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萧景辰坐在新公司休息室的沙发上。
    面前宽大的茶几上散落着十几本装帧精美的项目册子。
    一下午的时间,他翻完了林海带来的、据说是近期市面上投资最大的剧本大纲和剧组介绍。
    林海端着两杯茶水走进来,将其中一杯放在萧景辰面前,自己在对面坐下,带着些许期待问道:
    “怎么样?有没有感觉还不错的本子?这几个项目,平台和资方都很有实力。”
    “而且递过来的可全是男一号的角色,给的待遇也都不错。”
    萧景辰端起茶水抿了一口,他的目光从那些本子上扫过,语气近乎冷酷:
    “烂剧本。”
    他放下杯子,看向林海。
    “通篇陈词滥调,剧情经不起推敲,人物单薄如纸。”
    “实话说,没有一个角色,让我有‘想演’的冲动。”
    林海脸上的期待僵了一下,随即化为一声长长的叹息。
    脸上带着从业者早已习惯的无奈:
    “景辰,我也知道这些剧本不行,但现在的市场就是这样。”
    他认真解释道:“现偶、古偶、仙侠,现在是绝对的主流,来钱快,造星快,容易爆。”
    “粉丝爱看,平台爱推,资本自然趋之若鹜。”
    “好剧本、好剧组,不是没有,但可遇不可求,我们等不起,也未必碰得上啊。”
    萧景辰静静地听着。
    他沉默了片刻,再开口时,便直指问题核心:
    “追逐快钱,迷信流量,轻视内核。”
    “长此以往,不过是竭泽而渔。”
    “总有一天,观众们会失望、会离开。”
    他抬起眼,目光锐利如刀,仿佛要剖开这繁华表象下的本质。
    “这些大制作都如此,说明粗制滥造已经成了常态,有问题的就不是一两个剧组,而是整个行业了。”
    林海重重地点了点头,深有同感道:“你说到根子上了。”
    “现在就是这个样子——用心搞创作的人越来越少,因为热门IP自带粉丝和话题。”
    “演员不再追求演技,因为有流量就有庞大的粉丝群体愿意无条件买单。”
    “甚至口碑都不重要了,因为庞大的宣发和水军公司足以在短期内覆盖、混淆大部分负面评价。”
    林海摊了摊手,语气带着一丝嘲讽和深深的无力。
    “这是一个被资本绑架艺术的时代,我们身处其中的一环……没得选……”
    "有的选!"萧景辰目光如炬,斩钉截铁地打断他。
    “对于一部作品来说,我认为编剧其实才是作品的灵魂与核心!”
    "可这些编剧,大多却被挤压到连生存都成问题,林哥,我认为破局之道就在这里。"
    萧景辰至今已经辗转了三个剧组,也见识、听说了不少事情。
    曾经《紫禁深秋》的一名编剧就曾跟他吐槽过不少事情。
    编剧熬夜修改的剧本被演员一句话全盘否定。
    许多编剧连自己作品的署名权都争取不到。
    甚至更惨一点的,剧组里开车司机的'建议'都比编剧的专业判断更有分量。
    剧本可以任由外行指手画脚,创作要为一堆不相干的因素让路。
    这样下去,怎么可能出好作品?
    萧景辰看向林海,眼神愈发锐利:"真正热爱这行、满腹才华的创作者如今正被劣币驱逐。"
    "我建议可以去接触那些还在坚持的独立编剧,再成立一家以编剧为核心的公司。”
    “先从小成本电影开始,我们自己投资自己拍。”
    “让创作回归创作,让专业得到尊重。"
    萧景辰指向桌上的册子:"我认为比演这些烂剧,要有意义得多。"
    林海张了张嘴,眼中情绪复杂——有惊愕,有震撼,有难以置信。
    但更多的是一种被点燃的、压抑已久的兴奋。
    他声音有些发干:"可是景辰......如果真这么做,就是在动摇整个行业的赚钱根基。”
    “到时候,他们会用尽一切手段让我们失败,让我们停手。"
    萧景辰闻言,眼中出现一抹桀骜之色。
    "虽千万人,吾往矣。"
    "林哥,"他面上露出一抹笑意,"观众一定会站在我们这边。"
    "别忘了,"萧景辰自信一笑,"在这个市场里——"
    "观众,才是真正的甲方。"
    窗外阳光正好,落在萧景辰的身上。
    房间内陷入短暂的寂静。
    林海望着面前总是语出惊人的萧景辰,只觉得一股久违的热血在胸腔里翻涌。
    当初因为内心的一些坚持,他被寰宇打压,几乎被整个行业针对。
    这些年沉沉浮浮,他早已在现实的浊流中学会审时度势,习惯了权衡利弊。
    可此刻,他还是在萧景辰那句“观众才是真正的甲方”面前,心甘情愿的败下阵来。
    “好!”林海重重一拍膝盖,眼中重新燃起锐利的光芒,“那就干!”
    在点头的瞬间,他在对面萧景辰的眼中,仿佛又看到了二十年前那个怀揣梦想、满腔志气的少年。
    三天后,林海按照地址,在城郊一个老旧小区里,找到了十年前合作过的编剧周明轩。
    开门的中年男人穿着一件起毛的T恤,眼底带着长期熬夜留下的青黑,以及一丝被现实磋磨后的麻木。
    狭小的出租屋里堆满了书籍和稿纸,空气中弥漫着泡面和旧纸张混合的气味。
    周明轩开门看到林海时愣了一下,显然十分意外。
    随即脸上闪过一丝窘迫,侧身将林海让了进来,苦笑道:
    “林大经纪人,没想到你会来找我?真是稀客啊,我这儿……有点乱,别介意。”
    林海进门后环顾四周,目光落在书桌上一沓沓修改得密密麻麻的手写稿上,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记得十年前合作时,周明轩还是个意气风发的青年才俊,笔下的故事灵气逼人。
    “明轩,别来无恙。”林海没有寒暄太多,直接说明了来意。
    “我这次找你,是想看看你这些年,有没有攒下什么好的本子,我正在寻找值得投资拍摄的原创剧本。”
    周明轩闻言,眼神波动了一下。
    那是一种混杂着希望、害怕和长久压抑后的复杂情绪。
    他转身走到一个上了锁的抽屉前,从里面小心翼翼地捧出几个本子。
    “林哥,你看看这些吧。”
    他的声音有些沙哑。
    “这个,《落日》,拿了上届‘晨曦’最佳原创剧本奖;这个,《无声的证词》,前年‘金笔头’一等奖……”
    “都有导演找上门,谈过,甚至有的都打算立项了……”
    他顿了顿,嘴角扯出一个苦涩的弧度,“最后,却都没拉到投资。”
    他干脆破罐子破摔,把原因说明:
    “资方说‘没有市场’、‘不够商业化’、‘不会赚钱’,就都退回来了。”
    周明轩认为林海看完后肯定也会这么想,这几年所有接触他的制作人都是这么说的。
    林海沉默地拿起这些沉甸甸的剧本,逐一翻阅。
    他看得很快,但眼神越来越亮。
    这些故事结构精巧,人物立体,对白犀利。
    更重要的是,它们都带着一种久违的、直指人心的力量和对现实的深刻关照。
    与市面上那些流水线产品相比,简直是云泥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