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四合院:从铁路技工开始进步 > 第40章 聚四氟乙烯(PTFE)技术攻关小组

第40章 聚四氟乙烯(PTFE)技术攻关小组

    陈卫东当然不知道,洪副总工将他氟塑料的研究,给了鸿源化工厂高工,他的研究思路,让高工拍案叫绝。

    高工此时正拿着陈卫东的研究思路,在实验室讨论:

    “各位,说说你们的看法吧。”

    “高工,这都是您的想法?光靠这想法,在加有分散剂的水中,通过分散聚合工艺,四氟乙烯单体首先生成微小的初级粒子,再凝集成较大的细粉颗粒。

    我们完全可以在今年之内,建立全国性的聚四氟乙烯技术攻关组,生产出国防工业急需的聚四氟乙烯树脂。”

    “何止树脂啊,这思路竟然连加工都出来了,粉末冶金法──冷压与烧结相结合的方法加工。

    先在模具内以20~30MPa压力冷压成型后,于370~380℃烧结,可以制成板、棒、管或垫圈、轴承、阀门等制品;或先制成毛坯,再经机械加工成薄膜或各种零部件....

    光靠这思路,我们完全可以先试着建立起一套小型生产装置,再慢慢推广。”

    “就是好多只写了思路,要是详细点,或许可以加快我们的研究进程。”

    “不对啊,高工,你有这么好的想法,怎么才拿出来?”

    高工:“这不是我的想法,是四九城铁路局一技术员的想法。”

    “技术员?哪来研究所技术员这么厉害?”

    “我觉得咱还是讨论一下,这段时间,是不是集中精力,攻克氟塑料,现在国防军工,铁路,机械航行业也都在等着我们的氟塑料,靠着这位技术员的思路。

    我们完全可以将氟塑料先攻关研制成功,小规模制作。”

    高工:“我同意刘工的意见,我建议我们马上成立聚四氟乙烯(PTFE)攻关小组,我马上前往四九城,将这位技术员加入到我们的攻关小组中,大家同意吗?”

    “我同意!”

    “高工,要我说直接将人调到我们实验室中算了,这技术员对氟塑料很多想法,都足以当我们攻关小组的组长了。”

    高工眸子微闪,实际上他要去四九城,也是本着将人带回来的想法,只是研究所的洪副总工,就是个会闻味儿的老狐狸。

    让他猜到陈卫东有价值,他想带人,就不那么容易了。

    现在高工有点后悔,当初在电话中,不该克制不住要人的。

    希望洪副总工没察觉什么。

    讨论完之后,高工回家让他媳妇给收拾东西,当天就坐火车往四九城去。

    陈卫东回到九十五号大院,前院没人,家里也没人。

    陈卫东将行李放下,站在门口,听到中院的动静:

    三大妈杨瑞华:“哎,要说咱院日子最好的,还得是柱子,不但正屋那敞的房子,家里还有床。

    咱院二十七户人家,除了老太太,也就柱子家有正儿八经的床了吧?”

    傻柱:“嘿嘿,三大妈,这您甭羡慕,哥们这屋子是祖宅,祖宗争气,那没法儿。”

    秦淮茹:“田婶子,你家土炕也扒了?”

    田秀兰:“扒了,能不扒吗?新国家提出爱国卫生运动,拆土炕,睡木板床,换蜂窝煤炉子,都和爱国扯一块儿了,咱能不当回事儿吗?

    再说,我家东子最受不了虱子跳蚤,换床板好,好打理,炕上虱子跳蚤藏严实了,根本抓不完。”

    扒了炕,就改为床板了,所以晾床板也是这年代大杂院一大风景。

    到了盛夏,各家各户将家里床板拆下来,晾床板,

    晾床板不是放太阳下晒晒就行,相反,越晒它们隐藏的越深,等晚上虱子会从缝隙的深处钻出来,爬到人身上觅食。

    而且虱子繁殖能力强,虱子的孩子是白色的虮子,这个年代,经常能看到床板缝隙里,白花花的虮子成片,它越晒长的越快。

    所以,老四九城人就研究出开水烫床板的法子,赶上夏天,在炉子上烧开水,浇到床板上,将床板缝隙的虱子和跳蚤给烫死。

    陈卫东老家也是有木板拼接的床,小时候就特别爱看开水烫床板,看着开水浇过之后,黑的虱子和白的虮子顺着热水流下来,心中特痛快。

    没办法,穿越过来之后,陈卫东可以适应没有抖因小姐姐、没有打瓦的妈,但是就是不能习惯每天被虱子和跳蚤包围。

    奈何他也逃脱不了虱子和跳蚤,就算他再干净,出去和别的小朋友挨着坐一会儿,没多久就是一身,半夜被虱子跳蚤咬的睡不着觉的时候,可太多了。

    直到现在,陈卫东和虱子,跳蚤,不共戴天。

    傻柱:“婶子,您家这床板差不多了,我帮着搬回去,您别伸手了。”

    田秀兰:“哎,柱子,麻烦你了。”

    “是我妹妹麻烦您了才对,要不是您,我妹妹哪里能好好的。”

    “哎,卫东回来了?田婶子,我就不打扰您了,我赶紧去买肉,晚上我给添个菜。”

    “哎,柱子不用,你先去医院照顾雨水。”

    “不妨事。”

    傻柱说完快步往外走去,自从田秀兰救了何雨水,傻柱一直等机会,先报答一下田秀兰。

    今天卫东回来,刚好,给添个东坡肉,别人买肉得看时间的,但傻柱好歹是厨子,有他的门路,这个点也能弄到肉。

    傻柱搬着床板从垂花门走出来就看着刚回来的陈卫东。

    陈卫东赶紧接过床板,搬进屋子里,打量着他的房间,墙上泛黄的报纸都撕了,换上新报纸。

    炕扒了,放上一张床板拼的单人床,显得宽敞许多。

    地面原本是夯实的泥土,现在也变成青灰砖块。

    床前拉着一条绳子,搭着毛巾。

    田秀兰笑着说:“这一阵四九城在拆城楼,文三带着你爸,晚上去拉了好几趟砖头,才凑了这一点,给你铺了地上,将来找对象屋里好看。

    你回来正是时候,你爸之前还想让小金子给你写信说一声,咱家户口办完了,就等着拿户口本了,拿了户口本再去办粮本,王主任说,这月还能领粮食呢。

    我和你爸,你嫂子,还有三个姐姐都去了,亲眼看着派出所户籍民警给咱家落户,就是忒麻烦,满满的小柜子,按笔划找里面放着的的户口底子。

    我觉得你工作第一周,怎么也能回来,我就没让写。听你爸说,连你说的那什么投靠亲友的政策都没用上,王主任直接帮着办妥了。

    你爸又去供销社找了人,买了两瓶汾酒,两盒点心匣子,给王主任家送去了。”

    陈卫东心中一喜,户口这么快办下来了。

    至于户口底子,就是这个年代管理的口卡,是从五六年开始建立的人口登记卡片,建立对象是年满时候八周岁以上的市内常住人口,不包括现役军人,口卡分为登记卡和注销卡,一人一卡。

    开口卡放在口卡柜子里,平时一个民警负责十二个柜子,找起来确实麻烦。

    户口成功挪入,陈卫东心中石头落了地,从今天开始,家里都要吃上供应粮了。

    田秀兰看看外面没人,这才低声说:“你爸回村,你爷爷说,你们现在挪户口正好,今年上面购粮任务吓人,咱家估计都得吃老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