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重生官场之权力巅峰 > 第54章 寻求支援

第54章 寻求支援

    下午一点半,江振邦离开书记办公室,径直下楼。

    现在他在国资局有了正式职务,有了张涛不用再委办坐班的许可,再进这扇门,便无需像过去那样偷偷摸摸了。

    他到了四楼后,直接敲响了李青松办公室的门。

    “进…坐,任职文件都收到了吧?”

    “收到了,不然也不敢直接来哥你这。”

    江振邦关上门,也不客套,开门见山地将孙书记找他谈话的内容简要复述了一遍,最后斟酌道:“孙书记和刘叔,他们俩……”

    欲言又止。

    李青松玩味一笑,压低音量道:“一个锅里抡马勺,哪有不碰锅沿的?但你记着,刘市长认识孙书记的年头可比我还久呢。”

    一句话,如同一颗定心丸,彻底打消了江振邦的顾虑。

    两位巨头之间有矛盾,但更有多年搭档的默契和底线。

    这是最好的情况了,免得他真被夹在中间难做人。

    李青松看他神情舒展,知道他已经领会,便道:“既然你在国资局的任命也下来了,我带你去财政局那边报个道?”

    “那就麻烦大哥了!”

    “麻烦什么,走吧。”

    两人并肩走出市府大楼,穿过小小的院子,走向隔壁的财政局。

    路上,李青松简单解释了几句,因历史沿革和工作便利,国资局目前是财政局下辖的二级局,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江振邦对此门清,连连点头,又打听了一下财政局内部的情况。

    财政局局长陈爱军的办公室里,他见到李青松亲自陪着江振邦前来,立刻微笑着起身,与二人握手。

    “欢迎,十分感谢李主任来给我局送来一位精兵强将!”

    李青松笑道:“精兵强将是肯定的,振邦写的调研报告和国企改革方案,陈局您也都看到了,水平是这个。”他竖起了大拇指。

    陈爱军也不吝啬对江振邦的夸奖,江振邦谦虚回应。

    李青松又道:“对了,陈局您可别逮住振邦往死里用,市长的意思您应该清楚,现阶段他的主要工作还是在锦红厂那边。”

    “你放心,我明白。”

    陈爱军点点头,目光落在江振邦身上:“今天局里人不全,改天开会时,我再正式给大家介绍下你。”

    说完,他拿起电话叫来办公室主任,吩咐道:“你过来一趟,带江科长去看看办公室。”

    不是小江或振邦,而是江科长。

    江振邦心说妥了,这个称呼就代表了陈爱军对他的态度!

    接着,当江振邦看到自己的办公室。

    在三楼一个僻静的角落,窗明几净,一张宽大的办公桌,配着几把椅子,墙角还立着一部电话和一台崭新的传真机。

    办公室主任是个四十岁的中年男,姓钱,对江振邦解释道:“牌子还没做好呢,这屋就你一个人,兄弟你看这环境怎么样?”

    “两个字,豪华。谢谢钱主任,太贴心了!”

    回到局长办公室,江振邦又向陈爱军表示了一番感谢。

    陈爱军点点头:“以后工作上有什么需要,直接跟我说。”

    “那你们忙,我先走了。”

    李青松看江振邦满意,便告辞离开。

    府办主任亲自护送他上任,陈爱军单独让办公室发改科腾出一间屋子,如此态度,财政局内其他人对江振邦的态度如何也可想而知了。

    当江振邦回到办公室开始正式工作,向相关科室请求调阅锦红厂最完整的财务报表、资产清单、技术设备明细和全员人事档案时,一路绿灯,畅通无阻。

    几大摞堆积如山的资料就被送到了江振邦的新办公室。

    他看了会资料,忽然拿起电话拨通了一个号码。

    “喂?谁啊?”

    一个东北中年妇女的声音跟机关枪一样突突起来:“要账的直接挂电话,老娘今天心情好,不想骂你全家……”

    还行,起码有人接电话,虽然态度不太好。

    江振邦打断道:“我是国资局的江振邦,找锦红厂的何文明。”

    “谁?”

    “江振邦。”

    中年妇女小声嘀咕了一句:“诶,小桃,咱聘任那个厂长是不是就叫江振邦?”

    “还真是?啧。”

    声音越来越远,又听得一声底气十足的女高音:“何~文~明~有人找~~~”

    “来了来了……”

    过了不到半分钟,何文明接起电话,喂个不停。

    江振邦言简意赅:“我,江振邦,之前跟你说的几款产品研发进度怎么样了?”

    何文明干咳到:“这个,还是有进展的,其中一个我甚至搞出了样品…但我之前也跟你说过,技术科本来就不剩多少人了,因为厂里欠了一年多的工资,搞得大家更没什么动力工作……”

    “你直接告诉我,现在技术科里能听你话,又能干活的,究竟有几个人?”

    沉默。

    “好的,我知道了。”

    江振邦挂断电话,开始为下周一正式上任锦红无线电厂做最后的准备。

    ……

    下午六点,江振邦准时回家吃饭。

    一家人都在,母亲王秀红边吃着饭,边闲聊似的问:“儿子,给领导做秘书是不是特别忙啊?我看你这几天好像又瘦了不少。”

    不等江振邦回答,一旁的江大鹰就阴阳怪气地开了口:“你还不知道呢?你儿子现在不做秘书了,人家已经是江厂长了!”

    “爸你少说两句。”

    姐姐江悦虽然在教育局,但也听说了弟弟今天的新任命,一家三口下班回家时的车上聊了很多。

    父女俩都为江振邦而担心,怕他干了三个月厂长,结果灰溜溜的被解聘,最后锦红厂还要与玄州市三厂合并,江振邦自己则成了兴宁官场茶余饭后的笑谈。

    但江悦是觉得木已成舟,弟弟已经有了决意,说再多也没用。

    而江大鹰是封建家长思想作祟,觉得儿子翅膀硬了,不服管,平日里反过来还敢教育他,如今又往火坑里跳,所以气不过呢。

    “我心里有数,你们不用管。”

    江振邦不想多费口舌,迅速吃完饭后,从书房找出一个电话本,然后径直走到客厅的电话机旁,拿起话筒,开始照着本子上的号码拨号。

    锦红厂眼下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资金,不是设备,而是人。

    两年前那场釜底抽薪式的人员出走,带走的不仅是厂里几乎全部的技术骨干,更抽走了锦红厂的魂。

    剩下的老工人只会按部就班,守着老旧的图纸和工艺,生产出来的收音机连乡镇供销社都懒得进货。技术彻底断了代,青黄不接,厂子在年初就停了工,陷入等死状态。

    想盘活锦红厂,就必须先解决技术难题。

    江振邦脑子里有无数超越这个时代的产品构想,他学的也是相关的电子专业,但专业知识早忘的七七八八,算不上是什么研发工程师,他一个人画不出所有图纸,更不可能手把手教工人去造,他需要一支精干的技术团队。

    从哪找人?他第一个也是唯一个能想到的,就是自己的母校——奉阳工业学院。

    江振邦的母校虽然不咋地,虽然未来也只是个双非的二本。

    但是,这所学校历史悠久,背景深厚,被誉为兵工七子之一,还是有一定技术底蕴的。

    电话“嘟嘟”几声后接通了。

    “喂,哪位?”一个带着书卷气的中年男声传来,章景行,江振邦那一届的辅导员,在江振邦毕业后,章景行升为系团总支书记。

    “章老师,是我,江振邦啊!”江振邦的语气瞬间变得热络又恭敬。

    电话那头的男声顿了顿,呵呵笑:“你小子毕业就没影了,怎么想起给我打电话了?是不是没找到工作来诉苦了?”

    “不是不是,我找到工作了,现在是第一时间就来感谢您平日里的培养!”

    江振邦笑着奉上一记马屁,然后话锋一转,直奔主题,“老师,您听说过兴宁锦红无线电厂没有?”

    “锦红厂?好像有点印象。”章景行的语气不太确定。

    江振邦解释:“就是生产过锦红牌收音机的那个锦红厂,它的前身是锦宁机械厂,一类军工机械企业,和咱们学校一样隶兵器工业部(五机部)。七十年代末,国家提出军工企业要发展民用产品,于是锦宁机械厂将无线电子类业务单独成立了锦红无线电厂。八十年代,兵器工业部被撤销,锦红无线电厂的所属权不止怎么又移交给了兴宁地方……”

    章景行恍然:“你这么一说我想起来了,是4403厂么。”

    “对,那是它原来的代号…老师,我长话短说,我现在就在兴宁锦红无线电厂当厂长,所以我现在全权负责厂子的改革生产……”

    章景行的声音陡然拔高:“厂长?你不是才刚毕业吗?”

    “是厂长,您没听错,您要是不信,我明天可以让兴宁市国资局给学校发个传真过去。”

    江振邦诚恳地保证后,又诉苦道:“但我这个厂长纯粹属于临危受命,赶鸭子上架,因为锦红厂现在完全是个烂摊子,之前原来的厂长带着小姨子和一批技术员跑路了……”

    江振邦将具体情况介绍了一遍,最终道:“反正您得帮我啊,我这个学生在外面为了国企改革拼死拼活,母校能见死不救吗?就算不帮我,也得帮帮锦红厂的566位员工,那是566个家庭啊。这不仅是咱们奉阳工学院的社会责任,也是一次科研,生产,教育三者结合的机会,对学校也是有好处的……”

    章景行连忙打断:“等等,你的意思我明白了,你直说吧,想让老师怎么帮你?”

    “您告诉我学校的传真号,我明早就把我的任职文件传过去,然后您拿着文件向系主任说明情况,主任最好再把情况跟副校长或者校长汇报一下……”

    江振邦说完,试探道:“如果能把我校机电系和自动控制系中,那批最具有科研能力的青年教师和优秀硕士生全拉过来,就再好不过了。”

    章景行无语:“现在可是暑假……”

    江振邦笑道:“所有人的食宿、来回车票,我们锦红厂全包了!兴宁靠海,就当来海边旅游度假了嘛…而且别人来不来都无所谓,老师您可一定要来啊!必须让我招待一顿,连敬三杯,报答师恩!”

    差旅费全包?

    章景行瞬间意动:“你要这么说的话,那这事儿没准有戏。”

    江振邦和章景行又在电话里聊了半天,才满意地挂了电话。

    江大鹰一直旁听,看他结束通话,终于忍不住问道:“你确定锦红厂的账上还有钱招待他们?”

    “没钱啊,全是负债,哪来的钱?”

    “那你……”

    江振邦理所当然:“忽悠嘛,先把他们忽悠过来,只要人来了一切都好说。到时候我倒要瞅瞅,是哪个脸皮厚的老师,真好意思找我这个学生报销差旅费,他还要不要脸了?”

    “……”

    一家人面面相觑,之前的担忧明显被江振邦这股子肆意妄为的劲儿冲淡了不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