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季汉上公,替关羽守荆州开始 > 第166章 新旧交替

第166章 新旧交替

    昭汉将军!

    班位在军师将军之上!

    那不就是仅仅位次于四征四镇,成为诸重号将军之下的第一人了?

    而且“昭汉”二字在季汉政权内,本就极具象征意味。

    与麋竺当年的“安汉将军”可谓异曲同工。

    李邵虽然对此早有预料,但仍是羡慕不已,叹道:

    “一个麋安汉,一个麋昭汉,这麋氏一门二汉,可比我家的李氏三龙显贵多了!”

    杨戏早就惊叹过。

    此时听到李邵的说法,顿觉有趣,于是再次提笔,在竹牍上记了一笔。

    李邵对此见怪不怪了。

    忽而想起昨日听兄长提及一事,道:

    “听闻洛阳将有使者入蜀。”

    杨戏并未听过这事,不由怪道:

    “正所谓汉贼不两立。”

    “曹魏君臣定知陛下在定鼎中原之前,绝不可能与他媾和,遣使何用?”

    李邵:“我亦是此论。”

    “不过我兄长说,魏使入蜀虽然未必有用,但架不住江东鼠辈多想啊!”

    “昔年秦赵长平之战,秦国担心赵国合纵抗秦,故意与赵国议和。”

    “赵孝成王急于罢战,派名重诸国的郑朱入秦。”

    “魏、楚见郑朱颇得秦国礼待,便认为赵国没有合纵的决心,不再派遣援军。”

    “赵国因此孤立,终于被秦军大败于长平!”

    “原来是离间计!”杨戏顿时了然。

    一时愤慨不已。

    半是因为曹魏君臣用心险恶。

    半是因为某位大魏吴王首鼠两端。

    这种浅薄的离间计,没准真能让孙某人上套的。

    便道:“曹丕分明居心不良,干脆你我上书朝廷,趁车驾南旋之前,斥退使者,免得破坏刘孙联盟!”

    然而李邵却摇头道:

    “若是别人为使者也就罢了,偏偏来的是那位故人,当场斥退反而不美了。”

    杨戏闻言一愣:

    “故人?”

    ……

    “朕不喜欢滥用刑杀。”

    “当年定蜀后命学士制定严峻律条,乃是图一个乱世用重典,以扭转刘璋之时蜀地的靡靡风气。”

    “卿等既为朕所用县吏,知法而犯法,若不依律严办,朕何以取信于天下人?”

    “都斩了!”

    刘备一声令下,数名县吏被摘掉冠带,在一片刀光中人头落地。

    围观这场行刑的官民,各自肃然畏色。

    却鲜有人不满。

    因为刘备今日所杀之人,都是刚刚被查出偷盗官粮,罪证确凿。

    不过,旁人只道刘备在严明律法。

    而麋威一路跟随刘备南旋。

    当然知道刘备在归途中严查粮储,与这大半年在凉州、陇右的见闻不无关系。

    关西乏食,而关中魏军不能接济,以至于被汉军所趁,一举鲸吞。

    今后换成季汉来接手关西,若同样不能接济,他日未必不会得而复失。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作为此战的胜利者,若不能吸取失败者的教训,那就太可笑了。

    这时刘备又劝勉了一番余下吏员,便转回天子车驾,对特许同乘的麋威道:

    “朕当初命孔明、孝直、子初等人制定《蜀科》,本为权宜之计。”

    “如今国土已经增长,不同地方人情有别,也不能一味刑杀。”

    “将来还要继续完善,以全国家法度。”

    “卿记下此事,回头写一篇策论,转入台阁公议。”

    麋威应声记下。

    推诿是不可能推诿的。

    只能回去认真写好这篇小作文了。

    作为行在唯一的侍中,这本就是他的分内职责。

    好歹老刘是个偏务实的君主,喜欢有事说事。

    若是曹操父子那等建安大文豪,自己恐怕还得烦恼怎么润饰文字了。

    不然写得太干巴,是要被那群“文化人”集体鄙视的。

    思忖间,刘备忽然轻拍身前的伏虎纹车轼(扶手),叹道:

    “文休和卿父病了,卿知道吗?”

    麋威:“臣已听闻,说是入夏便犯病了。”

    “其中司徒公病得更重,几次差点熬不过去。”

    “而臣父则轻一些,秋前就病愈了。”

    许靖和麋竺的病,麋威是在归途上听说的。

    不过两人的病情不同。

    许靖纯属年纪大,身体虚弱。

    毕竟他生于汉桓帝时期,今年已经超过七十岁。

    是见证了一整段东汉末年皇朝衰亡史的活化石。

    而父亲麋竺虽然年纪也高了,但多半是被之前自己“阵亡”那半年给吓到的。

    听说这期间麋芳还专门跑回江陵把张神医给请入蜀中。

    后来随着自己存活的消息南传,父亲病情已经好转。

    于是张神医又被请去司徒府给许靖看病了。

    而麋竺则多了个后遗症。

    隔山差五写信来催生。

    倒也在情理之中。

    正好麋威也跟妻子分别大半年,甚是想念,便伴驾南归了。

    不过刘备并未言尽于此:

    “昔年故人,或老或病,也不知朕的阳寿还剩几年,能不能活到成就大业的一天?”

    对于这种问题,当然只有一种回答:

    “陛下春秋鼎盛,当无此虑也!”

    刘备闻言哂笑道:

    “朕若春秋鼎盛,那卿岂不是嗷嗷待哺的稚儿?”

    随即摆手打断居然打算直接承认的麋威,道:

    “旧人总要去的,新人总要来的,此乃天数也,非人力可以改变。”

    “就在昨日,朕收到刘子初的奏表,向朕乞骸骨。”

    麋威闻言一惊:

    “刘令君也病了?”

    乞骸骨,表面意思是官员请求将骸骨归葬故乡。

    实际是官员因年老或疾病等原因,请求辞官。

    麋威回想一下历史,隐约记得刘巴似乎就是这两年病故的。

    至于原因嘛,却又跟许靖和父亲不同。

    天下枢要,在于尚书。

    刘巴作为尚书台名义上的一把手,实际上的二把手。

    不论工作量还是工作压力,都是仅次于诸葛亮的。

    繁重的工作压力迭加年龄因素,不病才怪了。

    估计张神医来看,也只会建议他立即退休。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跟丞相一样,能一直保持精力旺盛到五十多岁的。

    便道:“若刘令君致仕,尚书令便要另则贤良了,不知陛下可有属意之人?”

    刘备笑道:“卿可愿接替刘子初啊?”

    不是,爷们!

    麋威当然知道刘备在开玩笑。

    毕竟自己的年龄和资历还不到那份上呢。

    但谁让老刘是个喜欢破格提拔新人的主呢?

    他很怀疑自己一旦点头,刘备真会将自己推到那个枢要显赫的位置上。

    然后自己便要过上诸葛丞相那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酸爽生活了。

    那往后没法躺平了啊!

    倒也不是说非要躺平。

    但这不是还要回家跟老婆生孩子吗!

    天天加班哪有时间人造人啊!

    于是心念一动,一脸慷慨道:

    “臣愿为陛下分忧!”

    “但臣听闻马季常在武陵颇有治绩,众议其人或可接任尚书令。”

    “臣自问才德皆不如马季常,只怕不能服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