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中庸顿住,旋即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这……说的对啊!”
他苦涩的笑了笑:“老夫是看着陛下成长起来的,她一心为民,在她的打理下,百姓们的生活一步步走向美满。”
“或许真是老夫短见,今日得后生点拨,才能开窍!”
方绪很是谦虚:“柳丞相客气了!”
他这番话没这么好的效果,主要还是柳中庸的心病已除,加上当初的事情,也有杨澈自己的意思,所以柳中庸才能接受的这么快。
柳中庸哈哈一笑,让人给方绪倒满酒,这才笑道:“对了,方绪,你这次立下大功,也该小心一点,朝中有人,定然会一直盯着你的!”
方绪闻言,低声问道:“柳丞相指的,可是齐正醇和陈盼?”
“你心里有数就是,不必说出来!”
柳中庸话到这里顿了顿,他眸中闪过寒光:“朝中佞臣人满为患,奈何其底蕴丰厚,要想一并铲除,也绝非易事。”
“你深得陛下器重,他们对你动手,只是早晚的问题而已。”
方绪不在意的饮下一杯酒:“多谢柳丞相提醒!”
柳中庸见方绪心不在焉,有些纳闷,他能提示方绪这么多,已经算是做的够多了,可这小子,莫不是因为立了大功的缘故,如此自负?
看来,这小子还需要打磨一番!
他本来是想借此给方绪一些助力的,但方绪的表现,让他觉得,他多此一举,只怕是会让方绪更加自大。
方绪并不知道柳中庸在想什么,他苦恼的就是该如何查齐正醇和陈盼,两人屁股不干净是不假,可总不能他毫无预兆的就查吧!
敌人一旦有了防范,证据一定会销毁一空。
若是这些人不要命的来杀他,那么反倒是给了方绪突破点。
此时,柳清雅坐了下来,她笑着道:“爹,方大人,菜已上齐,边吃边聊吧!”
柳中庸点了点头,做出了请的手势:“方绪,无需客气,就把这里当成自己家,想吃什么自己夹!”
不等方绪答应,柳清雅就夹起一块肉来,柳中庸见状便是端起碗,谁知道柳清雅就把肉送到了方绪碗中。
“方大人,多吃一点!”
方绪讪讪的笑了笑:“多谢柳小姐,我自己来就行,不用麻烦你!”
柳中庸见状,脸上多了几分尴尬之色,要不怎么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如今这女儿还没嫁出去,就一点都不中留了。
他只好自己夹了一块肉,悻悻的喂入嘴里。
柳清雅打开话匣:“说起来,方大人先前在金爵阁曾做过一首诗,此诗甚妙,如今已被不少百姓传颂,那诗名叫做什么?”
方绪一听,他在金爵阁和陈昊云打赌作的诗,也都是借用了前世五千年的知识得来的。
柳清雅现如今提起这个,恐怕是想要一探虚实。
他淡淡一笑道:“那首诗我未命名,若是非要安一个名字,我也想不出来该取什么名字好,也就罢了!”
废话,诗的原名为题都城南庄,那是崔护诗人有感而发。
可京城当中的南庄,方绪连去都没去过,直说出来不就露馅了!
他不是那么彪的穿越者,借用诗仙诗圣的诗就算了,连那么显眼的诗名都懒得改,真以为古代人是白痴啊!
柳清雅微微颔首,好似是认可:“原来如此,据我所知,那首诗的确没有取名!”
柳中庸此时有些迷糊:“女儿,你说的那首诗,可是‘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首诗?”
“对啊!”
柳清雅是从谢邀月嘴里得知的这首诗,但她没告诉过柳中庸,专心于朝事的柳中庸,也不会对这种事感兴趣。
不成想,柳中庸顿时瞪大眼睛,看向方绪的眼神都变了变:“没想到这首诗竟然是方绪作的,实在是厉害啊!方绪,你若是去考状元,说不定也能在朝中为官!”
方绪摆了摆手,笑着道:“柳丞相说笑了,我已经是锦衣卫,再去考状元,那不是本末倒置了吗?”
考了状元没人扶持,一辈子也未必能当上什么高官。
别看古代人前赴后继的准备科举,可实际上,那都是信息不流通,让人觉得考状元是一条明路。
可落榜的那些人,不知道在什么旮旯角落里苟且偷生。
说白了,这就和世界上的成功者一样,因为有人成功,才有人赞颂这件事。
柳中庸点了点头:“这倒也是,按照你最近所为的几件事,也的确没必要去考什么状元了!对了,清雅,你怎么突然说这个!”
柳清雅微微一笑道:“是这样的,你们有所不知,女儿听说荣亲王之子陈昊云,每逢科举考试前,都会与主考官杜立华喝上一杯!”
“这不,马上又是科举考试的日子,陈昊云又找了杜立华,我本想着方大人可以去参加科举试试,但想来还是算了!”
柳中庸叹了口气:“对,这件事只能算了,方绪没必要去考科举,二来,那些人也未必肯让他过关吧!”
柳清雅连忙摇摇头:“倒不是这个原因,女儿听说,考科举的人很多,但每次的状元郎,都不是最有文采的那个人,反而最有文采的人,好像是消失了!”
方绪一愣,消失了?
科举考试中有猫腻,方绪是能够猜得到的,毕竟现代也流行内定这种事。
可没有上榜的人,也不至于都杀了!
这么一来,每年都有人消失,不可能不会传到武昭元的耳朵里。
就连柳中庸都好像第一次听说这件事,哪怕是刑部隐瞒案件,也不至于没有一点水花泛起吧!
他来了兴致:“柳小姐,难道这些奔赴考场的才子,他们的家人都没报官吗?”
“嗯,我查过,他们都没有报官!”
柳中庸闻言,立马怒道:“这些佞臣,该不会是为了安排自己的人手,连这些大庆未来的栋梁都给杀了吧!”
柳清雅苦笑了两声:“这一点,女儿觉得不大可能,没人报官,相反,那些消失的学子的家人,每年还能拿到一笔不菲的银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