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冷宫签到十年,我成了开国女帝 > 第十四章 初至北疆,神医扬名

第十四章 初至北疆,神医扬名

    京兆尹衙役的马蹄声消失在尘土飞扬的官道尽头,庄园门口的紧张气氛却未完全散去,反而凝结成一种更沉重的压力。萧煜的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挥手让亲兵队长加强戒备,然后一言不发,转身大步走向庄园内的书房。栗晓燕默默跟在他身后,心知刚才那场危机只是风暴的前奏。

    书房门关上,隔绝了外界。萧煜猛地转身,目光如炬,紧紧盯着栗晓燕:“宇文擎已经嗅到味道了!他这次是试探,下次来的,可能就是皇城司的精锐,或者直接是北衙禁军!这庄子,不能再待了!”

    他的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也透出一丝被逼到墙角的焦躁。显然,宇文擎如此迅速而直接地动用京兆尹的力量,超出了他的预料。这意味著他在京中的某些布置可能已经暴露,或者宇文擎决定不再顾忌表面文章,要撕破脸了。

    “北上?”栗晓燕捕捉到他话里的关键,“世子的意思是,直接回北疆?”

    “不错!”萧煜走到墙边悬挂的巨幅地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代表北部边境的区域,“只有回到我的地盘,才能确保安全。留在京畿,就是砧板上的鱼肉!”

    栗晓燕快速权衡着。北上,意味着彻底远离政治中心,但也意味着更直接地卷入军镇与中央的对抗,而且旅途漫长,风险未知。但正如萧煜所说,留在靠近权力中心的地方,随时可能被宇文擎雷霆手段碾碎。

    “好。”栗晓燕没有犹豫太久,“我随世子北上。”这是目前唯一可行的生路。

    “不过,不能就这么走。”萧煜眼中闪过狠厉之色,“宇文擎想玩,我就陪他玩把大的!他不是想找‘逃犯’吗?我就给他送一份‘大礼’上路!”

    接下来的两天,庄园内外气氛紧张而有序。萧煜显然早有准备,一道道命令秘密发出,整个庄园如同上紧发条的机器,进行着撤离前的最后部署。栗晓燕则抓紧时间,将她能想到的、关于黄花蒿药后续改良的思路、以及一些关于边境贸易、矿业开发、甚至简易军械改进的初步构想,整理成册。这些都是她未来安身立命的筹码。

    同时,她也没忘记自己的根基。她通过庄园内一条极其隐秘的渠道,向宫外仅存的几个核心手下发出了最终指令:全面转入静默,停止一切主动活动,保存实力,等待她下一步的联系。她像一只谨慎的蜘蛛,在风暴来临前,将网暂时收起,只留下几根最坚韧的丝线。

    出发的前夜,萧煜给了栗晓燕和惠儿两套北疆军中士卒的皮甲和号衣,要求她们换上,并简单教授了一些军中行礼、应答的规矩。

    “此行路途遥远,关卡众多,扮作我的亲兵,是最不引人注意的方式。”萧煜解释道,语气不容置疑,“记住,从现在起,你们就是镇北军的人了,叫赵大、赵二,是我的贴身近卫,少说话,多观察。”

    栗晓燕抚摸着那身粗糙却结实的皮甲,心中明白,这不仅是伪装,更是一种身份的绑定。一旦穿上这身衣服,她就彻底打上了镇北王府的烙印。

    第三天凌晨,天色未明,一支约五十人的精悍骑兵队伍,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庄园,沿着官道,向北疾驰。萧煜一马当先,栗晓燕和惠儿穿着不合身的皮甲,戴着遮住大半张脸的头盔,混在队伍中间。马蹄包裹了厚布,除了急促的呼吸和风声,队伍几乎没有任何杂音。

    这是栗晓燕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长途跋涉。马背上的颠簸远超她的想象,大腿内侧很快就被磨得火辣辣地疼,全身的骨头都像要散架。但她咬紧牙关,一声不吭,努力调整着姿势,适应着这种全新的、充满艰辛的移动方式。惠儿更是辛苦,脸色苍白,几乎要呕吐出来,全靠一股意志力强撑着。

    萧煜似乎有意考验她们,行军速度极快,只有在入夜后才会寻找隐蔽处扎营休息几个时辰。一路上,他们尽量避开大的城镇,绕开关卡,专走偏僻小道。但即便如此,还是能感觉到一种无形的压力。途经一些较大的市镇时,偶尔能看到城墙张贴着模糊的海捕文书,虽然画像粗糙,也未指名道姓,但那种搜捕的氛围,让栗晓燕清楚,宇文擎的网已经撒开了。

    途中经过一个驿站打尖时,他们听到了更惊人的消息:数日前,上京发生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骚乱,一伙身份不明的贼人冲击了京兆尹府的大牢,虽未劫走重犯,却放走了不少轻犯,引得全城戒严,据说摄政王雷霆震怒。

    听到这个消息时,萧煜正拿着水囊喝水,嘴角几不可察地勾起一丝冷峭的弧度。栗晓燕瞬间明了,这就是他所说的“大礼”——用一场混乱,来掩盖他们北上的真正踪迹,同时给宇文擎添点堵。

    这个男人,不仅桀骜,而且睚眦必报,手段狠辣。

    越往北走,地貌逐渐变得荒凉,城镇稀疏,人烟渐少。天气也愈发寒冷,风中带着凛冽的寒意。沿途的民生显然不如京畿,偶尔能看到面黄肌瘦的流民和荒废的田地。但与之相对的,是边境地区那种粗犷、尚武的气息越发浓厚。

    大约行了十余日,队伍终于抵达了北疆的重镇——朔方城。

    这是一座完全为战争而生的城池。城墙高大厚重,用巨大的青石垒成,上面布满了刀劈斧凿和烟熏火燎的痕迹,透着一股沉甸甸的煞气。城头旌旗招展,士兵盔明甲亮,眼神锐利,与京中禁军的浮华截然不同。

    萧煜的队伍刚到城下,城门便轰然打开,一队将领迎了出来,态度恭敬中带着发自内心的拥戴。

    “恭迎世子回城!”

    萧煜微微颔首,策马入城。栗晓燕跟在队伍中,好奇地打量着这座陌生的城市。街道宽阔,但行人大多步履匆匆,商铺贩卖的也多是皮货、药材、铁器等实用物资,少见京中的绫罗绸缎、古玩字画。整个城市都弥漫着一种紧张而有序的氛围。

    萧煜将栗晓燕和惠儿安置在城中一处僻静、但守卫森严的宅院里。这宅院比京畿的庄园要简朴许多,但更加坚固安全。

    “这里是军镇,不比京师,条件简陋,委屈栗先生了。”萧煜说道,称呼依旧客气,但语气中多了几分属于主人的随意,“你先在此安心住下,需要什么,跟管家说。军中事务繁杂,我需先去处理,晚些时候再与你详谈。”

    栗晓燕知道,到了人家的地盘,自己这个“客卿”需要重新定位。她点头应下:“世子请便。”

    萧煜匆匆离去。栗晓燕站在院中,看着北方高远湛蓝的天空,深深吸了一口带着沙土和冰雪气息的冷冽空气。

    终于,暂时安全了。

    但她也清楚,这不过是换了一个战场。北疆并非世外桃源,这里有这里的规则,有这里的明争暗斗。宇文擎的威胁并未消失,而如何在这里立足,如何利用萧煜的势力发展自己,如何将手中的筹码转化为真正的力量,是摆在她面前的新课题。

    她回到房中,脱下那身沉重的皮甲,换上一身简便的棉袍。惠儿终于可以放松下来,却开始发起了低烧,显然是路途劳顿加上水土不服。

    栗晓燕一边照顾惠儿,一边整理着思绪。北疆,苦寒之地,资源匮乏,但也有其优势:相对独立,民风彪悍,与外界交流频繁。她的商业计划,或许可以在这里找到更适合的土壤。黄花蒿药,在这里将是硬通货。而边境贸易,更是大有可为。

    傍晚时分,萧煜来了,还带着一名头发花白、但眼神矍铄的老军医。

    “这位是孙医官,军中的老人了。”萧煜介绍道,“你给的药方,他看过了,惊为天人。有些细节,他想当面请教。”

    老军医上前,对着栗晓燕郑重一揖,语气激动:“栗先生大才!此药若能量产,实乃我北疆将士之福!老朽有几个疑难……”

    看着老军医那热切而纯粹的眼神,栗晓燕心中微微一动。在这里,她似乎找到了一种在勾心斗角的宫廷中从未感受过的东西——一种基于实际需求的、相对简单的价值认可。

    她收敛心神,开始与孙医官详细探讨起药方来。

    新的生活,就这样在北疆凛冽的风中,拉开了序幕。前途依旧未卜,但脚下的路,似乎坚实了一些。

    生存率的光标,在她脑海中,悄然跳到了7.1%。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