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季汉上公,替关羽守荆州开始 > 第182章 天下瞩目之战

第182章 天下瞩目之战

    没想到皖城石亭一战还藏着这种细节!

    果然历史并未简单重复。

    其实想想也是。

    历史上的石亭之战发生在夷陵之战的七年之后。

    那时陆逊早已功成名就,在东吴威望无双。

    孙权当然要给予充分的信任和尊重。

    而这一世,陆逊自江陵一战后就只有败绩。

    好不容易算计了曹休,结果还因为策略保守,被彪悍的朱桓给比下去。

    那以孙权执着于对北伐的性情来说,怎么可能还跟历史一样,无条件信任?

    麋威一时恍然。

    但恍然过后,又不免对“盟友”的前途担忧起来。

    没办法,在军事的问题上,他始终还是更愿意相信陆逊的。

    虽然历史上,陆逊的北伐也是无果而终。

    但至少在历次对魏的战争中,陆逊都未曾一败。

    反观孙权……

    想到这,他对张裔道:

    “若孙氏的车驾已经渡江北上,那我岂不是也要转去江北见他?”

    张裔道:

    “将军不妨在江陵稍作观望。”

    “孙权欲以帝号自尊,其底气在于皖城石亭一战,在于生擒魏军大将。”

    “此刻其人志得意满,又逢春夏水生,便是没有盟约束缚,也会锐意向北。”

    “倒不如等后续局势明朗一些,再动身不迟。”

    麋威想了想,这样确实更好。

    说到底,自己这次出使江东,首要目的是摸清楚江东上下的态度。

    其次是确保关羽北伐能与淮南战场有效呼应。

    而非各打各的,甚至互相拖后腿。

    换句话说,他这次来荆州,是肩负了外交和军事双重任务。

    所以刘备才会选他为使者。

    毕竟蜀中只有四人同时兼备在荆州进行高层次外交活动和军事行动的经验。

    诸葛亮,马良,麋威,费祎。

    其中前两者的年纪、名位、资历都太重,已经不再适合作为使者。

    而费祎又太轻,分量不足。

    麋威正好合适。

    总之,既然知晓了孙权的真实态度,那反而不用急于一时见面。

    谈判博弈,向来是谁着急谁吃亏。

    于是接下来,麋威改急为缓。

    继续在江陵参加大宴小会,赠书赠纸。

    王平、马忠、诸葛乔等随行的部下也都积极参与,以此拓展人脉。

    除了姜维。

    他听闻江夏太守(刘备任命)邓芝已经集兵于涢水东岸的安陆县,便迫不及待地自请去帮忙勘察地形。

    麋威正好需要人替自己联络江夏,便干脆派遣他为使者。

    ……

    就在麋威不遗余力推广纸书的时候。

    关羽军团在蓄力两年多后,正式开启了荆州方向的北伐。

    首先是闪击南乡得手的关平,抛下一切辎重,往西直扑淯水之畔的朝阳、新野二城。

    而南乡太守潘濬则继续收复南乡剩余各县,兼顾掩护大军西翼的任务。

    又有副军将军领南阳太守寇封,自邓城溯淯水北上,协助关平攻略二城。

    关、寇水陆两路人马,共计正卒两万余,辅兵两万,合为大军前部,

    而关羽则自督中军四万人马北渡汉水,进驻樊城至邓城一线,并伺机攻略新野以南的小型据点。

    另遣司马向宠别督一部五千兵,东出蔡阳、安昌一线,以掩护大军东翼。

    除了前线各路将校外,后方同样有所调度。

    南郡太守廖化,渡江北上江陵坐镇。

    留府长史张裔,自江陵北上当阳,与行军长史杨仪一南一北,协调各方辎重,以供应大军在沔北进军。

    江夏太守邓芝则伺机自安陆北上,攻占义阳三关,以绝后患。

    除此之外,闻得麋威人已经到达江陵。

    关羽又发书南郡、江夏、宜都以及江南二郡,许麋威以便宜行事之权,必要时可调度各郡人马应急。

    随着各条军令传达下去。

    沉寂数载的荆州关羽军团,一朝猛然发动,剑指宛城。

    连上临时征发的民夫,辅兵,南北将近十万之众。

    当中不少人都是这几年从北地陆续流亡南下的,天然仇视曹魏,可谓上下同心。

    一时间,中原震动,天下瞩目。

    而经过一旬攻守之后,初步的战果很快出来。

    没有任何悬念,直面前线的朝阳城,只坚守了五日就被关平寇封攻破。

    至于南乡剩余的县乡,听闻关羽大军北上,直接就投了潘濬。

    后者毫不费力地全取南乡。

    甚至还有余力给关平增派辅兵,减轻后勤压力。

    东路的向宠别部同样取得开门红。

    迅速拿下了淯水东侧的小城蔡阳,并打算继续东取安昌,以确保大军东翼有足够的防御纵深。

    能如此迅速取得战果,并不算出人意料。

    毕竟自建安二十五年袭取襄樊成功以后,关羽军团已经在汉水以南厉兵秣马了快三年时间。

    期间与宛城的夏侯尚、徐晃军团虽无大战,但低烈度、小规模的交手却未曾断绝。

    彼此早就知根知底。

    若非去年汉魏在关西大打出手,且双方都不敢同时在两个方向开启大战。

    说不定这一战去年就要爆发。

    不过,话又说回来。

    当战争规模达到十万这个数量级的时候,一城一地的得失,其实未必称得上胜或者败。

    对于关羽来说,这一战只有彻底击溃荆州魏军主力,或者攻下新野、宛城这些重要的战略据点,才算得上获胜。

    若还能进一步将魏军赶出方城通道以外,彻底将南阳盆地收入囊中,那就是大获全胜。

    在此之前,不论攻下多少个小县城,小据点,都只能算作棋局对弈过程中的吃子。

    不足以称胜。

    反过来说,夏侯尚只要成功守住二城,逼迫关羽撤退。

    那不论前期损失多少外围据点,都不能视作真正的失败。

    而实际上,夏侯尚明显是个头脑清醒的主帅。

    在初战不利之后,立即调整策略。

    将分散于各地的兵马迅速往宛城、淯阳、新野等淯水一线的战略据点集结。

    不求野战击溃关羽,只求以坚固的城池消磨敌军,并确保中原魏军能随时增援。

    如此龟缩姿态,虽然看起来狼狈。

    但效果却不差。

    因为自夏侯尚代替曹仁主政南阳以来,一改过往严峻粗暴的做法,广施恩德。

    经过数年努力,虽然仍旧拦不住有人南投关羽。

    但留下来的人,多多少少已经归心。

    于是,关羽派去劝降的各路使者,大都无功而返。

    少数几个淯水重镇,更是直接送还使者的头颅,以示抵抗到底的决心。

    关羽见此结果,不再奢望“不战而屈人之兵”。

    一边督军继续北上攻城,一边继续联络北边山中的陆浑、梁、郏群盗,以迟滞中原魏军增援南阳。

    同时也不忘观望淮南战场,以期孙权那一路能替他分担压力。

    这一战,虽爆发于荆州,但牵动天下四方,却不能只着眼于一城一地。

    ……

    “这一战,天时在吴,地利在南,优势在我!”

    初夏暖风吹拂。

    孙权登上将台。

    望着坞外浩浩荡荡的上百战船,一时雄心勃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