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 第 616章 圣经与枪炮

第 616章 圣经与枪炮

    “纵观美利坚,从与印第安部落的‘条约’到美西战争的‘调停’,其国家行为中始终贯穿着一种根深蒂固的‘投机性’与‘欺诈性’。

    他们惯于手持《圣经》与枪炮,在话语上标榜道义,在行动上奉行强权。

    对于这样一个信奉‘实力即真理’的对手,任何对其口头承诺的天真信任,都是与虎谋皮,必将付出惨痛代价。”

    “对于此次“和谈”背后,职于汉东有以下几点分析:

    一、基于此敌我双方均已疲惫,然敌人尤惧我战役发起之突然性与韧性。

    其抛出和谈,首要目的便是争取喘息之机 ,用以调整其前线部署,囤积更多弹药。

    若我因和谈而放松警惕,疏于备战,则正中其下怀,此行为必是敌缓兵之策,只为重整旗鼓。”

    “二、若前线将士闻和谈而思归,后方民众因乐观而懈怠,则我军百战淬炼之斗志将无形消散。

    此消彼长,敌可不战而屈我之兵。史上襄公之仁,即是前车之鉴。

    只为政治欺诈,瓦解斗志,实乃骄兵之计 ,意在利用和平舆论,从内部软化我钢铁意志。”

    “三、关于谈判的核心必是军事分界线。

    敌人必将凭借其暂时的海空优势与外交压力,妄图在谈判桌上攫取其在战场上无法夺取的土地与战略要冲。

    若我因期盼和平而在此原则问题上退让,便是将将士用鲜血换来的战略主动,拱手相让。”

    “四、敌美善于操控国际舆论,若和谈破裂,其必将颠倒黑白,将责任归咎于我‘缺乏诚意’、‘阻碍和平’。

    其目的在于争取道义制高点 ,为后续可能升级的军事行动寻找借口,并离间我与国际友好力量之关系。”

    “是故,面对此番和谈,我军上下必须持有‘绝对之警惕’与‘充分之准备’。

    越是高唱和平,越要握紧手中枪;

    越是举行谈判,越要加固身前壕。”

    “我们必须让前线的每一位指挥员都深刻理解:在阵地上多歼灭一个敌人,就是在为谈判桌上的同志,多增添一分底气,多铸造一枚压垮敌人的砝码。”

    最后,他将视野拉回最终的胜负:

    “此防御体系之成败,绝非单靠前线将士之英勇。

    我们需要更优质的水泥钢材以铸就地下长城,需要更高效的工程机械与时间赛跑,需要更稳定可靠的通讯设备以维系指挥神经,需要更先进的医疗药品守护生命……

    这已不仅仅是一场边境战争,更是对我整个国家的工业脊梁、科技潜能与民族意志的终极淬炼。前方与后方,于此紧密相连,荣辱与共。”

    “唯有以如此清醒之头脑,如此坚韧之准备,我们方能在这场‘以打促谈,以战止战’的复杂博弈中,戳破一切政治欺诈,最终赢得真正属于人民、有尊严之和平。”

    当他落下最后一个句点,揉了揉发酸的眼睛,感到一种精神透支后的虚脱,但胸腔中却有一股炽热的火焰在燃烧。

    这份报告,是他作为穿越者,为这个国家和他英勇的军队,所能献上、基于历史教训与未来洞察的最诚恳、也最沉痛的谏言。

    次日,院长办公室。

    院长戴着老花镜,逐字逐句地阅读着这份沉甸甸的报告。

    他读得很慢,期间数次停下,拿起红蓝铅笔在重点段落下划下浓重的线痕,或是走到墙上的朝鲜地图前久久凝视。

    办公室里静得能听到纸张翻动的沙沙声。

    终于,他摘下眼镜,揉了揉鼻梁,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他没有立刻评价报告内容,而是凝视着坐在对面的陈朝阳。

    这份报告,比之上次短暂交流,不仅更加系统详实,更重要的是在战略层面的洞察更加深刻锐利。

    它将具体的战术构想与宏大的战略判断、敌我分析熔于一炉,已然超越了单纯的军事学术范畴,直指这场战争乃至国际博弈的本质。

    让他心中既感欣慰,又不禁生出几分惊叹。

    “有人说你陈朝阳好为惊人之语,喜欢搞些标新立异的东西。”院长缓缓开口,语气里听不出责备,反倒带着长辈看待出色晚辈时那种混合着关切与考校的意味。

    他拿起桌上的搪瓷缸,吹了吹浮沫,目光终于从杯沿上方抬起,落在陈朝阳脸上,那眼神深邃,想看清他平静外表下的所有思绪。

    陈朝阳神色不变,腰背依旧挺直如松,他沉默了片刻,没有急于辩解,而是沉稳而恳切的回应道:

    “首长,我不是标新立异,我是被前线的数据和牺牲逼得睡不着觉。

    那些躺在撤退路上的战士,那些被炮火隔绝的联系,它们本身就在发出最惊心动魄的呼喊。

    我的报告,只是把这些呼喊,用组织和逻辑的语言,翻译给您、给军委首长们听。”

    他顿了顿,目光坚定地迎向院长审慎而温和的视线:

    “如果这种基于事实的呼喊,听起来显得‘惊人’,那恰恰说明,我们有些人,对即将到来的残酷,还缺乏足够的警觉。

    我愿意承担任何‘标新立异’的批评,只要这能换来我们对未来战争多一分准备,能让前线的战士们少流一滴血。”

    院长端着搪瓷缸的手停在了半空,他缓缓将杯子放下,那双看透无数风雨的眼睛里,之前的考校和淡然渐渐被一种极为纯粹的赞赏与沉重所取代。

    他听得出陈朝阳这番话,是将个人立场与前线牺牲、军队未来紧紧捆绑,既表达了绝对的忠诚,也展现了超越个人毁誉的格局。

    他甚至微微点了点头,像是终于确认了什么非常重要的东西。

    良久,他轻轻吐出一口气。

    “好一个‘被牺牲逼得睡不着觉’……” 他低声重复了一遍,这一次,声音里带着毫不掩饰的感慨和认同。

    终于,一丝真正欣慰、带着温度的笑意从他饱经风霜的脸上化开。

    “冲你这句话,我老头子,信了。”

    “你这份‘惊人之语’,说得在理,说得透彻,说得让人脊背发凉,却又豁然开朗。”

    “美帝本质……你把这层窗户纸捅破了,把很多人心里模糊感觉到、但不敢说、或者说不清楚的东西,完完整整、明明白白地端了出来。”

    说到此处,他立刻在一张专用的荐函纸上奋笔疾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