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非洲创业实录 > 第二百三十七章 西撒哈拉

第二百三十七章 西撒哈拉

    在整个非洲大陆上,也只有西北非地区,东非很难从陆地上影响到那里,首先是距离东非太远,其次,中间地理环境太恶劣,交通十分落后,最后是西北非有欧洲各国的支持。

    而东北非显然不同,就比如埃及方向,东非可以沿着尼罗河,或者通过达尔富尔进入埃及。

    虽然说埃及背后同样有英国人支持,可是英国本身距离埃及就很远,他们能通过海洋控制埃及,压服欧洲那些对埃及同样有野心的国家,就已经是极限了,如果敌人来自内陆,还是东非,英国能做的也就是干瞪眼。

    而东北非的其他地方,在北非铁路开通之后,也很难抵挡东非陆地上的兵锋。

    很显然,和东非合作开发北非铁路的意大利也知道这个道理,但是意大利为什么要冒着“引狼入室”的风险和东非合作呢!

    一切说到底,还是意大利自身选择性太少,同时对利比亚的认知不足。

    意大利为什么把利比亚作为自己的殖民地,本质上是意大利国家统一太晚,实力不足,下场又太晚,如果有可能的话,贝尼托显然更愿意选择突尼斯,阿尔及利亚,亦或者法属利比亚这些地方作为本国的殖民地。

    而意属利比亚,就算开发到极致,当地最多也就养活百十万人口,这对于人口四千多万的意大利来说杯水车薪。

    同时,利比亚的石油资源,目前也没有得到充分勘探,所以,意大利方面是空守宝山而不自知。

    前世,利比亚石油资源得到开发,已经是20世纪五十年代后的事,二战都打完有一段时间了。

    所以,相对于和东非合作,能看到的大量现实利益,意大利对于利比亚这块“烂地”自身的安全性,反而并不太看重。

    北非铁路开通后,意大利就能在东非和欧洲这两大世界重要市场的贸易中分得一杯羹,同时,意大利还能通过这一条新的商路,巩固自身的粮食,能源,资源等安全。

    当然,北非铁路的建设本身也有利于加强意大利对意属利比亚的控制,不过,意属利比亚的经济和人口基本集中在沿海,所以对意大利而言,并不太重要。

    和东非合作,意大利能够获利,而战略风险,意大利也能够接受,就算东非真的野心勃勃吞并利比亚,意大利也不疼不痒,所以意大利方面自然会选择前者。

    ……

    在东北非,东非加速北非铁路的建设,拓展对欧洲贸易线路多元化,同时加强对北非还有地中海的影响力,而在西北非,今年东非也有动作。

    1935年1月11日。

    在西北非地区,有一块极其容易被人忽视的地方,这里就是西撒哈拉,目前属于西班牙殖民地。

    而东非就盯上了西撒哈拉,更具体来说,是西班牙在西撒哈拉的殖民据点达赫拉。

    达赫拉是西撒哈拉延伸出来的一处海湾,在海湾西侧形成了狭长的里奥德奥罗半岛,这个半岛像一道巨大的天然防波堤,为达赫拉湾提供了庇护,抵挡了直接来自于大西洋方向的海浪。

    当然,西班牙称其为维拉西斯内罗斯。

    在1934年末,东非政府和西班牙就维拉西斯内罗斯,也就是达赫拉进行一笔交易,用于建设东非在西北非的前沿基地。

    实际上,两国间的谈判早在1931年就已经展开,但是西班牙要价太高,东非没有接受,不过,随着西班牙局势的日益混乱,共和派和国民派都希望获得东非的支持,终于在1934年末,西班牙将达赫拉几乎以白送的价格,也就是两万莱茵盾,卖给了东非。

    达赫拉城堡,这是之前西班牙在半岛上唯一的据点,实际上就是一个表达西班牙对西撒哈拉所有权而建立的小军事据点,现在已经被东非的莱比锡少尉接收。

    看着城堡外一片荒凉的土地,还有茫茫的大海,莱比锡少尉的心情实在难以振作起来。

    莱比锡少尉对下属说道:“在到达这里以前,听说我们从西班牙手里买了一块地,只不过是在西撒哈拉的土地,当时,我并没有多想,可是等真到了这里,我才发现我们面临的问题有多糟糕!”

    作为一名大西洋舰队的海军军官,莱比锡少尉对西撒哈拉还是有一定了解的,因为西撒哈拉沿海是东非前往欧洲的重要途经之地。

    这里属于东非海军活动范围,所以东非的大西洋海军对当地的环境自然肯定会进行粗略的了解。

    可是,真到了达赫拉后,莱比锡少尉发现自己过去对西撒哈拉了解的还不是太深入。

    他说道:“这真不是人生活的地方,虽然东非也有很多沙漠地区的军事基地,但那些地方,至少还有河流或者绿洲,可是达赫拉,完全就是一个被三面海水包围的不毛之地,唯一连接大陆的地方,也是一眼望不到头的沙漠,且一根草都看不到。”

    “我敢说,这里的条件,比苏联的西伯利亚地区还要恶劣一百倍。”

    被流放了,就是现在达赫拉东非官兵的真实心理写照,即便是军官的莱比锡都很难忍受这一点。

    东非不是没有沙漠,并且还是沿海的军事基地,就比如纳米比亚沿海,东非就有不少军事据点。

    但是,达赫拉的条件,远不及纳米比亚沿海,虽然纳米比亚沿海也是沙漠和海洋,但好歹军事据点建在本国境内,且基本位于大陆上。

    而达赫拉,虽然处于半岛上,但和岛屿也差不了太多,半岛许多地区宽度都不到两公里,却长达四十多公里,而达赫拉的位置在这条狭长半岛的靠南端。

    现在整个半岛所有人,也就只有一百多号东非官兵,几乎无法和外部进行交流。

    这也很好理解,即便前世西撒哈拉独立后,一直到21世纪,二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总人口也才几十万人,要知道西撒哈拉可是信仰阿拉伯教的区域,就可以知道这里的环境有多恶劣。

    而在1935年,西撒哈拉的地广人稀,更是达到一个令人发指的程度,即便最乐观的估计,当地人口也不会超过五万人。

    这也就很好理解,西班牙为什么将达赫拉以及整个里奥德奥罗半岛,将近五十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最终仅以四万莱茵盾的超低价格,出售给东非了。

    单从经济角度上来说,四万莱茵盾虽然很少,但是西班牙却也赚了,因为当地完全没有任何产出。

    而东非做这笔“赔本”买卖,也完全是被逼无奈。

    莱比锡少尉的副手克尔伦说道:“以帝国现在的条件,确实难以在西北非找到合适的落脚点,西班牙能够将达赫拉卖给我们,就很不容易了。”

    “有了达赫拉,帝国就有了在西北非第一个军事基地,结束了过去帝国长期在西北非沿岸,缺乏落脚点的局面。”

    东非对获得西北非港口的执念不可谓不深,东非在大西洋东岸,最北端的军事基地,就是多哥兰的洛美港。

    而从洛美港一直到欧洲的伊比利亚半岛,近五千公里的非洲西海岸,东非海军此前却没有一处基地,这对于维护东非海洋利益,尤其是和西欧的贸易,显然是一个极大的弊端。

    而东非之所以长期,难以获取多哥兰洛美港以北非洲西海岸港口和军事基地的原因也很多。

    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西非和北非的殖民势力,对东非比较忌惮,这些国家包括英法两国,还有葡萄牙,美国。

    英法两国不用多说,他们在西非和西北非的殖民地最多,但是现在英法对这些殖民地的重视程度都有增加,且两国都是强国,并不愿意让东非进入当地。

    而葡萄牙在当地的主要殖民地,分别是几内亚比绍和佛得角两地,葡萄牙因为和东非历史恩怨的原因,是整个区域内,最不可能出售和租借港口给东非的国家。

    即便现在东非和葡萄牙已经和解,但是葡萄牙显然也不愿意引狼入室,几内亚比绍和佛得角已经是葡萄牙仅存的几块重要的殖民地,它可不想昔日安哥拉和莫桑比克旧事重演。

    然后是美国,美国在西非也有自己的势力范围,那就是美国亲自培养的非洲嫡长子利比里亚。

    克尔伦说道:“纵观整个西,北非,要么是英法这种比较自主的国家,他们对东非抱有警惕,同时对帝国所求较小,要么就是葡萄牙和美国这种和东非有过历史恩怨或者现在矛盾比较大的国家。”

    “尤其是美国,美国最不希望东非在当地的扩张,毕竟两国在大西洋战略上有着较大冲突,我们之前就能压制美国在南美的扩张,如果有了西北非沿岸的军事据点,美国和帝国的竞争,岂不是会更加处于劣势。”

    “所以,西班牙能把达赫拉卖给帝国,已经是雪中送炭了,虽然这里的环境确实艰苦了一些,但有总比没有强。”

    在克尔伦的劝说下,莱比锡少尉的心情也平复了一下,嘴里却还抱怨着说:“可是这环境也太恶劣了,但凡这里能有一处现成的港口,我也不至于这么吹毛求疵。”

    虽然达赫拉前世是西撒哈拉仅有的几处港口,但是在1935年,达赫拉的建设却极其落后,或者说就是根本没有开发的未开发之地。

    西班牙人只在半岛上建立了一处堡垒,平时也就几个人在这里生活,这处堡垒连莱比锡少尉一行人都安置不了,至少最近一段时间,大部分就要在船上过夜。

    而达赫拉没有港口,所以军舰是停在海湾里的,登陆需要放下小船划到岸边。

    克尔伦安慰说道:“不如这么想,至少这里还有一块可以停歇的陆地,总比在海上漂泊要强,而且达赫拉还有一口水井,解决我们的淡水问题。”

    “至于对达赫拉的建设,肯定不是我们自己解决,毕竟这里没有食物,甚至缺乏建设的材料,国内肯定要想办法把物资调运过来。”

    光靠莱比锡少尉一行人,显然无法对达赫拉进行开发建设,更别说东非对这里的安排,是要建设一座综合性的军事基地。

    同时,达赫拉不仅仅是只有军事属性,未来它还要承担为东非开往欧洲商船,提供便利,就比如维护,补给,停泊等等。

    这就需要在达赫拉建设一座现代化的港口,同时规模还不能小,能够满足大型军舰停泊条件。

    “整个达赫拉,帝国必然要建设配套的港口,军营,供电系统,甚至是机场等等设施。”

    “我们作为先头部队,主要是为了宣示帝国对这里的主权,防止其他国家从中作梗,或者西班牙出尔反尔。”

    “建设工作,必然要帝国来完成,当然,在此前,我们也要先搭建临时居住区,保证短时间内的生存问题。”

    莱比锡少尉苦笑着说:“那也要有建筑材料才行,达赫拉周边全是沙子,还有海水,虽然有岩石,可我们可没有携带切割设备。”

    “所以,至少在最近一段时间里,住在船上是我们唯一选择,当然,也要派几个人守在这里,西班牙的这处军事据点,虽然小了一点,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作为一个几乎孤立的军事据点,过去西班牙士兵能够长期坚守此地,这主要得益于西班牙距离此地近,所以可以就近通过海运把所需的物资投放在这里。

    西撒哈拉虽然条件恶劣,但西班牙也是建设有城镇的,而且这里距离摩洛哥还有西班牙本土以及一些大西洋岛屿也不远。

    东非就没有这种条件了,距离达赫拉最近的洛美港,到达赫拉的海上距离,也超过三千七百公里,距离东非本土位置更远。

    所以,想要完成对达赫拉的占领和建设,东非要付出极大的成本,这在东非海军看来,很不划算。

    当然,在恩斯特眼里,那又是另一回事了,首先东非可以获得西北非沿岸的一个战略支点,这就已经不亏。

    其次,恩斯特更看重日后达赫拉能带给东非的潜在利益,就比如西撒哈拉的矿产,尤其是磷酸盐和钾等重要资源,前世西撒哈拉的磷酸盐就占到了世界的八分之一。

    现在,东非占据了达赫拉,就方便以后掌握西撒哈拉的磷酸盐产出,此前也提到过,达赫拉是西撒哈拉仅有的几个具备港口建设的区域,这里就能成为日后西撒哈拉出口的重要中转站。

    当然,相对于这种潜在的经济价值,获取了达赫拉,在东非的世界战略中,更是关键一步,它预示了未来东非对西非和北非势力扩张的起步阶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