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之上,群臣如鸦云集,低低窃语。公子启立于丹墀之下,衣襟被晨风吹得猎猎作响,孤影如竹,岿然不动。“来去知秋恐怕已经畏罪潜逃了,清晨已至,却还未赶到!”伯益趁机冷笑,字字如刀:“公子袒护凶徒,莫非要陷大夏于危难?”其党羽应声附和,声浪如潮,欲将公子启吞没于权力的漩涡,道德的对立面。但公子启镇定自若,扫过群臣,声音铿锵如金石:“蛮狄一战,来去知秋身负重伤,此等忠勇,岂会蓄意下毒?此事必有蹊跷,还请诸位多等待片刻,我已经命仆从再次传召他!”然而,众声喧哗中,他的声音渐被淹没。“没那个必要了,若他清白,为何还未赶至?”
“……”
钟声响起,投票开始,双方势如拉锯,票数胶着难分。然而最后一瞬,公子启麾下数臣竟叛离,投向伯益阵营。这让公子启骇然大惊,声音如裂帛:“尔等可还记得父王抚顶之恩?,还记得曾发下的誓言?!”叛臣垂首,缓缓退至伯益身后,一言未发,双手紧握。但投票结果却无法因其而改变,来去知秋,终被钉在“毒弑禹王”的罪柱上。不知是因为背叛,还是无法搭救,又是……,公子启脸色不适,踉跄后退几步。
这制度看似公正,实则暗藏玄机。其设计之初,本欲以集体意志裁决重大事件,仿若上古部落议事,集众人之智断是非。然而,权力漩涡中的暗流却悄然腐蚀了制度的根基。那些叛变的臣子,或为家族安危所迫,或为黄金美色所惑,纷纷在投票前夕倒戈。他们手中的票,不再是理性的公平公正,而成了权力博弈的筹码。制度的僵化在此刻暴露无遗。
……
高悬的青铜大钟再次被敲响。钟声化作无形的波纹,向四方辐射而去,所过之处,草木皆颤,飞鸟惊散,玩家们的游戏界面骤然亮起刺目的红光,追杀令的字符如烙铁般烙印在每个人的瞳孔上,带着不容置疑的威压。系统公告如天罚降世,响彻华夏一生:“禹王崩于来去知秋之毒,全民追杀令启!”
顿时,掀起惊涛骇浪。玩家们或惊惶、或狂热、或沉思、或愤慨,各自的反应交织成一幅动荡的众生相。
“终于等到大事件!悬赏1000贝币要来去知秋的项上人头,兄弟们组队刷BOSS啊!”
“来去知秋那叛徒肯定躲在深山老林,咱们分头搜!谁先拿下首杀,奖励平分!”
部分玩家对追杀令展现出近乎狂热的响应,他们迅速在各大线下论坛悬赏板上张贴告示,集结队伍,摩拳擦掌。
一名ID为“飞鸟尽”的玩家甚至在论坛立下豪言:“三天之内,游戏里必取来去知秋的项上人头!否则自裁谢罪!”其狠戾姿态,引得一片附和之声和一大群吃瓜群众鼓掌欢呼。
“先别急着站队,两边都可能是坑。静观其变,保命要紧。”
“悬赏金挺诱人,但来去知秋要是被冤枉的,杀了他就成帮凶了……纠结啊”。另一批玩家则对追杀令的合理性提出强烈质疑。他们聚集在饭馆,广场等地,激烈辩论,大胆推测,逐条分析。
但也有激进玩家公然在城中高呼:“真正的凶手在王宫深处!我们要的是真相,不是冤杀忠良!”刚刚说出,就被附近的兵卫斩杀,“一介平民竟敢在大丧之日,高呼禁言,当杀”随即化作流光消散。“今天又一个倒霉蛋被幸运选中了,我猜的不错吧,快给钱,给钱”,“真倒霉,真倒霉,不知道是我倒霉,还是他倒霉,晕”,坐在旁边饭馆的几人,正有说有笑。“阿嚏”,“谁在说我坏话,我要画个圈圈诅咒他”
……
(一座房屋的暗室)“好机会!帮主,我们可以借追杀令之名,暗中清除那些碍事的人,壮大我们帮派,事后推给来去之秋,若能斩杀,那更是两全其美!”
“禹王已死,从投票结果可知公子启已经势弱,若我们能‘亲手’擒获来去知秋献给伯益大人……那功劳!”另一人上前拱手道。
暗室中,一声冷笑:“追杀令不过是场棋局,而我们,要成为执棋之人而不是棋子,这游戏,看起来越来越有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