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重生之UFC六冠王 > 第17章 赛前交锋

第17章 赛前交锋

    “孙!米勒说你害怕他的地面技术,这是你最大的弱点,你同意吗?”一个来自ESPN的记者高声问道。

    孙圣的脸上没有任何多余的表情,他安静地坐在那里,仿佛米勒刚才那番话与他毫无关系。

    他能感觉到米勒言语中那股刻意制造的、煽动性的恶意,也明白这是对手心理战的一部分。

    前世的他,或许会因此而愤怒,会急于辩解,从而落入对方的节奏。

    但现在的他,心如明镜。

    他缓缓拿起面前的话筒,目光平静地扫过在场的每一位记者,那眼神深邃而沉静,让喧闹的现场不由自主地安静了几分。

    然后,他用一口比上次采访时更加流利、更加清晰的英语,缓缓开口:

    “蜘蛛,只有在它的网里才安全,这是事实。它用它的网来捕食、来防御,来生存。”

    他顿了顿,给了所有人一个思考的时间,然后话锋一转:“但问题是……我为什么要走进一张我能轻易撕碎的网呢?

    我的目标,不是在网里和一只蜘蛛纠缠,而是在它还没有察觉到危险的时候,就从万里无云的空中,像一道真正的闪电,将它击落。”

    他的声音不大,却掷地有声。

    这番话冷静、睿智,又充满了强大的自信。

    它没有直接反驳米勒的挑衅,却将问题的格局,从“你怕不怕我的地面”,瞬间提升到了“我根本不屑于和你玩地面”的维度。

    在场的记者们都愣住了,他们原以为会看到一个年轻人的紧张或愤怒,却没想到得到的是一个顶级战略家的降维打击。

    科尔·米勒脸上的笑容,在这一刻,也出现了一丝微不可察的僵硬。

    接下来的公开训练课,更是将这种心理博弈演绎到了极致。

    在数千名当地拳迷的注视下,哈维尔教练故意只为孙圣安排了纯粹的站立打击训练。

    孙圣的身影在训练台上闪转腾挪,拳法如暴雨梨花,腿法如疾风扫叶,每一次出击都带着撕裂空气的破空之声。

    他与陪练的对练,速度快得让人只能看到一连串的残影,那份华丽而致命的打击技术,引得现场惊呼声此起彼伏。

    但他没有展示哪怕一次防摔或地面动作,完美地将团队的真正战术,隐藏在了这片耀眼的光芒之下,让所有人都加深了“他只会站立”的印象。

    而另一边的科尔·米勒,则反其道而行。

    他几乎将公开训练变成了他的个人柔术教学课。

    他在垫子上与陪练大秀各种花哨的降服技巧,不断地向观众和媒体展示他是如何轻松地布置三角绞和十字固的,甚至还特意放慢动作,向拳迷讲解其中的要领。

    这种炫耀,进一步强化了他“地面大师”的恐怖形象。

    就在训练结束后,在通往后台的狭窄走廊里,一个预料之外的插曲发生了。

    孙圣与一个同样年轻、身材瘦高、耳朵已经有些变形的夏威夷选手迎面走来。

    那人穿着一身印有手写体“BleSSed”字样的T恤,眼神中带着一丝与年龄不符的沉稳和令人侧目的锐利。

    麦克斯·霍洛威。

    未来的羽量级不朽传奇,此刻还只是一名排名在十位开外、但已经用恐怖的打击频率和顽强的毅力,在UFC崭露头角的新星。

    两人都没有说话,但几乎在同一时间停下了脚步,空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

    霍洛威的眼神中带着一丝纯粹的好奇和隐藏极深的战意,他像一名最顶尖的枪手,在评估着另一名新晋的传奇枪手。

    而孙圣则回以平静而深邃的目光,他从霍洛威的眼神中,看到了一种与自己同源的东西——对胜利最纯粹的饥渴,以及那种愿意为之付出一切的决心。

    一秒钟后,两人几乎同时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然后各自错身而过,没有一句言语。

    这是一种顶级捕食者之间,超越语言的相互认可。

    一个无声的照面,却仿佛已经为未来的宿命对决,埋下了第一颗、也是最重要的一颗种子。

    最后的称重仪式,是战争前最后的盛典。

    在营养师玛丽精确到毫升的饮水控制下,孙圣在桑拿房里蒸掉了身体里最后一点多余的水分。

    当他踏上磅秤时,指针稳稳地停在了146磅。

    他身上那身宛如古希腊雕塑般、体脂率低得吓人的肌肉线条,在现场刺眼的灯光下清晰可见,再次引来了一片闪光灯的爆响。

    米勒也顺利过磅。

    在仪式最后的对视环节,他带着一脸狞笑,几乎将脸贴到了孙圣的脸上,眼神凶狠,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像毒蛇吐信般恶狠狠地低语:

    “小子,准备好在地板上窒息了吗?我保证,那将是你这辈子最漫长的一分钟。我会让你,记住我的名字。”

    孙圣面无表情,眼神古井无波,仿佛在看一个与自己无关的物体。

    前世今生的画面在脑海中飞速闪过,那份被降服的屈辱,那份躺在病床上的不甘,此刻都化作了绝对的冷静。

    他也用极低的声音,淡淡地回了一句:“别眨眼,因为你,会错过一切。”

    这份极致的、仿佛来自冰原深处的冷静与漠然,像一根无形的冰锥,刺破了米勒刻意营造的凶狠气场,让他第一次,真切地感到了一丝发自内心的心悸。

    站在两人中间的UFC总裁白大拿,则兴奋地几乎要搓起手来,他知道,这场“矛与盾”的对决,所有的铺垫都已经完成,只剩下最后的引爆。

    比赛当晚,菲利普斯球馆内已是人声鼎沸,座无虚席。

    孙圣坐在安静的更衣室里,哈维尔正在为他的双手缠上绷带,一圈又一圈,动作轻柔而专注,像一个正在准备最精密仪器的工匠。

    DC在他身后,用他那蒲扇般的大手,以一种独特的韵律,为他按摩着肩膀和背部的肌肉,不断在他耳边低声说着:

    “YOU are the StOrm, kid! YOU are the fUCking lightning!”(你就是风暴,孩子!你就是那该死的闪电!)

    而哈比布,则像一尊沉默的石像,坐在角落里,手里拿着那顶标志性的达吉斯坦白帽,安静地擦拭着。

    在缠手结束的最后一刻,他走到孙圣面前,将帽子轻轻地戴在了他的头上,然后用拳头有力地捶了一下孙圣的胸口,用那带着浓重口音的俄语,只说了一句:

    “Покажи им, брат.”(向他们展示一切,兄弟。)

    孙圣能清晰地听到场馆外传来的、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为本土作战的科尔·米勒加油的嘘声和呐喊。

    “SUn, it'S time.”(孙,到你了。)

    一名UFC的工作人员在门口敲了敲门,轻声说道。

    孙圣猛地睁开双眼,那双眸子里,再无一丝一毫的波澜,只剩下绝对的专注,与冰冷的杀意。

    他站起身,活动了一下身体,关节发出清脆的爆响。

    哈维尔、DC、哈比布三人也同时站起,簇拥着他,如同护送王者登基的臣子,走向那条通往八角笼的、光与暗交织的荣耀通道。

    通道内光线昏暗,只有脚下一排地灯指引着方向。

    尽头处,那片被八角笼铁网分割的、无比明亮的光源,像一个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入口。

    山呼海啸般的噪音从那个入口灌入,混杂着激昂的现场音乐、观众的呐喊、以及针对孙圣的、毫不掩饰的巨大嘘声。

    对于数万名亚特兰大观众来说,他是一个不速之客,一个前来挑战他们本土英雄的“反派”。

    孙圣的入场音乐响起,不是劲爆的摇滚,也不是喧嚣的嘻哈,而是一首节奏感极强的云宫迅音。

    他低着头,看不清表情,跟随着团队的脚步,一步一步,沉稳地走向那个决定命运的战场。

    每一步,他都能感觉到脚下地板的微弱震动。

    每一次呼吸,他都能闻到空气中那股混杂着汗水、消毒水和爆米花味的、独属于格斗的味道。

    他的心跳平稳而有力,像一台精密的节拍器。

    前世的经验告诉他,越是这种时刻,越要屏蔽一切杂念。

    他的世界里,此刻只有呼吸、脚步,以及前方那个即将与他进行生死搏斗的对手。

    当他踏入八角笼,脱下外套,露出那身精悍得没有一丝赘肉的肌肉时,现场的嘘声达到了顶峰。

    而当播报员布鲁斯·巴佛用他那标志性的、充满激情的声音,介绍主场选手“The Spider, COle Miller!”时,整个菲利普斯球馆瞬间被震耳欲聋的欢呼声所淹没。

    孙圣站在八角笼的蓝角,安静地跳动着,目光穿过裁判赫伯·迪恩的身体,牢牢地锁定了红角的科尔·米勒。

    米勒则在笼中来回踱步,像一头被激怒的野兽,不断地用拳头捶打着自己的胸膛,用凶狠的眼神与他对视,试图在开战前就用气势压垮他。

    “Are yOU ready?!” 巴佛的咆哮响彻全场。

    “Are yOU ready?!”

    “IT'S TIME!”

    “铛!”

    清脆的铃声,如同战争的号角,在这一刻,将所有的铺垫和等待,都化作了最原始的、纯粹的暴力!

    比赛开始的瞬间,米勒没有丝毫的站立试探,整个人如同一颗低空出膛的炮弹,直接朝着孙圣猛扑过来!

    他的战术意图无比明确,就是要在孙圣的“闪电”还未亮起之前,就将他拖入泥潭,拖入他那张精心编织了无数次的“绝望蛛网”!

    面对这凶狠的、近乎橄榄球冲撞式的压迫,孙圣没有后退。

    他的脚步如同在冰面上滑行,一个极其轻巧的侧滑,身体如同一片轻盈的羽毛,险之又险地让米勒的全力扑击落了空。

    一击不中,米勒更显疯狂。

    他像一头认准了猎物的鬣狗,不依不饶,一次又一次地尝试近身缠抱、拉拽、下潜。

    他甚至用出了柔术比赛中常见的“躺地”战术,在一次近身失败后,顺势躺倒在垫子上,双腿张开,像一只真正的蜘蛛,用双脚不断地踢蹬,引诱孙圣进入他的地面防守范围。

    但孙圣不为所动,面对这无赖般的打法,他冷静得像一个正在解高数题的学者。

    他就像一块在怒涛中屹立不倒的礁石,用教科书般的距离控制,让米勒的一切努力都化为泡影。

    他的刺拳快而精准,不断地点在米勒的脸上,虽然力量不大,却极具骚扰性,打乱着米勒的进攻节奏。

    他那迅猛如刀的低扫,则狠狠地劈在米勒作为支撑腿的大腿上,发出一声声沉闷的“砰砰”声。

    更让现场观众和解说员震惊的,是他的防摔技术。

    在过去八周的地狱式训练中,他被哈比布用全世界最顶级的摔跤技术蹂躏了上千次,如今的科尔·米勒,在他眼中,就像一个业余选手。

    他的核心力量稳定如山,下盘如同在地面生了根。

    每一次米勒试图下潜抱摔,孙圣总能提前预判,通过一个简单的“SpraWl”(防摔下压)动作,就将对手的攻击轻松化解。

    菲利普斯球馆数万名观众,慢慢地从一开始为米勒的疯狂助威,转为了夹杂着惊讶和不安的窃窃私语。

    他们看到,那个传说中的“地面大师”,在整整三分钟的时间里,非但没能将比赛拖入地面,反而像一个追逐着幻影的小丑,被对手戏耍着,脸上已经被刺拳点得微微泛红,大腿也因为承受了多次低扫而出现了肉眼可见的淤青。

    解说席上,乔·罗根的声音里充满了不可思议。

    “我看到了什么?孙的防摔……这简直是羽量级的乔治·圣皮埃尔(GSP)!他的平衡感和时机把握太出色了!”

    “米勒正在变得急躁!他所有的武器都被封印了!孙圣正在用他自己的节奏,将比赛引向一个对米勒来说最危险的境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