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说好等死,天官非要赐我成仙 > 第22章 柳暗花明

第22章 柳暗花明

    “没问题!别说半个月,一个月都行!”张云鹿立刻破涕为笑,她知道爷爷这样说,事情肯定就有转机了。

    “爷爷最好了,我就知道你肯定有办法!”

    “哼,小马屁精。”

    老人轻哼一声,嘴角的笑意却没藏住。

    “鹿鹿,你听好,这件事情,光靠嘴巴反驳是没用的,反而会越描越黑,你那个师兄的东西,确实是好东西吗?经得起检验吗?”

    “经得住!我拿我的人格担保!”张云鹿拍着胸脯保证。

    “好!”老人点了点头。

    “那你告诉他,想办法,尽快去拿到一份有分量的、权威机构出具的专业证明。”

    他顿了顿,声音不大,却字字千钧:“只要有这份东西,证明你们站得住脚。省报、省电视那几家,爷爷还是认识几个能说得上话的人。帮你们打个招呼,发篇正面报道,澄清事实,不成问题。”

    “哇!爷爷,您和师兄想到一块儿去啦!”张云鹿的语气里充满了惊喜。

    “师兄刚才就说需要权威证明,已经拜托师父去找关系联系了!”

    电话那头传来老人欣慰的轻笑:“哦?那小子脑子还挺灵光。行,拿到东西第一时间告诉我,爷爷等着你凯旋。”

    “谢谢爷爷!你最好了!”张云鹿重重地点了点头,声音里充满了力量。

    直到放下电话,她的情绪已经变得有些兴奋:“师兄!我爷爷说,只要有站得住脚的专业证明,省里最大的几家官方媒体,他能去打招呼。”

    “那就够了。”姜忘站起来,从抽屉里拿出文件袋,里面有清津饮的完整报告。

    然后他把任悦拍摄的完整视频,传入U盘里。

    “这是清津饮的完整报告,还有那天现场完整视频,没有剪辑。”

    他认真的看着张云鹿,用自信的语气说道:“刘奔打的是舆论战,靠的是煽动情绪。”

    “舆论是海,谁声量大,就能掀起浪。这方面我承认比不过他。”

    姜忘用手拍了拍手上的报告:“但是科学是座山。他不是质疑我们的价钱不匹配价值吗?那我们就用这座山去平了他的浪。”

    “现在就等师父那边的消息了,凭他的人脉,我相信是没有问题的。”

    “走吧,带上猫粮,我们去喂猫。”

    姜忘招呼上张云鹿,他发现张云鹿待在屋子里会瞎想,干脆让她出去散散心。

    张云鹿望着姜忘的背影,刚刚心中的慌乱和委屈现在都被一种踏实和安心所取代。

    ……

    此时陈国忠正在武术学校的校长办公室里。

    他和姜忘通完电话,就走到墙边一个带锁的书柜前,打开柜门,从最底层抽出一本厚重的,封面有些磨损的硬壳电话簿。

    他将电话簿放在桌上,戴上老花镜,手指快速地在上面扫过,寻找着任何可能提供帮助的名字。

    他一边寻找一边口中喃喃自语:“生物……食品……得是这方面的专家才行……”

    他的指尖停留在了一个名字上。

    “李振华,南江师范大学。”

    他记得老李是文学院的院长,或许能认识些其他领域的同事。

    电话拨通,响了很久才被接起。

    “喂?哪位?”电话那头传来一个苍老而警惕的声音。

    “老李,是我,陈国忠啊!”陈国忠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轻松些。

    “哦……国忠啊!稀客啊,得有十多年没联系了吧?”

    对方显然有些意外,寒暄了几句后,陈国忠才小心翼翼地切入了正题。

    “……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老李,我想问问,你们学校有没有这方面的专家,信得过的那种,我想请人帮忙做个检定,出份报告。”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随即传来一声叹息:“国忠啊,不是我不帮你。我们搞文学的,跟理学院那边,实在说不上话。”

    “而且现在这种事,掺和网络舆论,人家都躲得远远的,谁愿意惹一身骚啊?我……我实在是无能为力。”

    不等陈国忠再说什么,对方就匆匆挂断了电话。

    陈国忠心中的一丝火苗被浇灭了半截。

    第二个电话,打给了北方体育大学的一位老同事。

    这次回应更加直接:“老陈,我们这是搞体育科学的,跟食品检测差了十万八千里。你这事,得找那些搞精细化工、天然药物研究的顶尖学府才行啊。我们这,没人懂。”

    第三个电话,通了,对方却是其家人接的,说本人正在开一个重要的会议,下午都联系不上。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陈国忠意识到,依靠私人关系这条路已经走不通了。

    他想,与其寄希望于淡薄的私交,不如通过官方渠道,递交一份正式的求助。

    他找到了震旦大学校友总会的公开联系方式,国内最顶尖的学府,之前和校武术队有过合作,也留了联系方式。

    电话拨通后,接电话的是一位声音听起来很干练的年轻工作人员。

    陈国忠清了清嗓子,用尽可能平稳和简洁的语气,将兴武乡和清津饮的困境,以及他们急需权威科学鉴定的诉求,快速而清晰地叙述了一遍。

    “……事情就是这样,非常紧急。我们的这个产品,绝对经得起任何科学检验,但苦于没有权威的发声渠道。”

    “我们恳请贵校,能否帮忙将我们的求助信息,转达给天然饮品或食品科学方面的专家,为我们主持公道。”

    电话那头的年轻人显然感受到了事情的紧迫性,语气也变得严肃起来:“好的,陈老先生,您的情况我们已经记录下来了。”

    “我会立刻将你的请求转发给相关院系的行政办公室,但能否得到回复,以及何时得到回复,我们这边无法保证。”

    “……好,好。谢谢你,麻烦了。”

    ……

    震旦大学,重点实验室。

    随着“嘀”的一声轻响,实验中厚重的气密门缓缓打开。

    年过六十的陈文博教授拖着一身的疲惫从无菌实验室中走出来。

    连续半个月的高强度实验攻关,让他整个人的眼角都布满了血丝。

    回到办公室,还来不及休息,他先是泡了一杯茶,然后打开电脑看起了邮箱。

    邮箱上刺眼的“99+”让他的太阳穴突突的跳。

    “全是会议通知和期刊审稿邀约……”他一边喃喃自语,一边快速地把邮件分类删除。

    就在看到学生的课题和汇报的时候,林伟的一封邮件让他停住了手。

    【老师,一份来自于天然植物饮品的检测报告,可能能帮助到阿尔茨海默症课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