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破产后:写小说觉醒人皇术 > 第2章 三年磨剑,聚气初成

第2章 三年磨剑,聚气初成

    海城的雨季总是来得猝不及防,阁楼的窗户没关严,雨丝飘进来,在书桌边缘洇出一圈圈水渍。

    隔天晚上,沈砚刚从工地回来,裤脚沾着泥点,帆布鞋湿透了,踩在地板上发出“吱呀”的声响。他把日结的180块钱小心叠好,塞进床头的铁盒子里——这是他这个星期的第三份零工,搬了一天的钢筋,现在胳膊还在隐隐发酸。

    电脑屏幕亮着,‘爽点’小说编辑老周的消息停留在昨天:“沈砚,你改的《上古修仙录》还是老问题,太侧重考据,主角的行动线被淹没了,再调整可能也难有起色,要不你换个思路试试?”

    沈砚盯着那条消息,手指在键盘上悬了半天,最终还是关掉了对话框。这已经是他第五次修改了,从“删减祭祀描写”到“强化主角冲突”,每一次都按照编辑的建议调整,可结果还是一样。他打开文档,看着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批注——“此处可加个小副本”“主角动机不够明确”“这里的古籍引用可以删”,突然觉得一阵无力。

    他起身走到窗边,看着巷子里被雨水打湿的石板路。逃到海城已经一年多了,除了打日结零工和写小说,他几乎没去过别的地方。图书馆成了他唯一的慰藉,每天早上九点开馆,他总能抢到靠窗的位置,抱着《山海经》《穆天子传》,一看就是一下午。可这些知识,好像没能帮他写出好小说,反而成了束缚。

    “或许,不是我改得不够好,是我懂得还太少。”沈砚突然冒出这个念头。他想起自己做电商时,就是因为只盯着“非遗工艺”,没看清市场变化,才落得破产的下场。现在写小说,是不是也犯了同样的错?只执着于“考据准确”,却忘了网文的核心是“故事”,是“主角光环”,还有“主角成长线”最重要是能“让读者共情”。

    那天晚上,他把《上古修仙录》的文档存进了硬盘深处,新建了一个名为“学习计划”的表格。表格里写得清清楚楚:每天早上6点起床,去图书馆看5小时书(历史、民俗、心理学、甚至还有市场营销);下午2点到4点,静坐思考,把学到的知识分类整理;4点到6点简单吃份晚饭、歇口气;晚上6点到11点,去打日结钟点零工;剩下的时间,留给睡前整理和睡眠。

    不过,有时候计划赶不上变化,特别是经济困难时期——到了要交房租水电费的前一个星期,他甚至会连续赶几份体力活,一干就是超过14个小时。他只能靠这样透支时间和体力,既要应付眼前的窘迫,也悄悄为后续那些没预料到的意外,多留些缓冲的余地。

    所以,眼前他决定暂时停笔,先充实自己。不是放弃写小说,而是想等自己“厚积薄发”,再重新出发——就像他当年做文创时,也是先跑遍了皖南古村,才做出第一个爆款产品。

    第二天早上,沈砚比图书馆开馆时间早了半小时就到了。他背着装满笔记本的包,在门口等开门时,还拿出《武经总要》的节选看了起来。管理员张阿姨认识他,笑着说:“小沈,你这劲头,比高考的学生还足。”

    沈砚挠了挠头,没说话。他知道,自己没有退路。图书馆里,他的阅读范围越来越广:从《史记》《汉书》里找历史脉络,从《考工记》里学古代工艺,甚至还看了《消费者行为学》,想搞懂“读者为什么喜欢看爽文”。遇到不懂的地方,他就记在笔记本上,攒够一定数量,就去请教图书馆的退休教授。

    打零工的日子依旧辛苦。有时候去工地搬砖,有时候去物流公司分拣包裹,有时候还去餐馆洗盘子。最累的一次,他在冷库裡分拣了12小时的海鲜,出来时手指冻得发紫,连筷子都握不住。可就算再累,他每天的学习计划也从没中断过——哪怕晚上只能睡三四个小时,早上也会准时出现在图书馆。

    时间一晃,就是三年。

    阁楼里的笔记本堆成了小山,每一本都写满了批注和心得;他的历史知识已经能准确说出“商周时期的祭祀流程”“秦汉方术的演变”;心理学知识让他明白“读者需要的是‘代入感’,是‘跟着主角一起成长’”。连打零工的老板都喜欢他,说他“做事踏实,还爱学习”。

    唯一没改变的,是催债的短信和电话。刚开始那半年,手机每天都会被“99+”的短信轰炸,电话响个不停,有威胁的,有劝他还钱的,甚至还有冒充律师的。沈砚只能把手机调成静音,偶尔看一眼,然后默默删掉短信。后来,催债的频率慢慢降了下来,从每天几十条,到十几条,再到现在的一天10条左右,偶尔只有三四条。但从来没有停过——就像一根刺,时时刻刻提醒着他,自己还欠着80多万,还没走出困境。

    这天下午,沈砚在图书馆看到一本残破的道教典籍孤本,里面提到了“人皇”的传说:“上古之时,人皇掌天地秩序,以术护人间,其法可通灵气,可辨阴阳。”看到这句话时,他突然眼前一亮——这三年学到的知识,好像在这一刻串联起来了。

    他赶紧回到阁楼,打开电脑,新建了一个文档,标题是《人皇经》。他想写一部以“人皇”为核心的修仙小说,不再执着于“考据细节”,而是把历史、民俗、心理学的知识融合进去,构建一个“逻辑自洽又有故事性”的世界。

    首先是境界划分。他结合学到的道家修仙体系,加上自己对“人皇”的理解,慢慢梳理出一条脉络:

    “聚气境——脱凡境——聚灵境——涅槃境——混沌境——人神境——圣人境——古圣境——大帝境——人皇境——无上境!”

    每个大境界下,又细分出“初期、中期、后期、巅峰、大圆满”五个小境界,每个小境界再分“高低两阶战力”。他觉得这样的划分既详细,又能体现出“人皇术”的进阶感。

    接着,他开始写每个境界的定义,从聚气境开始:“人皇经境界起点:‘聚气境’,汇聚先天灵气一身;‘脱凡境’,凝聚出了金丹,金丹需用灵力滋养……”他越写越顺,三年积累的知识像泉水一样涌出来,从“金丹化花蕾”到“虚影化小孩”,再到“金光中年人一分为九”,每个境界的设定都清晰地呈现在屏幕上。

    写到聚气境的修炼口诀时,他停了下来。他想起古籍里提到的“引气入体”,结合自己对“先天灵气”的理解,慢慢捏造出口诀:“日出东方,紫气东来,凝神静气,引气入脉。先通手太阴肺经,再走手阳明大肠经,气归丹田,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写完口诀,沈砚觉得有些累。他伸了个懒腰,想起刚才写的“引气入脉”,下意识地按照口诀比划起来——双手自然下垂,闭上眼睛,试着“凝神静气”。

    刚开始没什么感觉,可过了几分钟,他突然觉得丹田处有一股暖暖的气流在涌动。那股气流很微弱,却很清晰,顺着他的经脉慢慢游走,从手臂到腿部,再回到丹田。他猛地睁开眼睛,不敢相信——这难道就是“汇聚先天灵气于一身”?

    他赶紧对照自己写的《人皇经》,发现自己现在的状态,竟然是“聚气境初期高阶战力”!

    沈砚又惊又喜,他起身走到房间中央,想试试这股力量。阁楼里放着房东的双开大冰箱,平时他连推动都费劲,可现在,他深吸一口气,双手抓住冰箱两侧,猛地一用力——冰箱竟然被他举过了头顶!

    他举着冰箱,站在原地,一点也不觉得费劲。以前打零工搬钢筋留下的酸痛感,好像瞬间消失了,全身充满了用不完的力气。

    “这是真的?”沈砚放下冰箱,激动得手都在抖。他赶紧回到书桌前,按照口诀继续修炼。这一次,他更加专注,气流在经脉里的游走越来越顺畅,从“聚气境初期高阶”到“中期低阶”,再到“中期高阶”……不过几个小时,他就直接冲到了“聚气境巅峰高阶战力”!

    按照他对道家修仙体系的认知,聚气境巅峰高阶,已经相当于“筑基期后期”的实力了!

    沈砚停下手,感受着体内涌动的力量,嘴角忍不住上扬。这三年的努力,没有白费——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意外开启了“人皇术”的修炼之路。

    他重新坐回电脑前,打开《人皇经》的文档,继续写了起来。这一次,他不再觉得疲惫,反而越写越精神。修炼带来的灵气,好像让他的大脑变得更加清醒,思路也更加清晰。他一边写境界设定,一边修炼,不知不觉就到了天亮。

    窗外的雨停了,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落在屏幕上。沈砚看着文档里的文字,又感受着体内的力量,突然觉得,自己好像终于找到了“厚积薄发”的方向。

    他不知道这条路能走多远,也不知道欠的80万什么时候能还上,但他现在有了新的希望——不仅是写小说,还有修炼“人皇术”。或许,这两者结合起来,能让他走出困境,甚至……重新创业,完成当年没实现的梦想。

    沈砚伸了个懒腰,关掉电脑,准备去图书馆借几本关于“道家修炼”的书。他走到门口,又想起什么,回头看了一眼书桌——那里放着他写的《人皇经》,也放着他三年的坚持和未来的可能。

    他笑了笑,推开门,走进了清晨的阳光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