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善有办法速取长安?”
关城上,关平瞪大眼睛看着麋威。
与其说是错愕,不如说是期待。
麋威看了看脚下近乎完好无损的武关,却并未答复。
反问道:
“你部用了多少天攻下武关?损耗多少?”
关平即答道:
“自初次攻城算起,到先登入城,前后不过五日。”
“兵士折损不到一成,多是最初两日填平壕沟的时候被关上守军射杀的民夫。”
见麋威颔首不语,关平想了想,还是提醒道:
“虽说此战损耗不大,但这绝非武关浪得虚名。”
“只因我叩关之时,张、魏、赵等将军早已驰马于关内,魏军没有单独坚守一处武关的必要。”
“此战与其说是我部攻破武关,不如说是武关魏军得到后方命令,主动后撤,让出了关城。”
麋威这才应声道:
“如此看来,曹丕和司马懿是真的打算熬老头了。”
“难怪曹丕既要入关鼓舞士气,却又暂时止步于弘农那种险狭之地……这是不给我军任何加速决战的机会!”
未等关张两人思考“熬老头”是什么意思,他便紧随着道:
“若只从军事考虑,魏军拖延决战,我方无非两种应对方式。”
“其一是如眼下丞相的布置,先稳固已经得手的城、关,然后步步为营,推进到长安之下。”
“如此虽然失之于迟缓,且耗费糜巨,但万一车驾有失,仍能确保军情不出大的变动。”
“而只要抗住了魏军这一次攻势,那后续我军便算彻底在关内站稳了脚跟,长安早晚还是能收入囊中的。”
关平和张裔闻言各自点头。
两人都从不同渠道获悉了诸葛亮的命令。
“其二。”
“反其道而行之,不必顾念关城得失,也不去理会鲜卑人,尽起大军,攻下长安。”
“长安之重,天下皆知。若得此城,魏军便是不想决战,也只能决战了。”
这一次,关平没有点头。
张裔更是直白道:
“使君莫不是打算以‘拔城砲’来速破长安?”
麋威点头道:
“正有此意,否则此番何必急召张公北上?”
“不过张公放心,我既已知晓此砲的缺陷,自不会将此战胜算尽数寄托在这上面。”
“不瞒二位,我早前闻悉曹丕动向之后,心中所想的应对方略,也大体上是求稳的。”
“然则我等皆可求稳,可以再等一年、两年甚至十年。”
“陛下……冒昧地说一句,怕是等不及了。”
听到这里,两人都有些黯然。
但也只是黯然。
军国大事的严肃性,注定在这种时候不能感情用事的。
而两人也知道麋威绝对不是分不清轻重的人。
麋威:“其实若非陛下病重,以天子自身亲征长安,非但能激励三军将士士气,震慑敌军。”
“便是那什么冯翊山贼,鲜卑头人,怕是都要见风使舵,难为曹丕所用的。”
关平听到这里,终于明白麋威意图。
身体微微紧绷,肃容劝道:
“问题便出在此处。”
“陛下到底是病重了。”
“此番能顺利走出褒斜道,已然是丞相用心,上苍庇佑。”
“若再强行亲征……便是只坐车去到长安城下,都是要出大事的!”
张裔也劝道:
“诸位将军焉能不知天子亲征的意义?又焉能不知陛下对长安望眼欲穿?”
“但若因此折损天子寿数,又未能迅速攻破长安,怕是得不偿失的!”
“故各将虽然拼死力战,却都不敢过分叨扰车驾。”
张裔微微一顿,上前压低声音道:
“诛心一论:若天子崩殂于两军交战之中,那统兵的将军甭管是否秉持公心,将来都难免被天下所非议。”
“使君年轻有为,前途无量,何必非要冒这个险呢?”
是啊。
自己为什么非要冒天下之大不韪,非要在老刘临死前,再去折腾一番呢?
就不能老老实实地按照诸葛亮的计划,稳稳妥妥地熬过这一劫,然后再缓缓图取长安?
在过来武关的路上,麋威无数次扪心自问。
但当他真的走到这里的时候,想起那位至今仍是自己精神支柱之一的汉昭烈帝。
先前的种种顾虑,早已抛之脑后。
除了军事上,他确实有一定考量之外。
更主要的是。
他只是想实现刘备的心愿而已。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若前者实在等不到了。
至少还于旧都。
以大汉天子的身份。
堂堂正正地进入大汉帝国的都城。
然后轰轰烈烈地死在这里。
就像葬于长安周边的那些先代大汉天子一样。
以此向后世证明。
他们这一群人为之奋斗的那个理想。
不叫蜀国。
应叫大汉。
思绪落定,麋威对二人道:
“我意已决。”
“若此番惹下祸事,我自担之,绝不连累诸位。”
“在此之前,还望诸君能鼎立相助,与我共取长安!”
关、张二人闻得此言,想起麋威过去战绩,只是微微一叹。
到底没再阻拦。
……
作为持节镇守一方实权大牧,当麋威作出决策后。
除非刘备、关羽、诸葛亮这个层级的人物出来表示明确反对。
否则即便张飞这种元老,也不足以制止麋威的行动。
而关羽显然是支持麋威的。
甚至有些遗憾没法跟麋威一起过来。
自武陵一役后,刘关二人竟也有四五年时间未曾谋面。
却也是这个时代的常态了
总之,随着曹丕的去向和魏军的战略逐渐明确。
季汉荆州军团的战略方向也迅速调整过来。
原先作为主攻方向的关羽及方城诸将,转攻为守。
沿着汝水一线布防。
自北向南,广成关、梁县、郏县、父城、襄城、定陵、偃县,共同构成了防备洛颍魏军入侵的最前线。
而原本的方城防御圈,则变成了第二线。
关羽亲自坐镇于昆阳,扼守进入南阳的要道。
这无疑极大减轻了这个方向的军事维持负担。
节省下来的人力物力,则转向了西边的南乡、武关一线。
供应关平部继续顺着丹水河谷北上进军。
到了正月下旬,得益于魏军主动地、大规模地撤出渭南。
关平顺利打通了丹水最上游的峣关。
并在随后迅速抢占了长安东南方,位于灞水边上的蓝田、杜陵二县。
与此同时,魏延的人马也已经进驻了长安西南,位于扶风和京兆二郡之间的鄠县。
于是,在长安以南的渭南片区。
季汉的荆州、益州军团成功接头。
曾经被千里秦岭分割于东西两侧的两大主力军团。
终于在章武五年的正月尾巴。
连成了一线。
道路一通,麋威即刻入关去见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