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季汉上公,替关羽守荆州开始 > 第138章 惟争一口气

第138章 惟争一口气

    氐人这要求无疑有些强人所难。

    行在所上上下下一时义愤填膺,斥责氐人各部头人言而无信。

    就连老成持重的几位,如黄权,也都没有好脸色。

    反倒是最近带着麋威四处游荡的刘备,此时反而保持了镇定。

    拉着麋威给众人念诵了一遍《西狭颂》,才道:

    “众卿可知朕为何非要与氐人结盟?”

    见众人面面相觑,又道:

    “那朕换个问法,为何李翕当年要在西狭峡谷中修栈道呢?”

    此言一出,几位年长有见识都纷纷反应过来,却并未急着回答。

    刘备点名关兴:“安国,你来说说看。”

    关兴一个激灵,下意识看向麋威。

    结果麋威眼观鼻鼻观心。

    只能强答道:“修道是为了南北商旅畅通。”

    刘备:“然后呢?”

    关兴尴尬地低下头。

    刘备又看向马岱。

    马岱:“为了便于归附羌、氐?”

    刘备目光稍亮,追问:“到底是羌还是氐?”

    马岱也尴尬地低下头。

    其后刘备又依次询问年轻的将领。

    包括麋威麾下的王平和马忠。

    除了马忠坚定回答是以归化氐人为主,稍有亮点

    其余人的回答大同小异。

    而马忠虽然答了氐人,却并不能说出所以然。

    只是因为这次结盟的对象是氐人,所以倒推出结论。

    纯属机灵鬼。

    刘备问了一圈,才转向麋威道:

    “卿跟诸君说一说,为何朕更看重氐人吧。”

    竟是直接默认麋威知道答案。

    便见麋威道:

    “羌氐虽然同为胡类,但习性却不大相同。”

    “羌人以游牧为生,驱牛羊,逐水草,迥异于中原。”

    “氐人则多务稼穑,四时耕耘,与汉家子大同小异。”

    “所以结盟羌人,虽可得其马羊和控弦之士,却难以归化其民,充实边郡。”

    “强行内迁,反留后患。”

    “而氐人因习性相似,易于内附。久而久之,便与汉儿一般无二了。利大于弊。”

    实际上,曹操和杨阜当年迁移的武都士民,相当一部分都是务农的氐人。

    这时,站在角落里的孟达忽然开声:

    “师善怎知氐人多务稼穑?莫非你也曾游历陇右?”

    麋威道:“虽未曾游历陇右,却在近日追随陛下考察田野,看到大量抛荒的粟田、麦田。”

    “这些田地的故主,有些是汉儿,有些是氐人……这是从乡舍残留的服饰、器具来判断的。”

    “由此可见,昔年居于武都的士民,不分汉氐,皆有种植粟、麦的风俗。”

    说着,麋威举起手中抄写的石刻碑文:

    “所以《西狭颂》才写:百姓有蓄,粟麦五钱。”

    “这是因为本地百姓广泛种植粟麦,所以年景好的时候,谷价就低贱了。”

    众小将望着麋威手中竹简,各自思忖,久久无声。

    而早就猜到答案的孟达,望着麋威鹤立鸡群的身影。

    暗暗吐了一口浊气。

    似乎下定了某种决心。

    刘备道:

    “正如师善所言。”

    “氐人习性类汉,若能归化其类,则汉中、武都皆可得充实。来日不管是抵御北寇,还是兴师北伐,都大有裨益。”

    又慨叹道:

    “朕与曹氏相争二十年,争的是容身基宇,是汉室神器,是天下人心。”

    “但归根结底,争的就是一口气!”

    “这口气不争下来,朕即便到了九泉之下,也不能瞑目!”

    此言一出,众皆轰然下拜,口称万死。

    刘备让众人平身,道:

    “近日观河山壮丽,有所感慨,故与众卿共勉。”

    “但煌煌大言,不能解足下之困。”

    “到底如何回应氐人所求,众卿还是要仔细议一议!”

    黄权等老臣宿将刚刚已经猜到刘备心意。

    各自考量片刻,都有了想法。

    于是各抒己见。

    一番激烈的争论之后。

    给氐人划出了一道底线。

    刘备可以继续北上结盟。

    但最北只能到祁山以南的西汉水上游流域。

    这个位置虽然已经进入了敌境,却依然处于祁山通道附近,便于随时南撤。

    而这个位置距离氐人提出的氐道并不算远。

    若诚心来结盟,应该不介意多走这几步路。

    若还推三阻四,那只能认为那群氐人豪帅居心叵测了。

    当然,这终究是当朝天子躬身犯险,所以必要的防备不能少。

    除了羌道的马超和吴懿要临机决断之外,汉中的魏延也要正式北上褒斜道屯兵,做好随时出关中牵制曹真张郃主力的准备。

    而在武都身后。

    巴西的张飞,梓潼的张翼。

    也都要厉兵秣马,随时北上支援。

    简而言之,为了避免过早陷入汉魏全面战争。

    眼下反而要朝着全面战争的方向来做好第二手准备。

    正是兵法所言的“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

    随着又一批信使四下出动。

    一时间。

    益州上下轰然响应,如临大敌。

    ……

    金城郡,自前汉昭帝时便是凉州重镇。

    其境内是数条河流交汇之处。

    北经大河上河套。

    南经洮水通陇右。

    往西便是著名的河西走廊。

    哪怕在建安年间,中原混战,此地也依然是兵家必争之地。

    如果说今时与往日有何不同。

    便是郡治从中心区域的允吾县东移到最边上的榆中。

    原因也是一看就懂。

    因为榆中距离羌胡聚集地更远,而距离陇右和关中更近。

    能更快获得后方增援。

    这日,金城太守领护羌校尉,苏则苏文师,早早出城,迎接一支远道而来的援兵。

    不多时,一个仪表出众的身影出现在视野中。

    苏则迫不及待,直接打马上去。

    “张使君,可算把你盼来了!”

    来者正是曹丕新任命的凉州刺史,张既张德容。

    “去年我便说,邹岐庸碌无能,凉州的将来,还得看足下这位真英雄!”

    “如今一年过去,果不其然!”

    张既下马执礼道:

    “去年讨羌贼,全赖苏府君和郝(昭)、魏(平)几位将军奋勇杀敌。”

    “既只是为府君张扬声势而已,怎当得起英雄一说?”

    “论英雄,当以府君为首。”

    苏则哈哈大笑,道:

    “那就当我与你英雄识英雄吧!”

    旋即笑意一敛:

    “使君!德容!如今贼势如火,我已独木难支,是真盼你来!”

    张既神情紧随一肃:

    “我沿途征发各郡,发现羌氐各部多有不从,一打听方知刘备马超北上,所以快马加鞭赶来……却不知今年凉州是何情形?”

    苏则叹气道:

    “若只是去年那般羌贼作乱,倒也无妨。我最担心的还是蜀贼!”

    “偏偏金城与关中隔山阻水,互相支援不便。”

    “陇右尚有渭、汧可通。一过了陇西郡,便是真正的化外之地!”

    “我在这里待久了,感觉自己快要变成胡戎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