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季汉上公,替关羽守荆州开始 > 第236章 意外连连

第236章 意外连连

    麋威连夜策马奔赴叶县,跑足了一天一夜。

    饶是如此,他仍顶着困意,入城后直奔县寺。

    邓艾等人闻讯出迎。

    麋威略过各种繁文缛节,上来直接问:

    “情报确切吗?确定是洛阳那位杨公?”

    邓艾应了一声,又看向身旁李鸿。

    后者会意上前解释:

    “已经交叉验证过不同来源的情报。”

    “一是孙狼派去弘农的细作所探的消息,杨公确实与那胡居士一同进山。”

    “二是早些时候洛阳那位‘公’传信,钟繇请杨公归乡辟士,正是那胡居士。”

    麋威闻言顿时困意全无,忍不住搓了搓手。

    皆因众人所言的这位“杨公”,正是后汉末代的太尉,杨彪杨文先

    所谓四世三公弘农杨氏的当代领军人物。

    虽然在后世三国迷那里,杨彪的知名度不如他的儿子杨修。

    但至少在眼前这个时代,杨彪才是那个被海内士人所瞻仰的顶流大人物。

    杨修的人望跟他爹比,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

    而对于麋威来说,这事则蕴含着一个巨大的机会。

    一个将“大平反”计划推上一个新高度的机会!

    别看他先前跟杨俊夸口什么“朗朗乾坤”。

    这事说到底,还是季汉内部的自娱自乐。

    更多只是向天下士人表明一种态度和立场。

    倒是杨俊前日提及的中正官重新定品,那才是刺刀见血的杀招。

    但总归偏于间接效果。

    可若在此基础上,再迭加一位当世顶流士人领袖……那这件事的影响力,或者说破坏力,将是难以估量的。

    当然,现在谈这个还为时尚早。

    最基本一个,人还没抓到呢。

    就算抓到,杨彪愿不愿意配合,怎么让他配合,又是个问题。

    所以猛搓了几下手,麋威便恢复了冷静,回头问道:

    “细作说胡昭邀请杨公一同进山赏春?”

    “是!”李鸿立即应声。

    “杨公虽为辟士而来,但应是存了暂离洛阳躲避俗事烦扰的心思,正好那胡居士本就是个山野清闲的妙人,二老志趣相投,便相邀进山游玩去了。”

    “据说同行者还有杨公嫡孙。”

    麋威点点头。

    杨彪跟许靖一样,都是完整经历了桓、灵时代的汉末活化石。

    这辈子大起又大落,临老了说不定真能跟胡昭这种隐士有共同语言。

    麋威:“具体是进的哪座山?总不会是伏牛山吧?”

    李鸿:“确实不是伏牛山,而是一水之隔的熊耳山。”

    “胡昭迁居的弘农宜阳,正在熊耳山东北方。”

    麋威心道这就合理多了。

    随着关羽军团在南阳全面获胜,孙狼等义军的声势已经传遍伏牛山脉。

    杨彪胡昭若还傻傻地往这山里走,纯属自投罗网。

    而熊耳山虽然就在伏牛山的隔壁,但中间好歹隔着一条伊水,距离洛水沿岸的城邑也都不算远。

    不管是地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更有安全感。

    既然情报确切,潜在收益极大,那没理由不试一试。

    便对随行而来的主簿诸葛乔道:

    “你替我盯着此事,我只有两个要求。”

    “一是若无十足把握,千万不能鲁莽冲撞了杨公,以免弄巧反绌,伤了陛下的仁名。”

    “二是不管是谁,只要能生获杨公,我都保他一个关内侯的爵位!”

    旁边李鸿听到爵位二字,目光幽然发亮。

    诸葛乔作为诸葛亮嗣子,自然不至于为一个关内侯而动容。

    应声之后,忽而建议道:

    “使君,要不要也为杨公已经亡故的嫡子正名?”

    “杨修杨德祖么……”

    麋威眯了眯眼。

    他原本并不打算将杨修加入平反名单的。

    毕竟他的死因很大程度上与曹丕曹植夺嫡之争有关。

    怎么算都跟汉室忠良扯不上干系。

    这跟其父杨彪表现出来的立场截然不同。

    不过现在嘛……

    倒是可以将他的死亡强行归因到杨彪身上,以此推一把后者与曹魏的决裂。

    反正死人是无法自辩的。

    便道:

    “此事你与杨祭酒商量着办,还是那句话,掌握好火候,不要恶了杨公!”

    诸葛乔称唯。

    随后麋威又跟众人商量了片刻许昌、颍阳魏军动向,以及各城守备物资调配事宜。

    最后实在撑不住,就去补觉了。

    这一觉,睡到第二天日上三竿才起来。

    正要好好吃顿朝食。

    刚咽下一口米饭,邓艾便匆匆来入禀,神色激动:

    “使君,有颍阳军情!”

    麋威啪地一下放下碗筷。

    能让邓艾口齿清晰,那必然是很重要的军情了:

    “如何?”

    邓艾:

    “魏颍川典农中郎将,因触犯军纪,为保命,自颍阳来投!”

    麋威神色微动:

    “我记得徐邈徐景山先前便是此职……这人是来接替徐景山的?”

    邓艾重重颔首。

    麋威一喜:

    “可问清姓名来历?”

    邓艾:

    “颍川人,姓石,名韬,字广元!”

    麋威一愣:

    “你再说一遍,他叫什么名字?”

    ……

    确认邓艾说的石韬就是自己所知道的那个石韬后,麋威二话不说,直奔前堂。

    见到石韬时,后者灰头土脸,面色怏怏。

    想必路上没少吃苦头。

    麋威大拜行礼,亲自扶着对方坐下,奉上热汤,如同侍奉师长。

    石韬来时就知道这位“麋使君”的分量。

    见对方一副明显刚睡醒的模样,本就有些感动。

    又见对方礼贤下士,心中顿时踏实了不少。

    麋威稍稍问了问对方出奔至此的理由,例行斥责了一番曹魏无德。

    却并未急着打听颍阳军情,反而讲起诸葛亮在蜀中的故事,以此拉近彼此关系。

    石韬自然感受到他的心意,聊了片刻,颇为干脆道:

    “不瞒使君,韬今来投,虽有无妄之灾在先,却也是自知仕魏终难得用,故来搏一个前程的!”

    麋威抚掌道:

    “朝廷正是用人之际,如石公这般贤才来投,岂能不得用啊?”

    “我刚刚故意效仿周公吐哺之态,虽说有些东施效颦的丑态,却也是想借此告知石公,今既来投,壮士可安心用命,勿复疑虑也!”

    石韬大喜过望。

    同时暗暗赞叹这位麋使君待人接物的风雅气度。

    难怪年纪轻轻就已担任一方大牧。

    谁道蜀中无彦士乎?

    便道:

    “不敢当贤才之誉。”

    “我方才听邓士载说,将军欲奔袭颍阳粮屯?”

    麋威点点头,问:

    “石公以为此计如何?”

    石韬并未即答,而是略作沉吟,才道:

    “我不知使君为何盯上了颖阳。”

    “但据我所知,魏军军粮实际上分屯于许昌、颖阴、颍阳三地。”

    “许昌为大军后镇所在,自不必说。”

    “而前线军中用度,约莫七成在颖阴,三成在颖阳。”

    “若只袭击颍阳,便是成功,恐也不足以动摇魏军!”

    麋威脸色微肃。

    这跟先前俘虏常雕的说法有所出入。

    麋威看了一眼邓艾,后者瞬间领悟,拜退急出。

    约莫两刻之后,邓艾匆匆折返,衣袖上还沾着血污。

    麋威不问细节,只问结果。

    邓艾道:

    “常雕依旧固执原辞。但其他降卒中有人招供,军粮确是多屯于颍阴,而非颍阳。”

    “此事蹊跷,怕有陷阱!”

    麋威神色彻底肃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