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8月8日上午九点,一台白色的普桑悄无声息地驶入政府大院,在主楼前不远处的树荫下停稳。
车没有熄火,也没有下人。
片刻后,主楼的玻璃门被推开,刘学义和市府办主任李青松一前一后走了出来。车内的人看到这一幕,主驾驶和副驾驶的车门先后应声打开。
从主驾位置下来个三十多岁的男干部,五官端正,年纪不大却有些少白发。此人是的是市委办副主任,张大鹏。
从副驾驶位置下来的则是一个四十六七岁的男人,颧骨高耸,眉间刻着两道深深的纹路,那是长期蹙眉留下的痕迹。眼神沉静如深潭,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
“国强书记。”刘学义打了个招呼。
“嗯,走,去那看看吧。”孙国强点点头,没有多余的寒暄,抬脚便朝着市医院的方向走去。
刘学义与他并肩而行,李青松和张大鹏则默契地落后几步,跟在后面。
一行人步行了约莫两三百米,在“老兵精品果蔬”的店面前停下了脚步。
店面不大,一眼看去不足八十平米,里面却熙熙攘攘,挤了不下十几个顾客。
“人还不少,看来生意真挺不错的。”孙国强看着店里热闹的景象,开口说道。
“是啊。”刘学义应了一声。
“走,进去瞅瞅。”
两人说着,迈步走进店内。一个穿着红色短袖的小姑娘立刻迎了上来,脸上挂着热情的笑容:“几位老板,想买点什么?”
孙国强的目光在女孩的短袖上停顿了一下,上面用醒目的黑字印着【老兵精品果蔬】,另外两个店员也穿着这件红短袖,显然是店内的统一制服。
“我们随便看看。”
孙国强嘴上随口一说,眼睛打量起店内的布置。
明亮、干净,一排排木质货架上,水果和蔬菜分门别类,摆放得整整齐齐。黄澄澄的橙子、红彤彤的苹果、翠绿的黄瓜,每一样都显得格外新鲜。
白墙上挂着几幅装裱好的照片,有的是果园丰收的景象,有的是丁建国穿着旧军装的个人照。
最引人注目的,是收银台旁边的冰柜和墙上挂着的一块小黑板,上面用粉笔写着“今日特价”和“会员福利”。这种布置,对九五年的兴宁小城而言,确实新奇。
那年轻女店员见他们光看不买,也不催促,转身从冰柜旁边的桌上端起一个白瓷盘,盘里是切成小块的西瓜。
“老板,尝尝西瓜吧,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她热情地将盘子递到二人面前,盘子边上还放着一个装着牙签的小桶。
孙国强微微一怔:“免费尝的?”
“是啊!”女店员理所当然地答道,“不尝怎么知道我们的水果好不好呢?!”
刘学义笑了笑,带头拿起一根牙签,扎了块西瓜放进嘴里。冰凉甜润的汁水瞬间在口中化开,他不由称赞了一句:“确实是冰镇的,甜。”他又问:“你们这样免费让人尝,万一有人脸皮厚,一直吃,不会亏本吗?”
女店员道:“不会的,那种还是少数,最多吃光一盘也就不好意思再吃了。”
孙国强见状,也拿起牙签尝了一块,女店员立刻追问:“大叔,甜不甜?要不要买两斤?”
孙国强唔了一下:“不花钱当然甜。”
身后的李青松则说:“小妹妹,我们不是来买东西的,你们老板在哪儿呢?”
女店员正要回答,眼神忽然瞟向门外:“就在那儿呢!”
众人顺着她的目光看去,只见一台货车停在了店门口,三个同样穿着红色短袖的男人正从车上往下搬货。其中一个男人正在费力地架设一个遮阳棚。
几人走出店外,丁建国正忙着手里的活,无意间一抬头,看见店里走出的几个人在自己面前站定,待看清为首两人的面孔时,整个人直接愣住了。
李青松上前一步,开口问道:“你是这家店的老板?”
“对,对!”丁建国如梦初醒,连忙在衣服上使劲擦了擦手上的灰,脸上堆满了笑容迎上去,“领导好,欢迎各位领导大驾光临,真是蓬荜生辉啊!”
他手忙脚乱地从兜里掏出烟,双手递给孙国强等人,几人都接了。
孙国强和刘学义对丁建国认出自己这件事也不意外,二人经常在兴宁电视和报纸上出现,而且之前丁建国的厂子改制,刘学义还亲自到场,给这批下岗职工开过会。
李青松开口问道:“丁老板,你之前是在纺织厂保卫科工作的吧?”
“没错!”丁建国连连点头,慷慨激昂地起高调,“这都得感谢政府,我们下岗了,政府还惦记着我们,给我们找了出路。林业局的江局长也对我们这些下岗工人非常照顾,不仅把山头低价承包给我们,还免费提供树苗、菜籽和技术指导。以前我是做梦都没想到,下岗后这日子比以前还要好了!”
李青松夹着烟调侃:“看出来了,中华烟啊!”
众人轻笑,他继续搭话,“今天是你这店开业的第三天吧?我听说你用两天时间,就把投入的成本都赚回来了?”
丁建国心里一紧,哈哈笑着打马虎眼:“没有的事,小本生意。主要还是党的政策好,要是没有有书记和市长这样的好领导关心我们老百姓,我饭都吃不上啊。”
李青松又问:“这个店的模式很新颖,在咱们兴宁是头一份。是不是有高人给你出主意了?”
这次,丁建国倒是痛快地承认了:“对,就是江局长的儿子,江振邦。之前江局和他去我那山沟里搞农业调研,我留他们吃了顿饭。人家是大学生,有文化,见多识广,在他的建议下,我才下开了这家店。不瞒各位领导,这店从选址、装修到怎么卖东西,都是人家给出的主意。”
他越说越起劲,指着店里:“我这二店也快开业了,隔壁这个门脸我也打算盘下来,把一店扩建一下。接下来我准备继续按照振邦老弟给我提的建议,再搞个合作社,把原来厂里那帮下岗的老哥们,还有村里种地的乡亲们都拉进来,大家伙儿一起干,跟着党和政府的号召,共同致富!这都得感谢党的领导,感谢书记和市长,还有各位领导的关爱!”
孙国强听着丁建国这番发自肺腑又极有水平的话,满意地点了点头,开口道:“你这个想法很好。这个店的规模现在虽然很小,但它连接了农民和市民,是搞活农产品流通的一个好尝试。你作为下岗职工,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还想着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这种精神非常值得肯定和鼓励。”
丁建国听到兴宁一把手如此高度评价,咧嘴傻笑了一会儿,反应过来后立刻谦虚道:“我没想那么远,主要是振邦老弟给我指点迷津,他如果不点醒我,我恐怕还在山沟里喂猪呢。”
刘学义忽然道:“你对江振邦很推崇嘛,既然他那么有能力,当初怎么没有自己开这样一个店呢?反而让你来开?”
丁建国不假思索道:“振邦是大学生,志不在此,以后肯定是要当干部,为国家做贡献的。”
言罢,他犹豫了一下,又道:“说实话,当时我听完振邦老弟的建议,我非常激动,加上考虑到江局之前对我们这些下岗职工的照顾,直接提出要送他三成干股,可他们爷俩说什么都不要。还有张山三哥,为了我这个下岗职工,跑前跑后,劳心费力……总之,我这个果蔬店能站稳脚,全靠了书记和市长您二位领导下清正廉洁又一心为民的党员干部!”
丁建国那张嘴马屁不断,虽然有些生硬,但情感不作假,孙国强和刘学义听着也很是顺耳。
众人在门口又聊了五分钟,领导们这才转身离开。
看着他们的背影消失在街角,丁建国抹了一把额头的细汗,从兜里摸出根烟点上,深深吸了一口,这才又自言自语地骂了一句:“艹,振邦老弟猜的真准,说这帮当官的最近可能会来,还真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