一步作铺垫。

    毕竟“天子”不死,那刘备称帝不就成篡位了?

    当然了,麋威作为后世人,就没这种纠结。

    刘协虽然生理上还活着。

    但作为大汉天子,已经社会性死亡。

    既然曹丕率先撕破了后汉名存实亡的遮羞布。

    那就别怪其他人也来争夺天子的器与名。

    换言之。

    真正的三国时代,已经到来。

    实际上,麋竺写信催促麋威尽快入蜀,正与此有关。

    新朝将立,新帝御极。

    多少人追随刘备一二十年,风里来雨里去,就是为了这一刻。

    这时候不赶趟着往蜀中凑热闹,你是有多不想进步啊?

    麋威当然想进步的。

    经过一年多的历练,他对于自己的未来有了新的规划。

    他总结为一句话:

    高级的躺平,往往需要从最朴素的打工开始。

    为什么老刘最近总高估我麋威?

    还不是因为他并未亲眼见识过我是怎么做事的,总听老登们忽悠,于是距离产生美?

    这次就入蜀,就走到他面前,就在他眼皮子底下做事!

    就不信这还能高估!

    这时关羽见麋威收好了玉玺和万民书,便接着道:

    “第二件事。”

    “阿兴修养近一载,身体已经恢复,大王念及我功劳,赐婚王女。”

    “我已为其加冠,并取字‘安国’。”

    “此番他随你入蜀,长长见识。免得在蜀中诸公面前丢乃舅的颜面!”

    麋威噙笑应下。

    但关羽下一句话,他却笑不出了:

    “说到婚事,你年岁也不小了,子仲数次来信催问。”

    “干脆让季姬随其兄入蜀吧。”

    “到时阿兴代父张罗婚事,你二人在蜀中完婚便是。省得乃公误以为乃舅不肯嫁女!”

    “哈……”

    旁边杨仪没忍住笑出声。

    然后赶在关羽瞪眼之前,抢先道:

    “算算年纪,麋君明年就要加冠了,不知是否取好了字?”

    麋威应声道:

    “大人来信说,陛下亲自为我取了字。”

    “哦,是何字?”关杨二人顿时来了兴致。

    麋威:“是‘师善’二字,师傅之师,忠善之善。”

    杨仪闻言目光一亮,正要讲解。

    但瞥见关羽一脸若有所思,连忙改口:

    “下吏隐约记得‘师善’二字出自《春秋左氏传》,但具体哪一卷着实忘了。”

    “君侯素来熟读《左氏》,不知能否解惑?”

    麋威见状心道杨仪也是有长进了。

    果然只要有个能在名位上稳稳压住他,并让他一展所长的上司,杨威公还是能稳定发挥的。

    此时关羽得其提醒,略略沉思,便恍然笑道:

    “师善二字,出自《左氏》襄公三十一年,子产不毁郑人乡校一事。”

    “昔年郑人闲暇时游于乡校,议论执政之善恶。”

    “或曰,毁乡校以塞诽谤之语。”

    “子产答曰: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

    “又曰: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关羽一顿,抚髯道:

    “师善而慎威,可谓仁矣。好字!”

    “确实是好字!”杨仪抚掌应声。

    “下吏在蜀中时,听闻大王常常对世子耳提面命,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大王将此‘善’字赠予麋都尉,足见所望甚高!”

    麋威心中默念三遍距离产生美,然后含笑以对。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关羽一时沉吟嘀咕。

    直到两人看来,才抬头慨然道:

    “大王此字不但是寄望于阿威,更是对我等的告诫啊。”

    “这些年曹氏在荆北不施仁政,以至于人心背离,狼狈遁北。”

    “如今我等虽全取襄樊,可若今后不以为鉴,只怕来年就该我等败逃了。”

    “还望二三子与我共勉,莫要重蹈曹氏覆辙!”

    两人连忙拱手称诺。

    ……

    这之后,关羽又跟麋威议定一些小的人事任命。

    正如先前对寇封所言,随着对曹魏的战线北推至襄樊,江夏郡石城一带的战略地位已经下降。

    今后有太守邓芝坐镇足以保护汉水河道,无须再另设一个两千石。

    而麋威入蜀后,必然另有重用。

    即便再回来荆州,其任职也只会往北伐前线上安排。

    当然,石城船坞是汉水水师的重要依靠,仍要任命一个专管舟船的主吏。

    关羽打算从麋威手下提拔。

    麋威仔细比较每个人的才能和性格,最终推荐了忠勇而不失心细的习宏。

    其后关羽又在麋威建议下,提拔前番北伐表现出色的向宠为司马,别督一部屯兵于郾城。

    作为樊城关平和邓城寇封之间的连接支点,共扼淯水。

    两人事后得知麋威举荐,各有感激,不必多提。

    总之,一切打点妥当之后。

    麋威带上书佐潘秘,骑兵队率詹思服,又汇合关兴兄妹,一行人乘船溯汉水西上,赶在年末之际,开启了宦游之旅。

    这一年,是刘协的建安二十五年。

    这一年,是魏王曹丕的延康元年。

    这一年,是魏帝曹丕的黄初元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