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重回1986当寡头 > 第50章 那么代价是什么?(求追读)

第50章 那么代价是什么?(求追读)

    众所周知,鲁东的尽头是编制。

    其实在苏联也是如此,康斯坦丁把希望寄托在土豆分选机上,为此倾注心血。

    即便青年科技创造中心的经费捉襟见肘,难以支撑样机的制造,但依旧没有难倒康斯坦丁等人。

    他们把“土法上马”的精神发挥到极致,收集一切可以利用的废弃资源。

    旧自行车链条、齿轮、木板、废电机、弹簧………

    吉米也没有袖手旁观,不是带上亚历山大,就是领着鲍里斯罗森堡他们帮忙搜罗合适的废品。

    隔三差五就回来一趟中心,渐渐地混了个脸熟,跟这群充满激情的理工男们打成了一片。

    在众人的努力下,耗费了将近一个多月的简易版土豆分选机终于诞生了。

    索菲亚收到消息后,第一时间就赶过来凑热闹。

    只见康斯坦丁深吸一口气,按下了启动按钮,机器的废电机通过齿轮组驱动链条,带动辊轴缓缓旋转。

    木板制作的倾斜筛网在底部弹簧的辅助下,产生了强烈的振动效果。

    “没想到还真让你们造出来了!”

    索菲亚绕着机器转圈,眼里闪着光。

    “这都多亏了大家。”

    康斯坦丁摸摸鼻子,环顾四周:“这台土豆分选机是我们所有人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索菲亚点了点头,“粗糙是粗糙了点,但看上去还不错。”

    “而且几乎没怎么花钱,作为展示用的样机,已经完全足够了。”

    吉米关闭机器,“下一步,就是该为它寻找一个愿意出价的买家了。”

    康斯坦丁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父母所在的集体农庄,但考虑到路途遥远,运输不便,只好作罢。

    “依我看,不如先联系下市里的土豆淀粉厂、蔬菜罐头厂,看看他们有没有兴趣。”

    吉米沉吟片刻,“这些工厂每天都要处理大量的土豆,肯定有这方面的需求。”

    “我也来帮你们联系看看。”

    索菲亚敏锐地意识到,这是青年科技创造中心的第一站。

    一旦成功的话,不但能给学校增光,给康斯莫尔添彩,更是能让她这位指导老师面上有光。

    ……………………

    两天后,索菲亚跟市里的一家土豆淀粉厂对接完毕。

    亲自带队,领着吉米、康斯坦丁等一行人,带上土豆分选机的设计图和样机,前往指定的工厂。

    路上,索菲亚向众人透露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信息。

    从85年开始,为了应对经济停滞的情况,国营工厂内部进行改革,逐步恢复了厂长负责制。

    厂长重新被赋予生产、行政、人事等方面的最终决策权,甚至有权选举管理层。

    “也就是说,想让工厂买下土豆分选机,就必须打动或者说服厂长对吗?”

    吉米坐在学校调拨来的卡车上,整个人因路面颠簸而左右摇晃。

    “没错。”

    索菲亚简单地介绍斯米尔诺夫厂长的情况。

    等抵达工厂时,斯米尔诺夫亲自率领着副厂长、秘书等中高层,站在门口恭迎,给足了索菲亚以及列宁格勒大学面子。

    双方客套了一番后,索菲亚指了指卡车里的机器:

    “这就是我在电话里提到的土豆分选机,或许能有助于提升贵厂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就是这台……”

    斯米尔诺夫等人看到这台由废旧零件拼凑、简陋得不能再简陋的样机,眉宇间都闪过一丝难以掩饰的轻蔑和怀疑。

    “厂长同志,这只是用来演示的样机。”

    吉米在解释的同时,不动声色地向康斯坦丁递了个眼神。

    康斯坦丁立马会意,迅速地展开手中精心绘制的机械设计图。

    “真正的土豆分选机,将是基于这份图纸制造的工业级设备。”

    “你们先拿去看看。”

    斯米尔诺夫不置可否,瞥了一眼身旁技术科的骨干,示意他们去研究图纸。

    随后,康斯坦丁要来一筐土豆,当着在场所有人的面,启动样机进行演示。

    当看到土豆在振动中被按照大小初步分类时,众人的脸上才收敛了轻视之意,流露出几分兴趣。

    斯米尔诺夫观察着机器的运作,接连问了几个关于效率和稳定性的问题。

    “真正的成品效率至少是这台样机的一倍以上!”

    康斯坦丁抓住机会,越说越兴奋,“我们还可以为它选配红外模块,可以自动剔除腐烂、发芽、霉变的土豆,避免它们污染整批淀粉,大幅提升淀粉的品质。”

    “甚至可能的话,还可以引入超声波清洗技术,通过高频振动使清洗液产生空化效应,剥离土豆表面污垢,彻底取代人工清洗环节……”

    “红外装置可是军用科研部件。”

    斯米尔诺夫皱了皱眉,“这样的管制物品,你们青年科技创造中心也能搞到手?”

    康斯坦丁摇头说:“我们虽然弄不到高性能的独立部件,但是可以研制简易红外装置,光源、电路都不是问题,唯一有点棘手的就是探测器,只能用灵敏度相对不高的硫化铅来代替。”

    “听上去很不错。”

    斯米尔诺夫扬了扬眉梢,“那么,这样一台分选机的售价是多少?”

    吉米和康斯坦丁对视了眼,主动站了出来。

    “这个配置不同,价格也不同。”

    “没有红外功能的土豆分选机,初步的定价是1600卢布。”

    “带有红外装置的,因为研制成本的问题,价格自然就贵一些,需要2400卢布。”

    听到这话,索菲亚猛地抬头,这个报价可整整是成本的一倍之多。

    康斯坦丁也是吓了一跳,压低声音道:“这价格好像比我们之前商量好的还高了200卢布?”

    老毛子果然没有市场经济的头脑!

    吉米没好气地白了眼,开出高价当然是为了给后续的议价留出空间。

    ………………

    “生产一台不带红外功能的土豆分选机需要多久?生产一台带红外装置的又需要多少?”

    斯米尔诺夫抛出一系列的实际问题。

    康斯坦丁一一解答,让在场的工厂管理层心里都有了底。

    “不错,不错。”

    斯米尔诺夫拍拍他的胳膊,转过头看向索菲亚,“能不能给我们一些时间,好好考虑一下?”

    “当然可以。”索菲亚微微一笑。

    斯米尔诺夫随即吩咐秘书,让他带着吉米、康斯坦丁等人去厂区参观,而且特意强调已经在食堂里准备了丰盛的午餐来款待。

    目送着一行人远去的背影,副厂长等高层继续围着样机打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白俄罗斯产的MT-800型分选机,国家目录给出的指导价是1200卢布,不但不带红外功能,而且要买的话,至少得等上一年。”

    “他们的机器是贵了些,但好在不需要排队。”

    “贵也贵不到哪里去,我听说乌克兰的一家农场花了3500卢布,才从黑市上买来一台分选机。”

    “………”

    环顾四周,斯米尔诺夫轻轻地咳嗽了声,现场立刻安静了下来。

    “听起来是不错,但代价是什么呢?”

    “代……代价?”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终把目光聚焦在厂长身上。

    “代价就是不确定性。”

    斯米尔诺夫加重语气道:“如果这群大学生手工打造的分选机出了故障,比如金属零件脱落混入原料,又比如因为卡顿造成生产线停工,耽误了生产计划,那就是一场严重的生产事故。”

    说话间,左看看,右看看,“这个责任,到时候谁来承担?”

    “厂长说得对,我们淀粉厂的核心任务,是完成上级下达的计划指标。”

    副厂长扶了扶眼镜,“最重要的两个指标就是‘处理土豆的吨数’和‘产出淀粉的吨数’。”

    斯米尔诺夫道:“这台土豆分选机或许能提升淀粉的质量,但上级不会因为我们上交的淀粉更白更纯,就给我们嘉奖,大家的奖金和升迁,只跟完成的数量挂钩,跟质量无关。”

    这番话说到了所有人的心坎里。

    在计划经济的惯性下,没有人会为了“质量”这种无法带来直接收益的东西,去冒险触碰自己安身立命的“产量”红线,虽然手工分拣难以保证质量,但能保证流水线永不停歇。

    “可刚刚他们也说,效率能提升一倍。”

    忽然间,人群里冒出个不和谐的声音。

    “效率提升一倍,听上去很美妙。”

    副厂长撇撇嘴:“可这群大学生造出来的机器完好率、故障率到底是多少,谁也不知道,我们不能拿全厂的计划指标陪他们冒险。”

    技术科、维修科的负责人也纷纷站出来反对,他们已经习惯维护那些笨重但熟悉的设备,对于青年科技创造中心造出来的“杂牌”机器,既看不懂,也不愿意去修。

    引进这样的设备,等于给他们凭空增加了额外的工作量和失败的风险。

    很快地,内部讨论达成了一边倒的共识。

    “啪啪。”

    斯米尔诺夫拍了下手,“好了,我想大家应该心里都想明白了,那么现在举手表决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