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大明:忽悠朱标造反,老朱乐麻了 > 第178章 天降不祥!

第178章 天降不祥!

    翌日。

    奉天殿内。

    气氛因迁都事宜的推进,而带着一种昂扬的基调。

    只见工部尚书安然正手持玉笏,详细呈报着营造新都的各项准备。

    “陛下,据初步核算,营造北平新都,需分批抽调直隶、山东、河南等地民夫,计约三十万户,轮番服徭役。”

    “所需钱粮,初步预算需白银八百万两,粮秣……”

    朱元璋高坐龙椅,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听得十分专注。

    迁都是他心心念念的国之大事!

    如今三大营初显锋芒,扫清了朝中最大的阻力,正是大刀阔斧推进之时!

    他甚至在心中已经开始勾勒北平皇城的宏伟蓝图!

    然而,就在安然侃侃而谈,户部官员准备接着补充钱粮调度细节之际。

    殿外,突然传来一阵极其急促,甚至带着凄厉意味的马蹄声和嘶鸣声!

    由远及近,迅速打破了朝堂的秩序!

    “报!!!”

    一声嘶哑力竭的长啸,如同裂帛,骤然刺穿了奉天殿的宁静!

    紧接着。

    是殿前侍卫紧张的呵斥和一阵混乱的脚步声。

    百官瞬间哗然!

    所有人的目光都惊疑不定地投向殿外。

    是什么事情,竟然动用了八百里加急?!

    这可是传递最紧急军情时才用的规格!

    龙椅之上,朱元璋敲击扶手的手指猛地停住。

    他豁然抬头,那双深邃的眼睛瞬间眯了起来,锐利的目光如同两道冷电,射向大殿门口!

    脸上的专注和隐隐的期待,瞬间被一层寒霜所覆盖。

    眉头紧紧锁成了一个“川”字。

    一股不祥的预感,如同冰冷的毒蛇,悄然缠上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心头!

    能让信使如此不顾一切闯殿的,绝非小事!

    难道是北元余孽不甘心,趁我大明筹备迁都,大举犯边了?!

    朱元璋的心猛地一沉!

    一股压抑不住的怒火和杀意开始在他胸中积聚!

    若真是如此,他定要让那些蛮子有来无回!

    就在这死寂而紧张的气氛中。

    一名风尘仆仆,甲胄上沾满泥泞灰尘的士兵,在两个侍卫的搀扶下,踉踉跄跄地冲进了大殿。

    他脸色惨白,嘴唇干裂,显然是经过了不眠不休的极限奔驰,几乎已经到了脱力的边缘!

    “陛……陛下!”

    那士兵扑跪在地,声音嘶哑得如同破锣,双手颤抖地高举着一份插着代表最紧急军情的红色羽毛的奏报,喘息着喊道。

    “八百里加急!”

    “四川……四川嘉州急报!!”

    不是北疆?!

    朱元璋和百官都是一愣。

    四川?

    嘉州?

    那里深处内陆,并非边境,能有什么天大的急事,需要动用八百里加急?!

    “讲!”

    朱元璋的声音低沉而充满威压,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疑虑。

    那信使深吸一口气,用尽最后的力气,嘶声喊道。

    “奏报称……嘉州之地,天现……天现不祥之兆!!!”

    “不祥之兆?!”

    这四个字,如同平地惊雷,悍然炸响在奉天殿内!

    刹那间!

    整个朝堂陷入了一种诡异的死寂,落针可闻!

    方才还在议论迁都钱粮的工部、户部官员僵在了原地。

    那些原本还在盘算着迁都后利益的勋贵们瞪大了眼睛。

    就连一向沉稳的刘伯温,眉头也瞬间蹙起!

    所有人的脸上,都瞬间褪去了血色,写满了极致的震惊和一种源自未知的恐惧。

    天现不祥之兆?!

    在这个极度信奉天人感应的时代,这简短的几个字,所代表的含义,远比一场边境冲突更加可怕,更加撼动人心。

    它直接冲击的是帝国的统治根基,是皇帝受命于天的合法性。

    朱元璋猛地从龙椅上站了起来,魁梧的身躯带起一股劲风!!

    他脸上的肌肉绷紧,那双惯看风云,深邃难测的眼睛里,此刻也翻涌起了惊涛骇浪。

    他死死地盯着那名信使,仿佛要将他和他口中那“不祥之兆”一起看穿。

    “你说什么?!!”

    “嘉州……出现了什么不祥之兆?!”

    他的声音如同从喉咙深处挤压出来,带着一种难以置信的惊怒!

    “快!快呈上来!!”

    那信使颤巍巍地双手奉上那份写满尘土与汗渍的奏报。

    当即有宦官上前将奏报一把接过,呈上,展开。

    殿内鸦雀无声。

    唯有那薄纸在掌间颤动的细碎声!

    朱元璋死死攥着那份八百里加急的奏报,指节因为用力而泛出青白色。

    他的目光如同两把冰冷的刮刀,在那些字句上反复刮过。

    胸膛微微起伏。

    显然在极力压制着翻腾的情绪!

    良久,他才缓缓抬起头,将那奏报重重拍在御案之上,发出“啪”的一声脆响,惊得下方百官心头一跳!

    他深邃的目光如同盘旋的鹰隼,缓缓扫过下方一张张或惊惧、或猜疑、或故作镇定的面孔。

    “奏报上称……”

    朱元璋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沉重的压力,在寂静的大殿中回荡。

    “四川嘉州,地龙翻身,裂开大口子,冒出黑色油腻之物!”

    “说说吧,诸位爱卿,你们如何看待此事?!”

    短暂的死寂后。

    左丞相胡惟庸率先出列!

    他眉头紧锁,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拱手道:

    “陛下!此事确实蹊跷!”

    “地裂而现黑油,闻所未闻!”

    “依臣愚见,此地恐是冲撞了地脉,或是……或是有什么不洁邪祟之物潜藏地下,借此地震现世,此乃大不祥之兆啊!”

    他顿了顿,提出建议,语气带着几分笃定。

    “为今之计,当速速派遣得力干员,前往嘉州,将那裂缝严实填埋,再请龙虎山或茅山的高功道长,设坛做法,以无上道法镇压邪秽,安抚地脉,或可化解此不详!”

    朱元璋听着,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只是眼底深处掠过一丝极淡的讥诮。

    胡惟庸这话。

    听起来像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实则空洞无物。

    将一切推给虚无缥缈的“邪祟”,无非是想借此机会,安排他自己的人手,寻求立功的机会。

    他对胡惟庸的话,向来是半信半疑。

    而胡惟庸话音刚落,那几个之前极力反对迁都的守旧老臣仿佛抓住了天赐良机,立刻迫不及待地站了出来,声音带着激动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

    “陛下!胡相之言,虽有其理,然臣等以为,此事绝非简单地脉邪祟那么简单!”

    一位老臣须发皆颤,声音高昂。

    “此乃上天示警!是昊天上帝在劝阻陛下啊!”

    另一人立刻接口,言辞更加尖锐。

    “陛下!迁都北平,动摇国本,劳民伤财,已是不该!”

    “如今迁都之议方定,四川腹地便现此等骇人异象,地涌黑污,此非巧合!”

    “正是上天以此不祥之兆,警示陛下,莫要一意孤行,逆天而行!”

    “若执意迁都,恐……恐有更大的灾祸降临啊!”

    “请陛下以江山社稷为重,暂停迁都之议,反省己身,以安上天之怒!!”

    几位老臣齐声附和!

    几乎要将这“不祥之兆”的帽子死死扣在迁都这件事上!

    朱元璋的目光瞬间变得冰冷如铁!

    如同数九寒天的冰碴子,刮过那几个慷慨激昂的老臣。

    他心中怒火升腾。

    这些老顽固,一有机会就想方设法阻挠他的大计!

    什么上天示警?

    分明是借题发挥!

    他对这些人的话,是半点不信!

    然而,他并没有像往常那样直接厉声斥责。

    毕竟此刻,无数双眼睛正盯着他。

    若他反应过激,反而坐实了心虚,给了这些人更多攻讦的借口。

    这“不祥之兆”的消息一旦传开,必然会引起民间恐慌,若处理不当,确实会动摇人心。

    他强压下胸中的戾气,脸上恢复了一种深沉的平静。

    但那平静之下,是汹涌的暗流。

    他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打断了那些老臣的喋喋不休。

    “好了!”

    仅仅两个字,却让那几位老臣如同被掐住了脖子,瞬间噤声。

    “天象地理,玄奥难测。”

    “究竟是地脉有异,还是……”

    他目光冷冷地扫过那几个老臣。

    “另有缘由,尚未可知。”

    “此事,不可妄下论断,徒惹恐慌!”

    他既没有采纳胡惟庸请道士镇压的建议,也没有理会守旧老臣暂停迁都的请求,而是直接将此事悬置了起来。

    “钦天监!”

    朱元璋目光转向负责观测天象的官员。

    “臣在!”

    钦天监监正慌忙出列。

    “给咱仔细查查!近来星象可有异常?”

    “历代典籍,可有类似‘地涌黑油’之记载?”

    “给咱弄个明白!”

    “臣……遵旨!”

    钦天监监正额头冒汗,这差事可不好办。

    “退朝!”

    朱元璋不再多言,猛地起身,拂袖而去,将那满殿的惊疑、猜测和暗流汹涌,都留在了身后。

    退朝的钟声响起。

    百官心思各异地缓缓退出奉天殿。

    朱标走在人群中,眉头紧锁,脸色凝重。

    他同样不相信那些守旧老臣将此事与迁都强行挂钩的说辞。

    那太过牵强附会。

    但他也对胡惟庸那套“邪祟镇压”之说嗤之以鼻!

    地裂,黑油……

    这闻所未闻的异象,背后定然有其原因。

    而满朝文武,要么想着借机阻碍迁都,要么想着用鬼神之说糊弄过去……

    真正能看透事物本质,给他一个合理解释的……

    朱标的脚步微微一顿,眼中闪过一丝决然。

    他改变了回东宫的方向,对身边的侍从低声道。

    “备轿,去叶先生府上。”

    他要去问问老师。

    他相信,以老师那远超常人的见识和总是能直指问题核心的智慧,定然能对这诡异的“不祥之兆”,有一个不一样的看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