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四合院:从铁路技工开始进步 > 第3章 镀金身 奔前程

第3章 镀金身 奔前程

    陈卫东收拾好行李,就来到学校门口,接张助教说的记者,原本陈卫东以为,记者顶多是校刊,或者四九城日报之类的。

    “你好,我是吕长乐,人民日报编辑兼任记者。”

    “吕记者你好。”

    陈卫东心中好奇,一般编辑很少去当记者就算当,那也得大新闻,像是陈卫东这种,一般会派个小记者,就不错了,竟然还让编辑来了。

    吕长乐无奈道:“大部分编辑和记者都下乡和农民一起劳动去了,现在报社人不多,一个顶俩。走吧,时间有限,我得赶紧将稿子定下。

    张助教的意思,最好能赶上后天的报纸。”

    陈卫东对张助教升起感激之情,能够上人民日报,这是给他毕业分配镀了一层金光,让他奔赴更好的前程。

    他一定好好珍惜这一次机会。

    陈卫东一呼百应,宿舍六君子毫不犹豫跟着陈卫东收拾行李,那三合屯说是在燕赵之地,实际上,紧挨着四九城,陈卫东记得,应该在五九年左右,就会被划到四九城中。

    但现在它只是燕赵的一个小山村。

    六人背着书包,穿着白衬衣,下身蓝裤子,胸前还别着四九铁道学院的校徽,拎着行李袋,坐上通往三合屯县城的五七型客车,

    是今年刚投入运营,采用国产底盘,车身蓝色与米色相间,木质座椅和地板,是是目前四九城到燕赵的主要载客工具。

    客车上扎着双马尾的售票员和乘客见到六名大学生,都不自觉的好奇起来。

    “哎,快看,那是大学生吧。”

    “应该是,可真俊秀啊。”

    “这会儿大学生可了不得,咱普通人挤破头都进不去的工厂,人家进去就是干部。”

    车上有人夸赞,六个人腰杆挺得笔直,也没有打闹。

    接受过大学教育的,多少都明白,这个年代,名声重要性,有时候一个不起眼的小事儿,若是传到学校里,就可能影响毕业分配,甚至影响前程。

    这年代,可不是一般的年代。

    坐在客车上,陈卫东也没有和吕长乐过多寒暄,毕竟,这些报纸记者和编辑,陈卫东就算说的天花乱坠,人家也得讲究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这个时候,就是说多错多,倒不如好好休息,养精蓄锐,建学校的时候,多出点力气。

    陈卫东有了成算,就静静看向窗外。

    说起来,陈卫东穿越情满四合院世界二十年了,他家住在南锣鼓巷九十五号大院,前院倒座房中。

    是的,就是那座噙满四合院。

    刚穿越而来,陈卫东还战战兢兢,唯恐他一家子,被四合院的道德天尊易中海,白莲吸血秦淮茹,抠门八卦阎埠贵,官迷真坏刘海中,天生反派许大茂,院子战神何雨柱,后天至宝聋老太,亡灵法师张二丫给算计的骨头渣都不剩下。

    可是没多久,陈卫东就发现,这院子里,压根没有那么可怕,易中海此人是伪君子,后期为了养老不择手段、

    但是现在还年轻,没想养老的事儿,这两年倒是动了心思,选定了贾东旭。

    阎埠贵抠门,毛病不大,但恶心人,算计孩子算轻的,每天盯着各院三瓜两枣,谁家多少工资,多少家底,他掰扯清清楚楚。

    但是自诩知识分子,平时端着,所以小手段也不多。

    傻柱只要不招惹他,大体上还是嘴坏心不坏的。

    许大茂,心眼小,眼皮子浅,阴险,但是没有他爹阴险。

    刘海中是坏,为了当官不择手段,但是如今年景,他还没坏的机会。

    平时去陈卫东家借东西,还挺讲规矩,没空手过。

    贾张氏又贪又懒,喜欢背后嚼舌根,但是在院子里没怎么闹腾,值得说的是贾东旭,那是四合院年轻一辈出了名老好人,孝敬父母,团结邻居。

    陈卫东家有什么事情,只要他看着了,都能搭把手。

    至于秦淮茹白莲花,不会教育孩子,这点陈卫东承认。

    现在是跟着什么人学什么艺,跟着贾东旭心好的,平时也算热心帮助邻居,在胡同里,算是出了名的贤惠。

    当然也不是没有算计,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不算计,不靠邻居接济,有时候真能死人的,只是过去陈卫东家一穷二白,没人看得上,也就没被算计过。

    藏得最深的,也是算计最厉害的,应该就是聋老太太,不过她算计养老,讲究个人心换人心,目前院子里也没出幺蛾子。

    砸人玻璃的事儿,没招惹她,她也不会去干。

    总起来说,四合院里人不至于杀人放火,但院里馊主意和幺蛾子不少,底线很低。

    陈卫东不想和院子里人搅合在一起,当初他考上大学,选择铁道学院,就是看中这个年代,铁老大的威名,有专门的家属院,和四合院人交集比较少。

    同时他身份单位,也能让父母在院子里,挺直腰杆。

    这个年代,铁老大电老二油老虎,一般人可不敢碰瓷。

    重生火红年代,成为大学生,陈卫东可不是为了和四合院鸡毛蒜皮的,他是为了在这时代的浪潮之中,踏风而行,直至山巅。

    陈卫东父亲陈老四,建国之前是一名拉黄包车的,后来在抗战年代,和朋友一起救了个大人物,获赠一辆黄包车,建国之后,车行倒闭,父亲就被编入了货运联社,成为一名蹬三轮的。

    每月旱涝保收,四十二块钱。

    陈卫东的母亲是家庭主妇,家里还有一个老实憨厚的大哥,如今在轧钢厂当临时工,和已经嫁出去的三个姐姐,从小他就是在三个姐姐和哥嫂的宠溺下长大的。

    家里有点好吃的,营养的都是给陈卫东留着补身体,导致陈卫东小时候除了学习,从不为饿肚子发愁,家里的事儿,更是不需要他干一点。

    可以说,整个老陈家勒紧裤腰带,供养陈卫东上学。

    陈卫东也争气,从小品学兼优,更是考上了四九城铁道学院,成为九十五号大院,乃至整个南锣鼓巷的骄傲。

    他考上大学,不用交学费,还有生活费补贴,学习好,还有人民助学金和奖学金,除了他在学校的花销,还有剩余接济家中。

    陈卫东家,爷爷奶奶如今在秦家村务农,他父亲几个兄弟也是。

    陈卫东父亲是老陈家骄傲,靠着拉黄包车,让一家人在皇城根下安家落户。

    这可不是一份粮食那么简单,这可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只是奈何,当时陈老根为以防万一,将陈卫东母亲的户口留在农村,想着不管年景怎么乱,农村只要有地,就有粮食,有粮食就能活下去。

    在给陈卫东哥哥找对象的时候,陈老根也特别注意挑选一名好生养的农村姑娘。

    目前陈卫东母亲,嫂子,五个侄子侄女随母都是农村户口。

    还有陈卫东三个姐姐,九个外甥,也都是农村户口。

    陈卫东也曾经劝过陈老根,将全家人户口挪到四九城算了,但是奈何,那时候陈卫东还没成人,家里话语权有限,加上刚建国,整天有光头嚷嚷着要反攻。

    那会儿的大环境老百姓都觉得,说不定哪天还会打仗,一旦打起来,还是得拿粮食说话。

    再加上,这年代,父母的话语权不是一般的重,这个年代,孩子没有资源没有话语权之前,第一桶金都挣不出来,更别说挪户口这样大事儿。

    具体例子可以参考后世四九城神童张炘杨,10岁上大学、对自己的成绩非常不满,想要再复读一年冲刺985重点大学。

    可当时张父太看重最小大学生这个名声,坚定地拒绝了张炘炀的请求,硬生生地把张炘炀推入一所二本院校。

    13岁那年,神通的老师看出了他的学习天赋,有意深入培养;

    为他申请了汉斯猫研究生深造,可当时汉斯猫留学需要等到14岁,老师劝张父再等一年。

    可张父非常看重最小研究生的称赞,一口拒绝了老师的要求,硬逼着他大三直接考研。

    就这样张炘炀又一次失去升华格局、拓展视野走向国际的最佳机会!

    四九城读书期间,神通看到买房契机;当时因为优异的成绩,奖学金拿到手软,再加上父母的积蓄,完全可以承担得起。

    为了让张父买房,神通告诉父母只有在四九城买房了,他才肯愿意继续读博。后来张父为了最年轻博士的美誉,在四九城租了套房子,骗神通是自己买的。之后,四九城的房价快速上涨,他们一家再也承担不起高昂的房价!

    后世家长识字都如此,更何况,陈卫东的父母,只是经历战乱,艰难活下来的普通老百姓,要不是扫盲班,现在应该是文盲状态。

    好在,陈卫东盘算了一下,按照记忆,等五八年才实行户口条例,等他大学毕业,再挪户口也不迟,事情就这么搁置下来。

    以至于,大哥陈卫南,轧钢厂临时工,每月工资累死累活,才二十块钱。

    三个姐夫,倒是工人身份,但是要上有老,下有小,要是没三个姐姐农村口粮,估计日子更难熬。

    现如今是五七年,还没有实行工分制度,只要农村户口,还是按照人头分粮食。

    建国初农村日子不错,每年除开一大家子的口粮还能余下点囤积起来。

    现在五七年,马上就要开始打破常规,乘风破浪,五八年一月份,《户口登记条例》一出,直接杜绝了农民往城市转移的可能性。

    陈卫东记得,五六年到五七年,是新国家城里市外人口迁入第一个高峰期,人数达到41.2万人,这一年从京外调入干部,职工16.1万人,随迁家属,投靠亲友的17.1万人。

    五七年,新国家虽然发布了制止农村人口盲目外流的指示,但是不是将所有的窗户都关闭了,还有两扇窗户可以走。

    第一是四九城投奔亲友,要想落户,只要亲友单位的层次足够。

    比如,人民银行等重要国家单位就可以落户。

    第二扇窗户就是五七到五八年,四九城十大建筑陆续开工,工商企业单位增加,劳动力严重不足,各单位自行从京外农村招聘大量工作人员。

    因现在粮油副食供应凭正式户口,这部分来京务工人员生活非常不便。

    所以市委决定,将这些人转为四九城常驻户口,一共7.9万人落户。

    这是四九城第三次,无证入户的高潮。

    若是毕业分配,工作定下了,那就是铁老大单位,家中亲人想要投奔亲友,陈卫东单位会符合条件。

    陈卫东和别的穿越者不同,他是前世熬夜加班,为了给相亲对象攒彩礼,结果拉屎用力脑溢血猝死而亡,再次睁开眼,就成为了小婴儿。

    战乱时期,为了弄到吃的,他的大哥曾经为他深入敌占区,他的大嫂,怀孕自己奶孩子的同时,还不忘给他留一碗奶,补身体。

    他的父母亲人,更是拼尽全力,托举他读书,考试,买书,买文具,一路成为大学生。

    他和家人朝夕相处二十年,在陈卫东眼中,他们就是他真正的亲人。

    好在老天还是眷顾陈卫东的,他穿越而来就觉醒了金手指,就是尽可能的在这世界上获得名望,获得别人崇拜,敬佩等情绪,每次积累一定的名望点,就可抽奖。

    抽奖的奖品很多,最好的是空间,但他还没抽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