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权力之巅:从中央选调生开始 > 第115章 寻找新的出路!

第115章 寻找新的出路!

    在巨大的、超出自身能力范围的危机面前,马东城非常光棍地,将指挥权,交给了他认为最有能力解决问题的人。

    他很清楚,在眼下这种十万火急的关头,任何外行的指挥,都只会添乱。

    他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动用自己党委书记的权威,为这两个年轻人,提供最坚定、最无条件的支持,为他们扫清一切障碍。

    陈捷没有客气,现在不是谦虚的时候。

    他走到那幅巨大的“安宜镇重点产业全球供应链分布图”前,拿起一根指挥棒,整个人的气场,在这一刻,发生了微妙而又清晰的变化。

    “书记,海山同志,我认为,我们当前要做的,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去被动地应付那些企业老板的求救电话,而是要立刻行动起来,掌握主动,化危为机!”

    “我建议,立刻采取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稳定军心!”陈捷的指挥棒,重重地点在了地图中央的安宜镇三个字上,“现在,整个安宜镇的商界,人心惶惶,各种谣言和小道消息满天飞,如果政府再不发出一个权威、统一的声音,那恐慌情绪就会像瘟疫一样蔓延,最终导致挤兑、抛售、甚至工人下岗潮等一系列更严重的次生灾害!”

    “所以,我建议,由您,马书记,以镇党委的名义,立刻召开一次全镇干部和企业家紧急动员大会!”

    “会议范围,要覆盖到我们镇里所有副科级以上干部,所有村、社区的书记主任,以及所有重点企业的负责人!”

    “会议的目的,不是去讨论怎么办,而是去宣布我们已经有了怎么办的方案!”

    陈捷指着那份应急预案:

    “要把这份预案,立刻复印几百份,在会上发给每一个人,要用已经做好的、充分的准备,来击碎所有恐慌和谣言,要让所有人都看到,我们安宜镇党委和政府,对这个危机不是束手无策的摆设,而是有能力、有担当、能够带领大家战胜任何困难的坚强领导!”

    马东城听得热血沸腾,连连点头:

    “好!这个好,稳住人心,是当务之急,我马上安排!”

    “第二步,组建战时指挥体系!”陈捷的指挥棒,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大大圆圈,将所有部门和企业都圈了进去。

    “在这种危机面前,平时的那种官僚化、按部就班的行政体系,已经完全失灵了,必须立刻建立一个高效、集权、能够跨部门、跨领域统一调度资源的战时指挥部!”

    “我建议,立刻成立‘安宜镇企业供应链危机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由您,马书记,亲自挂帅!只有您,才有足够权威和威望,去统一全镇上下的思想,去协调所有复杂的利益关系。您,就是我们这场战役的定海神针!”

    马东城心中一动。

    “副组长,由我和海山同志担任。”陈捷继续道,“我们两人,一个负责统筹协调、信息研判,一个负责深入一线、具体执行,我们做您的副官,当您的参谋长和前敌总指挥!”

    蒋海山闻言,也是心头一震,感激地看了陈捷一眼。

    这个安排,同样也给足了他面子,将他放在了与陈捷并列的、极其重要的位置上。

    “领导小组下面,要立刻从经发办、财政所、国土所、派出所、以及各大银行在我们镇的派驻机构里,抽调最精干、最有能力的业务骨干,组成五个专项工作组!”

    “企业联络组、资金协调组、替代供应链开拓组、法律援助组、以及社会稳定保障组!”

    “每一个组,都要明确职责,责任到人,所有人员,从现在开始,取消一切休假,二十四小时待命,集中到镇政府一号会议室办公,那里,就是这次战役的指挥中心!”

    “我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整个安宜镇,拧成一股绳,攥成一个拳头,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力量,来打赢这场硬仗!”

    陈捷的声音掷地有声,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力量。

    马东城和蒋海山,已经被他描绘的这幅战时总动员图景,彻底点燃了斗志。

    “第三步,化危为机!”陈捷的指挥棒,从日本版图上,缓缓地移开,指向了德国、韩国、以及华国国内的几个工业城市。

    “书记,海山同志,你们想过没有,这场危机,对我们安宜镇来说,固然是一场巨大的灾难,但它同时,也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

    “什么机遇?”马东城和蒋海山异口同声地问道。

    “是倒逼我们产业升级,摆脱对日本高端制造业依赖的机遇!”陈捷眼光闪烁,“过去,我们很多企业,习惯了从日本进口那些技术含量高的核心部件和原材料,虽然价格昂贵,但省心省力,没有人愿意花大力气去搞自主研发,也没有人愿意去费心费力地开拓新的供应链渠道。”

    “但现在,日本人靠不住了,他们自己都自顾不暇了,这就等于,是把我们逼到了悬崖边上,逼着我们,必须去寻找新的出路!”

    “我们可以借着这次机会,引导我们的企业,把目光从日本,转向欧洲,特别是德国,他们的精密制造,同样是世界顶尖,而且在很多领域,可以完美替代日本产品。”

    “我们甚至可以,把目光转回国内,我们华国自己的制造业,经过这几十年的发展,也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很多领域,已经具备了替代进口的能力,只是过去,我们自己人,对自己人,没有信心!”

    “这场危机,就是一次最好的市场教育,它会用最残酷的方式,告诉我们所有的企业家,把自己的命脉,交到别人手里,是多么危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