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季汉上公,替关羽守荆州开始 > 第158章 三过陇山

第158章 三过陇山

    麋威颔首道:

    “陇右乏食,郭淮又得到杨阜示警,入关是眼下唯一的出路。”

    马岱并未反驳,只担忧道:

    “然则关内沿途诸县已经知晓大兄行迹,怕也早就有防备了吧?”

    麋威道:

    “正因为彼辈早有防备,此时反而可能失去防备。”

    这话直接绕晕了马岱。

    麋威反问:

    “关中二千石何其多,为何游楚只选中了杨阜?”

    马岱回想刚刚惊险那一幕,道:

    “因为杨阜为冀县人,手下多陇右子弟,有保护乡梓的决心?”

    不等麋威提醒,他已经反应过来:

    “我懂了!”

    “先前我等当着汧县的面匆匆乂麦西遁,分明是一副一去不回的姿态。”

    “关中士民本就无为陇右死战的决心,见我等离去日久,自然会松懈下来。”

    “我就说大兄为什么非要去割那半生不熟,只能用来喂马的宿麦呢!”

    恍然之后,马岱思路渐渐打开,道:

    “先前汧县有防备,我们难以攻破,守军志气必骄,此时突然杀个回马枪,说不定有奇效?”

    麋威却摇头道:

    “不打汧,打隃麋!”

    马岱一愣,笑道:

    “对!汧县近而隃麋远,近者若松懈,远者只会更松懈!”

    ……

    隃麋县治。

    游楚好不容易打发了催要粮谷的杨秋部将。

    望了望天色,见还早,便打算到城外走一走,看看麦子的长势如何。

    杨阜入陇右讨贼快有一月。

    期间粮草供应全靠自己这边拆东墙补西墙,好几次差点穿帮。

    有时他不禁想,若张、杨二将能跟自己一样,意识到麋威是个深远的祸害,然后和杨阜一起出关讨贼,那该多好?

    当然,他也只是想想而已。

    因为即便是他也得承认。

    放着张飞和魏延的大军不管,非要去追麋威那区区两百多骑,实属失智。

    这甚至都不需要考虑地域亲疏的问题。

    张飞魏延是什么名位,那麋威又是什么名位?

    谁轻谁重,不是一目了然。

    思忖间,游楚登上了一处缓坡。

    举目四望,隃麋周边松林如海。

    过去本地人在此烧烟制墨,墨质精良,常年为尚书台所用。

    但自建安年间关中大乱之后,制墨匠人日渐稀少。

    留下的士民也多务农。

    或重归稼穑,或学习羌胡放牧,以求果腹。

    昔年中原士人的文华,竟已多有倒退。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悠悠苍天,不知九州何日安定,仓廪充实?”

    正感慨着,忽有亲随来报,说一队形迹可疑的人马忽自上游而来,疑似山贼,片刻便到。

    此时回城已经来不及,亲随建议他暂时藏身山中,等贼人离开了再去。

    游楚本欲同意。

    但心中蓦地一动,急问:

    “杨义山已经多久没有回信了?”

    亲随中的一个书佐掐指一算,说有五日了。

    游楚面色一白,竟不顾左右,打马直奔城门而去。

    ……

    麋威来到隃麋县寺的时候,游楚已经被手下士兵扣押。

    看到对方满脸熏黑,脚边还放着个余烬未冷的火盆。

    麋威眸光微动,上前道:

    “足下明明有机会逃脱,却非要返回来焚毁公文,莫不是当中暗藏天机,恐为我所得?”

    游楚挤出一个比哭更难看的笑容,道:

    “足下三过陇山,用兵神诡莫测,不得不防。”

    听到这明显讨好的说话,麋威未为所动。

    正好这时残余的公文清理了出来,他立即翻阅。

    基本都是军粮调度的记录。

    大致上跟孟达先前描述的差不多。

    军粮从长安太仓出发,沿渭水和旁边一条叫成国渠的运河西上,到达扶风。

    每行经一处节点,便有一定截留和损耗,最终到达最西边的陈仓。

    只不过这里还多了一些不同将领申请调度的记录。

    麋威因此得以知晓张郃本人已经屯兵郿县附近,而杨秋则入驻了陈仓。

    两人一个防备出斜谷的魏延,一个防备趋散关的张飞。

    都是些就算不看也能大致猜到的情报。

    既如此,游楚为何不顾性命也要焚毁呢?

    麋威问左右:“还有没烧的公文吗?”

    左右皆摇头。

    麋威又看向游楚,忽而察觉对方袖子有些突兀的棱角,让人上前搜身。

    游楚见状,很光棍地将袖中藏物交出。

    一根已经被烟熏黑,但尚未来得及烧毁的木牍。

    取来一看,原来是郭淮从陇右发来的求粮信。

    言其部已经山穷水尽,希望杨阜游楚能替他找曹真说道一二。

    又言再不得接济,恐陇右将为蜀寇所得云云。

    麋威就是从陇右过来的,感觉郭淮有些夸大其词。

    不过大体上,郭淮的处境确实不妙,倒也能理解。

    但。

    这仍旧是属于可以大致猜到的情报。

    抬头道:“还有吗?”

    游楚尴尬一笑,又从另一边袖口里掏出第二根木牍。

    这根连烟熏的痕迹都没有,显然是匆忙之下塞进袖子里,试图蒙混过去的。

    又取来看。

    只是一眼,麋威呼吸便是一滞。

    这是一封杨阜回复郭淮的信。

    大意是郭淮之前来信提议,说既然关中无法大规模西运粮员,不如改以恩威并施,抚循羌胡,以换取其手中的粮谷,供应军需。

    杨阜很是赞同郭淮,并且根据自己对陇右人情的了解,给出了一些具体的操作建议。

    不过信只写到一半,尚未来得及发出。

    大概那时候杨阜得知自己再此入陇,所以暂时搁置此事,匆匆来追。

    啪。

    麋威按下此书,头皮发麻。

    这一刻,他想起前年在南阳邓城,跟当时部下的对话。

    当时他说刘备胜于曹操的地方,是人心这道账。

    又说曹魏不乏有识之士,早晚能发现问题所在,推动魏廷改弦易撤。

    而这些有识之士里面。

    张既算一个。

    杨阜算一个。

    郭淮也算一个。

    特别是郭淮!

    其人不但相对年轻,而且早在曹丕任五官中郎将时候,就被征辟为佐吏。

    属于“太子党”出身。

    分明是一个拥有强大政治能量的少壮派将领。

    在原本历史中。

    郭淮出任雍州刺史后,一边出兵平叛,一边招抚羌胡。

    从关中的安定泸水胡,到关西的羌氐杂胡,通通奉他为神明,渐渐归心魏朝。

    昔年曹操强势镇压地方的隐患,得以弥补。

    等诸葛亮好不容易收拾完南边的烂摊子,回头再行北伐。

    汉魏在人心这道账目上,便没有明显差距了。

    想到此处,麋威不由再次遗憾没能成功袭杀郭淮。

    只能说,世事难求完美。

    而敌人又不是傻子,怎会任由自己称心如意?

    不过尽力而为罢了。

    想到这里,他再次看向游楚。

    这同样是个不容轻视的对手。

    便道:

    “足下可有什么遗言?”

    听到“遗言”二字。

    游楚身体微微一颤,却不见惊慌。

    淡淡道:

    “确有一言。”

    “请与我再赌一盘樗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