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学习赚钱两不误 > 第20章冰棍

第20章冰棍

    高海民媳妇跟个泼妇似的,怎么能善罢甘休。

    徐家又顾及闺女脸面,也不敢对口骂。

    屯子几个跟徐妈关系不错的大婶子,大娘帮着出头。

    ''你也是欺人太甚,走,我们跟你去你家找你男人说道说道,有媳妇还出去扯犊子,你拴不住男人,可脸够大。''

    几个女人就是互损,对骂,也没动手。

    高海民媳妇也没占到便宜。

    徐冬梅的名声是毁的彻底。

    高海民被厂子开除了,得个道德败坏,作风不良的名声。

    徐冬梅也没脸回去上班,这样的事在任何时候对女的都是不公平的。

    徐冬梅已经成年,双方还是自愿,只能吃了哑巴亏,得个坏名声。

    两人都没捞着好。

    徐冬梅去县城打了胎,全家搬到远方亲戚家,生活还要继续。

    王海英回娘家遇到这事,也是闹心,没待两天就回李家屯了。

    李文静听到老妈说起这事,替徐冬梅惋惜,挺倒霉,遇到个人渣,但是自己也有责任,正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

    十月七号这天,李红军从镇上回来,买了许多东西。

    这是李文静让他买的,稿费比之前多了不少,赚钱就要提高生活质量。

    继续用李红军的名号写作,长篇小说也快完成了,稿费会更多。

    李文龙学习积极性很高,作业完成后,还要阅读,写日记。

    李文静还找一些高年级的课本给他看,提前积累,成绩会提高很快。

    假期结束,天气转凉,秋收开始了。

    现在收庄稼都是人工。

    几家联合一起收。

    用镰刀割黄豆杆子,捆成捆,用牛车或者马车拉到晒谷场,晾晒一下,就用牛马拉石碾子在上面反复碾压,黄豆就挤压出来了。

    李文龙上学,父母带着李文秋都去收庄稼了,李文静也没闲着,在家里做饭。

    每顿饭都做三四个菜。

    干活几家一起,吃饭都各回各家。

    ''老闺女,这菜做的好吃,特别是红烧肉软烂鲜香,肥而不腻,赶上你妈手艺了!''李红军吃的满嘴流油。

    ''可不是咋地,老闺女,我们回家就吃现成的,真享福啊!你不用做几个菜,挺麻烦,还累,做一个菜就行。''老妈心疼闺女,怕她累着。

    ''妈,没事,我不累,你们收庄稼才累,吃的好,有劲。''

    吃完饭,李文龙抢着收拾。

    没人拦着他,都是家里一员,要共同分担。

    收苞米更辛苦。

    还是用镰刀割苞米杆子,放一堆一堆的,然后坐着,蹲着,或者跪着扒苞米叶子,把苞米穗子掰下来,放一堆一堆的,装车,拉回家堆到园子里。

    李文静想再体验一下扒苞米。

    这天是八月十五。

    她跪在苞米杆子上,一根一根扒苞米叶子,掰下光溜溜的苞米棒子,黄灿灿的,颗粒饱满。

    晚上苞米没拉完。

    她等车来装苞米。

    李文静没回家,就在苞米堆上坐着,吃月饼,这是她重生后第一次吃,很怀念的味道。

    前世,小时候过八月节,家里买的月饼不多,姐弟几个分着吃,一个人分四五块,馋了拿出一块吃。

    不馋的时候没有,月饼很快就吃完了。

    每个孩子都期盼下一次八月十五。

    坐在苞米堆上,吃着月饼,头上空旷的天空上悬挂着一轮澄澈的月亮。

    前世,也有这么一天,她仔细观察着月亮里面,里面有棵大树,特别明显,还有别的什么没看出来,兔子也好,嫦娥也好,可能是想象出来的。

    车来的很慢,她就躺在苞米堆上,萱萱的,有些凉,望着月亮,还有星星点点的星辰,辽远而空旷…

    收秋很累,但也快,大家都紧着收,怕变天。降温、下雪都会增加秋收的难度。

    都抢在变天前收拾完。

    秋收圆满结束。

    王海英一年四季没有休息日,她的活永远干不完。

    这不是,腌酸菜。

    大白菜外面的老叶子修理干净,铺在大缸里一层,撒上一层大粒盐,再铺上一层白菜,一层一层,铺完,垫上丝袋子,人上去使劲踩,踩实成了压块大石头。

    每家腌酸菜都是一缸,两缸,要吃一冬天。

    腌咸菜。

    萝卜,芥菜疙瘩,用盐水泡上。

    酸菜,咸菜都是过一个月吃。

    淘米,包粘豆包也是冬天必不可少的节目。

    粘米磨成粉,和面,发酵。

    芸豆,红小豆,黑豆都可以,烀熟,压碎,团圆,比乒乓球小一点。

    用面包上馅,团圆。

    上锅,烧火蒸熟,也是一大缸,吃一冬天。

    这个年代,大家的胃口真是好啊。

    酸菜汤配粘豆包,胃都没吃出毛病。

    冬季储备工作基本完成。

    现在到过年基本就没啥事了——猫冬。

    猫冬是指爷们。

    妇女还是有干不完的活。

    缝缝补补,洗洗涮涮,做棉衣,棉鞋。

    纳鞋底子,做明年开春要穿的鞋子。

    王海英这几年又增加了新的工作量。

    也不知道李红军在哪学的做冰棍技术,学会了,在家做了一年。

    第二年就跟工程队出工了,冬天也不知道哪里能开工。

    李文静记忆里就是王海英一个人寒冬腊月,冰天雪地的做冰棍。

    只有冬天能做。

    大锅里水烧开,白糖放里,香精,淀粉一起搅匀。

    混合液体倒入冰棍模具,一个模具是十二根冰棍。

    模具放到院子里木头箱子里,盖上盖子。

    液体冻实了,模具拿到屋里,放热水里,冰棍就脱模了。

    该说不说,王海英是真能干啊。

    累。

    冷。

    年年冬天,她的手上都是冻裂的口子。

    冰棍儿做好了,四周围屯子的闲人,特别是青壮年都来批发,走村串屯子卖冰棍。

    李文静她姥爷,大舅,大表哥,都来批发冰棍儿,冬天增加一份收入。

    娘家人来了,都帮王海英干会活再走。

    装冰棍儿都是用木头箱子,背在后背。

    这时候,自行车很少,多数都是走路。

    李文静很心疼老妈。

    这么累,生活也不是多富裕。

    前世,她小,很粗心。

    现在她看着是不一样的心情。

    有时,她会起早帮忙。

    冬天的早晨特别冷,牙冻的打哆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