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七零娇宠:媳妇是电子大佬 > 第45章 试探与筹谋

第45章 试探与筹谋

    林溪轻声道:“我不想把它交给厂里当正式项目。不知道工厂能不能立个名目,由咱们独立研发,再挂靠工厂名义销售。”

    她心里清楚,这个年代距离改革开放还有三年,任何私自买卖都要被扣上“投机倒把”的帽子,管控极为严格。唯有挂靠在工厂之下,才算正当收益。

    其实她完全可以再等两年再拿出来,但此刻提出来,一方面是守住自己对刘副厂长“创新”的承诺,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试探他的经营理念与格局。

    若他只看眼前,不懂得变通,那最多只是知遇之恩,而非未来真正的合作伙伴。

    刘副厂长沉吟片刻,心里已看出了林溪的野心。这个设计一旦量产,前景不容小觑。

    他抬起头,郑重道:“目前国家确实在鼓励工厂研发创新,正好这一块归我分管。可以考虑以工厂名义立个研发试制品,把它放在副业生产线上试行。如果试制品成功、销路好,再以奖金的形式奖励个人。不过,具体细节还需要进一步商量。”

    林溪眼神一闪,缓缓开口:“其实…我倒是有个想法。”

    刘副厂长微微一笑,饶有兴趣地靠了靠:“哦?说来听听。”

    林溪镇定地开口:“我的想法是,可以按照贡献比例来分配奖金。”

    刘副厂长微微眯起眼睛,这是他头一次从工人嘴里听到这种说法,忍不住追问:“贡献比例?你具体说说。”

    林溪不慌不忙,把早已在心里盘算好的账一口气说了出来:“我之前调研过。经过我重新设计的便携式收音机,大多数零件厂里都能找到现成的。

    比如电阻、电容、晶体管、线圈,总成本大概8块钱。进口的小件,像小喇叭、五号电池盒、耳机插孔、旋钮,差不多10块。

    外壳开模加上塑料加工,大约4块。人工、运输和耗材3块,总成本算下来就是25元左右。再加上配套的便携式耳机,如果生产出来,成本大概2块5。”

    刘副厂长听到这里,眉头微微挑起,示意她继续。

    林溪顿了顿,眼神微微一亮:“现在市面上普通台式收音机售价都在70到120元之间。我们的便携式收音机,完全可以定在七十元的供货价,加上耳机,整体售价就是八十五元。

    工厂可以抽成20%,剩下的归我们团队分成。真正的活计,可以请临时工,节约成本。以6人团队为例,每出品一台收音机,每个人平均能分到1块5毛钱。”

    刘副厂长手指在桌面轻轻敲了两下,一时竟愣住了。没想到这个年轻姑娘,不仅有技术头脑,还有这样细致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思路。

    “继续说下去。”他语气里透着抑制不住的好奇,“你打算怎么分配?至于团队,你有人选了吗?”

    林溪不疾不徐地说道:“所有的设计、核心技术和细节,都由我全权负责,所以我希望能占百分之五十五。厂长您这边负责巧立名目、提供资源,占百分之二十。至于生产环节,调配工人、把控进度少不了张主任,他可以占百分之十。剩下的,赵成海和刘志和同志分别负责焊接电路板与装配,两人各自带两个团队做教学和操作,各占百分之七点五。”

    她停顿了一下,补充道:“具体比例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再调整,所有分成都以奖金的形式发放,不挂账面。”

    话音一落,屋子里安静了几秒。

    刘副厂长深深看了林溪一眼,像是要看穿她心底的算计,缓缓开口:“没想到你憋了个大招啊。你这套设计,怕不是早就成型了?连分工和分成都考虑得这么细致…我敢打赌,如果没有转正,你可能一辈子都不会拿出来吧?”

    林溪微微一笑,语气真诚却不失分寸:“刘厂长,这是说到哪儿去了?刚才说的,只是我的一些提议,最终如何决定,还是您做主。”

    她心里明白,自己虽是产品的发起者,但毕竟不是管理者,该给的尊重和面子必须要给。

    刘副厂长听后,眼神里闪过一抹赞许。虽说林溪年轻,却懂得分寸,这样的人才最难得。他沉吟片刻,缓缓点头:“我觉得这个创新很有可行性。刚开始,可以先少量做一些样机,试试销量。我一会儿就找你提到的那几个人谈谈,如果他们都同意,我就立项。到时候会开个内部小会,专门商量具体事宜。”

    林溪心头微微一震。她原以为刘副厂长至少要看过全部设计图纸才会考虑。没想到他竟然当场点头。看来,这个人不仅有远见,还敢于挑战,确实具备战略眼光。

    她郑重其事地说道:“谢谢刘厂长的支持。”

    “好了。”刘副厂长合上手里的文件夹,脸上露出笑意,“从今天起,你就是维修部的正式职工了。每月工资四十二块,年底还有粮油布票的福利。如果这个创新产品卖得好,奖金自然也少不了。此外,你也会拥有评优、晋升、甚至分房的资格。”

    林溪心头一热,郑重点头:“多谢刘厂长,我会努力的。”

    林溪并不知道刘副厂长这几日是如何与张主任、赵成海、刘志和谈妥的。只是三日后,他便亲自组织了第一场“研发试制品”内部会议。

    这一次,林溪早早做足了准备。她抱着厚厚一摞设计图纸走进会议室,神色镇定,把完整的方案分别分发到刘副厂长、张主任、赵成海和刘志和手中。

    图纸一张张翻开,会议室里很快安静下来。四人皆是技术出身,平日里都是工厂里最能干的实干派,此刻看着眼前的设计,无不心头震动。

    这种优化与巧思,他们从未见过。那种突破常规的感觉,让他们心里清楚:这是一个足以颠覆行业的构想。

    短暂的沉默后,张主任率先开口,声音里透着震撼:“要是真能做出来,这绝对是一场收音机的变革。”

    赵成海也点头,神情复杂:“小林同志真让人佩服!我在维修部干了快二十年了,自认见过不少新鲜玩意儿,可这种水平…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

    刘志和忍不住笑道:“如果我是消费者,一定会买这款产品。”

    林溪轻轻点头,顺势补充:“传统收音机要么依赖交流电,要么用的是一号电池,不仅体积庞大还携带便。更重要的是,它们都只有外放,出门在外根本无法使用。但如果缩小体积、搭配耳机,就可以随时随地收听广播,再也不用担心影响他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