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被赵王赶走,始皇拜我为丞相 > 第5章 大朝会,共议帝号!

第5章 大朝会,共议帝号!

    公孙劫冠带齐全。

    金印紫绶,玄端素裳。

    手握一尺二寸的紫玉圭。

    腰挂美玉,佩纯钧名剑。

    沿着台阶,一步步而行。

    他走的很慢,却无比扎实。

    他还未完全出现,便听到诸多朝公的低声议论。两侧郎官无一例外,皆是长拜作揖。

    “吾等恭迎丞相!”

    “吾等恭迎丞相!”

    “……”

    两侧擂鼓不绝。

    还能听到自大殿传来的钟声。

    玄鸟王旗猎猎作响。

    三公九卿,文武百官……皆是屏住呼吸。看着公孙劫缓步自右侧而出,先是那委貌冠,而后是如玉般的面庞。双眼清澈剔透,眼神坚毅果决。

    “吾等见过丞相。”

    “诸公有礼。”

    公孙劫浅笑回礼。

    冯去疾等人皆是眼神复杂。

    论能力,无人能出公孙劫右。

    自他入秦起,秦国鲸吞六国的速度倍增。平均下来,一年灭一国。短短五年,秦国就已兼并天下。

    公孙劫精通百家,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提出建立三年计划,让秦国能稳步的实现自身目标。通过推行农器,让粮食提升。又谏言宿麦,让百姓餐桌上多了面食。就算遭灾,总能还有活路。

    还有……太多太多的事迹!

    就如公孙劫入秦前说的那句话,如果他真的通秦叛赵,那天下的局势绝不会是今天这样!

    事实证明,他做到了!

    五年灭五国!

    超出所有人的预料。

    毕竟他们当初都曾讨论过。

    想要鲸吞六国,非十年不可!

    而且……公孙劫太年轻了!

    年轻到让他们都嫉妒!

    甚至比他们的孩子都要年轻!

    遥想当初,秦国以六城为礼,换取公孙劫入秦,公孙劫就以六国报之。现在回想,秦王政是否是故意要卖粮给赵国,借此离间赵国君臣呢?

    当然,这事已经不重要了。

    公孙劫现在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是秦国真正意义上的大君侯!

    也是秦王最信任的宠臣!

    他目前还兼任太师。

    为诸公子之师!

    其权势富贵无人可及。

    “丞相来的还真及时。”

    “这叫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你们来的早,不也只能等着吗?”

    姚贾皮笑肉不笑的揶揄。

    一个个也都是话里有话。

    公孙劫则是全当没听见。

    他后面要做的事,终究会得罪很多人。为官多年,他知道这些都是无法避免的。就如昔日商君变法,用军功爵打破旧有的贵族体系。

    哪怕在赵国没几人支持他,可只要对赵国有利,他都会坚定的推行。即便是背负骂名,他都不在意。

    如果他怕,他就不是公孙劫了!

    “入殿!”

    谒者的高呼声响起。

    公孙劫手握紫玉圭,自右侧而入。隗状则自左侧,带着百官各自进门。殿内已有诸多御史,带着他们安排座位。同时也是督查百官,免得他们违背礼法。

    别看山东六国天天嚷嚷着秦国是蛮夷,可实际上秦国很重视礼法规矩。在殿内不得嬉笑,更不能喧闹。如有违背,秦法可不是吃素的!

    公孙劫面色如常。

    即便是他,心里也起了涟漪。

    秦国兼并天下,此次朝会是要共议帝号。还有未来的律法制度,都需裁定。包括第二个三年计划,也该做个中间总结,同时为第三个三年计划做准备。

    这一天,公孙劫也等了很久。

    他其实知道会有这么天。

    可真的来临时,他也会激动。

    “大王至!!!”

    随着郎官的一声声通传。

    秦王政乘辇车。

    共有十二名武士以肩扛着。

    自陛石而过,入章台正门。

    群臣目光皆是看着他。

    这时候的秦王无比耀眼。

    头戴冕旒,着黑色朝服。

    腰间的太阿剑很是惹眼。

    王辇就停在陛下。

    秦王政一步步朝王榻走去。

    与此同时,百官皆是起身。

    动作整齐,犹如一体。

    “吾等拜见大王!”

    “大王万年,大秦万年!”

    秦王政拂袖转身,安然坐下。

    “诸卿,坐!”

    “谢大王!”

    秦王政目光扫视群臣。

    最后是看向了公孙劫。

    两人对视了眼。

    轻轻颔首。

    最后拂袖抬手。

    “奉常。”

    王戊手握帛书,缓步而出。

    面相群臣,抬手道:“廿二年九月,诏曰:异日韩王纳地效玺,请为藩臣,已而倍约,与赵、魏合从畔秦,故兴兵诛之,虏其王。寡人以为善,庶几息兵革……”

    “今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故令三公九卿,共议帝号!”

    王绾快步走出。

    生怕是会落于人后。

    “臣尝闻: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而泰皇最贵。臣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

    而后越来越多的朝臣走出。

    他们也是不断补充。

    “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臣尊【陛下】。”

    “大王,臣闻阴阳五德始终之说。周为火德,秦代周德当为水德,以征天命所归。故改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

    “更大河名为德水!”

    “吾秦数以六为吉数,故符、法冠皆六寸,舆六尺,六尺为步。大王乘六马,以彰吉数!”

    “……”

    群臣皆是纷纷起身发言。

    公孙劫则并未着急。

    只是看着他们商议。

    泰皇这尊号确实还行。

    不过,还是不合政哥的心意。

    他们不仅是在商议尊号。

    同样还在讨论礼法制度。

    比如秦国是水德,很多博士还把秦文公搬了出来,说他当初出猎获黑龙,此为水德之瑞。

    有些制度是秦国已有,只是要在后续推行至各地。此次是系统性的提出,以证秦国的合法地位。

    秦王政耐心听着他们讨论。

    不过始终都没有表态。

    他认为泰皇这名号差了些。

    不足以彰显出他的功绩!

    最后,他抬起手来。

    群臣皆是戛然而止。

    目光则落在公孙劫身上。

    “丞相为何不说呢?”

    “劫以为诸公说的都挺好。”公孙劫握着玉圭而出,长拜道:“不过,泰皇这尊号还不够。今大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德兼三皇功盖五帝。故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大王则为【始皇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