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季汉上公,替关羽守荆州开始 > 第187章 麋陆之会

第187章 麋陆之会

    陆逊当然不认为“盟友”是什么谦谦君子。

    自结盟以后两边龃龉不断,谁都知道早晚要翻脸的。

    还讲什么人品?

    况且,夏口乃是汉水的出江口所在。

    扼住这个地方,汉水的船就到不了大江,大江的船同样进不去汉水。

    乃兵家必争之地。

    任何一个江北之主,但凡目光长远,肯定不希望这里被外人掌控。

    所以昔年刘表部将黄祖长年据守此地,与江东军厮杀了半辈子。

    而眼下。

    孙刘两家之所以避而不谈夏口的归属权,不过是顾虑到北方尚有强敌而已。

    可一旦有了合适的机会。

    比如说吴军自己守不住城……那汉军何乐而不为?

    只能说,文聘不愧是昔年刘表麾下有名的大将。

    一箭命中孙刘联盟的薄弱处。

    想到这里,陆逊不禁捏住一枚棋子,问道:

    “你怎么交待元逊守城的?可有死守的说法?”

    元逊是诸葛恪的字。

    诸葛恪去年满二十岁(虚岁),已经加冠取字。

    诸葛瑾闻言懊恼道:

    “我先前光顾着让他去打发阿乔,免得被他窥去我军虚实,却不料文聘这般果决,一时未及交代,只怕他……”

    陆逊暗自一叹。

    其实他自己何尝不是低估了文聘的魄力?

    为了完成隔断荆扬的战略,竟能狠心抛弃近半子弟兵,只带剩余半数轻骑奔袭!

    陆逊扪心自问,绝对做不到这般决绝。

    他情愿放弃攻城,也要确保全师而返。

    毕竟江南不但马少,人也远比北方少!

    也不知刘备关羽是如何能这般“得人”?

    真是令人既羡慕,又畏惧!

    就在两人各自嗟叹之际。

    忽有斥候来报,说诸葛恪和诸葛乔仍在鲁山城坚守。

    文聘渡河攻击未果,忽而遭遇自汉水上游而来的汉军水师攻击,已经退回汉水北岸观望。

    诸葛瑾当场愣住。

    倒是陆逊惊喜之余,细细打听详情,得知其实是诸葛乔拉住其兄留守,并及时通知竟陵方向的汉军舟师。

    这才及时击退文聘所部。

    此外,麋威部将习宏仍驻军城外,并未直接夺城。

    据说这也是诸葛乔的主意。

    听到这里,陆逊对仍在发愣的诸葛瑾打趣道:

    “子瑜,孔明教子的本事胜于你啊!”

    诸葛瑾这才回过神来,想起平日与诸葛亮的书信。

    却是摇头道:

    “他日理万机,哪有闲工夫教子?”

    “不过……”

    “他挑选师傅的眼光,确实高于我!”

    ……

    夏五月,江汉水势已丰。

    麋威自华容东出堵口,乘船顺流而下,很快就到达了汉、涢二水的交界处。

    此地往东,就是当下的“三不管”地带。

    道路状况相当恶劣,远不如经过麋威修整的华容以西。

    一到夏季,水洼连片,泥泞不堪。

    恰如当年江陵到华容的那一段路。

    原因也是类似的。

    上古时期,这里本就是一片内海一般的大湖,名为云梦泽。

    后来随着泥沙淤积,才渐渐变成陆地。

    当然,麋威前世的历史地理知识就是个二道贩子的水平。

    他之所以记得这片“湿地”的来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涢水东岸的安陆县,其县治就在后世的“云梦县”附近。

    望文生义嘛,反正以老祖宗命名的习惯,这地方九不离十。

    总之,麋威大致勘察完这片地形,心中对后续战事多了些把握之后,便准备继续顺流而下,去往夏口。

    他要去见一个人。

    不过,这日刚刚来到渡头之际。

    另一个人却先来见他。

    正是失踪了快一个月的姜维。

    麋威看着这位满身泥泞的“大将军”,挑眉道:

    “伯约追敌至今,战果如何?”

    姜维一脸自暴自弃道:

    “下吏不自量力追入山中,结果被魏军哨骑纠缠,差点被俘。”

    “若有战果,那也是白送魏军的战果!”

    王平、马忠等人顿时失笑。

    唯独麋威听到魏军哨骑,疑道:

    “魏军在义阳三关中,驻军多少,你可看清楚了?”

    姜维照直道:

    “具体数字不知,但必有重兵把守,否则我何至于连外围的哨骑都突不进去?”

    麋威不置可否,又问:

    “三关你都去过了?都有重兵?”

    姜维肯定道:

    “都有!且以居中的武阳关兵力最重,守将正是文聘嫡子文岱。”

    说到这,姜维已经羞愤不堪:

    “下吏不自量力,凭白损失兵马,甘愿受罚!”

    众人闻言都看向麋威。

    然而麋威只是看着汉水或者说涢水左岸的那片湿地,蹙眉不语。

    左右皆不敢打扰。

    片刻后,眉头忽然一展,对姜维笑道:

    “伯约啊,你果然是我福将啊!”

    想起去年陇右一战,众人再次哄笑。

    姜维更是瞠目结舌,满脸通红。

    正欲反驳,脑海中忽然浮现早已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江夏地貌。

    一瞬间,福至心灵,双眼陡然放亮。

    说不定……我真是福将?

    但一转头,却见麋威已经登上了船。

    心中隐有所悟,便默不作声地跟了上去。

    半日后。

    一行人顺利抵达了汉水南岸的鲁山城附近。

    习宏已经筑好了水寨。

    位置正好与对岸的偃月垒旧址相对。

    那里正高挂着一面“文”字将旗。

    而隔江相对,则是一面“陆”字将旗。

    这一刻,所谓三足鼎立之势。

    忽然就在这滚滚东逝的江水之畔,浓缩而集中地呈现出来。

    麋威先是入寨褒奖了习宏麾下将士。

    然后便跟出城的诸葛兄弟一同乘船出夏口,去往大江南岸的夏口城。

    准确地说,是江北的吴军水寨。

    登上水寨已经是当天傍晚。

    陆逊年过四旬,一身儒士打扮。

    比起将领,更像个五经博士。

    麋威:“久闻陆将军之名,今日得见,不胜荣幸!”

    陆逊并未即刻回应。

    上上下下打量了麋威一番。

    才道:

    “我在你这般年纪,不过是孙将军府中的东曹令,而你却已经是独当一面的大将……后生可畏!”

    此言一出,诸葛乔下意识瞥了一眼诸葛恪。

    后者嘴角一抽,撇过脸不说话。

    稍稍寒暄一番,双方转到陆逊帅帐,直入主题。

    陆逊直白道:

    “足下既来相见,想必已经知晓文聘的心思?”

    见麋威点头,陆逊又道:

    “当此之际,两家名为并力北伐,实则各自为战。”

    “而江夏、蕲春二郡,北临大山,南倚大江,贯通东西。一方有变,另一方则能通过江道及时增援。”

    “故此,江道不可不保,文聘不可不除,足下以为然否?”

    麋威还是点头。

    陆逊继续道:

    “但要双方通力合作,则鲁山城的归属,总要有个说法,足下又以为然否?”

    这一次。

    麋威没有点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