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明看着李世民那近乎绝望的眼神,心下不忍,忍不住偏过头去,缓缓道:
“我已经命人去长安,请孙院长回府了。”
“一切等他回府再议!”
李世民听罢,心中一紧,连忙起身,急声道:
“你的医术朕最是清楚,绝不逊色于护国真人!”
“朕信你定能保住皇后。”
言语间,李世民将秦明拽到自己之前的位置上,声音颤抖道:
“你...你先给皇后诊脉!”
见李世民已然方寸大乱,开始病急乱投医了,秦明心中既生气,又无奈。
反倒是长孙皇后,看着素来沉稳的夫君,此时却因为担心自己的身体,如此“惊慌失措”,眉宇间浮现出一丝甜蜜的笑意。
她轻咳一声,柔声安抚道:
“二郎、贤侄,你们莫要忧心。”
“妾身的身子,远没有你们翁婿想的那般不堪。”
长孙皇后温柔的嗓音,打断了正在相互“推搡”的二人,引得他们纷纷侧目。
察觉到二人的视线,长孙皇后温婉一笑,继续道:
“何况,出府之前,百里娘子已经帮妾身诊过脉,只说近日劳累,需要静养罢了!”
李世民闻听此言,微微一怔,旋即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固执道:
“观音婢,还是让贤婿再为你诊一次吧!”
“否则,朕实在心中难安。”
经过最初的慌乱,李世民已然冷静了下来。
然而,此时他之所以非要让秦明再诊一次脉,是因为他从秦明之前一系列“反常”的言行中,得出一个令他极为恐惧的结论——
以长孙皇后如今的身体状况,倘若真的诞下龙嗣,恐怕真的有性命之忧!
否则,以秦明小心谨慎的性格,断然不敢当众对他如此不敬!
长孙皇后见拗不过李世民,只得无奈地点了点头,轻叹一声。
随后,她优雅地挽起袖口,露出洁白如玉的皓腕,搁到秦明面前的扶手上,柔声道:
“有劳贤侄了。”
言语间,长孙皇后在李世民看不到的角度,朝秦明眨了眨凤眸,递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秦明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随后深吸一口气,将手指轻轻地搭上长孙皇后的脉搏。
李世民僵硬地站在原地,双眼凝视着秦明的表情变化。
这一刻,他紧张到了极点,连大气都不敢喘,生怕惊扰到了秦明的诊断。
车厢内一时寂静无声,只剩下了车轮碾过路面的声音。
秦明闭目凝神,细细感受着长孙皇后的脉搏跳动。
很快,他的脸色便沉了下来。
饶是以他粗浅的诊脉经验,也已查探出长孙皇后确实怀有身孕,且脉象虚扶,气血两亏。
良久之后,
秦明终于缓缓收回手,睁开了眼睛。
他的目光凝重,先是与长孙皇后交换了一个复杂的眼神,这才转向面色惨白的李世民。
“贤婿,如何?”
李世民声音干涩,难掩恐慌。
秦明略作沉吟,缓缓道:
“婶婶近日操劳,肝气略有郁结...如今有身孕在身,不宜立即用药。”
“不如,先回府卧床静养,待孙院长回府之后,再共商调养之策!”
李世民闻言,神色稍缓,但依旧难掩内心的焦虑。
他紧握着长孙皇后的手,声音颤抖道:
“观音婢,你先歇息,切勿劳神。”
言语间,李世民绕回原来的位置,坐了下来,不着痕迹地将秦明挤到一旁。
秦明撇了撇嘴,心中腹诽不已:
[呵!好你个李二!还是一如既往的: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啊!]
念及此,秦明狠狠地瞪了李世民一眼。
但见其一副痛苦不堪的可怜模样,秦明最终将那些即将脱口而出的嘲讽,咽了回去。
长孙皇后将这一切收入眼底,向着秦明颔首示意,既是安抚,也是感谢。
随后,她温婉一笑,欣慰道:
“贤侄,有劳了。”
秦明勉强回了一个笑容,并未多言,但眼中却难掩担忧之色。
在他看来,长孙皇后如今的身体情况,已经糟糕到了极点。
秦明也不敢保证:长孙皇后能渡过此劫!
如今,只能将最后的希望,寄托在孙思邈身上。
“不行!”
李世民突然惊呼一声,猛地站起身,神情焦急道:
“朕心中实在难安,这便折返长安,亲自将护国真人请来!”
言罢,他不顾长孙皇后的挽留,大步朝车门走去。
临行前,他微微转头,扫了秦明一眼,沉声道:
“好生照料皇后,若有闪失,朕唯你是问!”
秦明闻言,终是忍不住斜了李世民一眼,冷哼道:
“哼,这还用你说!”
李世民没在意秦明的桀骜,而是深深地看了一眼目露担忧之色的长孙皇后,仿佛在说:
“观音婢,等朕回来!”
长孙皇后凤眸中噙着泪水,便欲起身,却被秦明眼疾手快地拦下。
“婶婶...”
秦明伸手按住长孙皇后略显消瘦的肩头,急切道:
“马车还在行驶,小心伤了身子。”
长孙皇后无奈之下,只能朝李世民微微欠身,低声道:
“妾身恭送陛下。”
李世民挤出一丝笑容,柔声宽慰道:
“放心,朕去去就回!”
言罢,李世民转身,拉开车门,冲了出去。
走出车厢后,他没有理会目露震惊的无舌,转而朝着护卫在侧的金吾卫中郎将曹冲,喝道:
“曹冲,备马!”
曹冲闻言,微微一愣,连忙抱拳,朗声道:
“末将,遵命!”
不多时,一支足有二十余人组成的轻骑,护卫着李世民,绕过秦家庄外的水泥环路,朝着长安城疾驰而去!
第二辆马车上,韦贵妃放下窗帘,微微转头,便迎上了三位姐妹探寻的视线。
她微蹙着秀眉,轻轻摇头,缓缓道:
“陛下带着一队金吾卫离开了,不知所为何事!”
燕德妃闻言,心中一紧,双手紧攥着锦帕,低声道:
“那咱们怎么办?”
“是在此等候陛下,还是直接回宫?”
杨淑妃则是柳眉紧蹙,贝齿轻咬下唇,接话道:
“可是,妾身想等愔儿参加完入学考试,再行回宫,否则妾身心中难安。”
此话一出,四位贵妃皆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她们何尝不想在秦府逗留到傍晚。
待到书院放学,临川公主(韦贵妃之女)等一众皇女回到秦府,听她们讲述一下书院内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