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退婚你提的,我当皇帝你又求复合 > 第783章 燥乱起

第783章 燥乱起

    清晨的天色,灰白一片。

    夜里的寒雾尚未散去,低低地笼罩在平阳城的屋檐与街道之间,仿佛一层阴沉的纱,将整座城池都罩在压抑之下。

    街道上空荡荡的,早已没有了昔日的喧嚣与人声。

    偶尔有几只流离的犬,在破碎的瓦砾堆旁翻找残羹冷炙,见到有人走过,呜咽一声便仓皇逃散。

    铺子大多关得死紧,门板斜斜地支着,仿佛随时都会倾倒。偶有半开的门缝里,露出一双怯怯的眼睛,却又立刻缩回去,像是害怕被外头的风声吞没。

    街口的空地上,留下的是昨夜慌乱逃难时遗落的行李、破布与孩童的木玩,散乱一地,再无人拾取。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灰败的味道。

    这,就是如今的平阳城。

    ——

    军营里,同样笼罩着一股压抑的气息。

    天色尚未大亮,便有探子快马加鞭,带着满身寒霜,自北门一路直入,翻身便跪倒在营帐之外。

    “报——!”

    他的声音因疾驰而嘶哑,却带着惊惶与急促。

    “启禀赵将军!探得敌军昨夜已在大营誓师,今晨一早,三十万兵马已整装待发!随时,便要开拔攻我平阳!”

    话音落下,帐中霎时一片死寂。

    赵烈端坐案后,面色霎时沉了下去。

    良久,他缓缓抬起头,望向探子,声音低沉:“确定?”

    探子额头冷汗涔涔,伏地不敢抬眼:“千真万确!末将亲眼所见,大营内旌旗林立,杀声震天。那三十万兵马,整齐如山,誓要踏破我城!”

    帐中,几名守军闻言,脸色顿时惨白。

    有人忍不住低声道:“三十万大军……我们怎能守得住……”

    赵烈闻言,眉头一拧,厉声喝道:“住口!”

    声音震得帐内一颤,众人立刻噤声,不敢再言。

    赵烈却没有立刻再开口,他只是低头,盯着案上的沙盘,久久未语。

    沙盘上,平阳城孤零零立着,南北两道城门如同薄薄的屏障,而外头插满的红色旗子,却密密麻麻,几乎将整座城包围得水泄不通。

    那就是三十万敌军。

    沙盘之上,不过是几根小旗,可赵烈心里却明白,那每一面小旗之后,都是万余真刀真枪的敌人。

    他长长吐出一口气,沉声问道:“城内的情况如何?”

    一名守军拱手而出,声音沉重:“启禀将军,如今除了老弱病残,城中百姓已经尽数逃亡。”

    听到这话,赵烈愣了一瞬,眼中的阴霾这才微微散去。

    他缓缓点了点头,唇角露出一抹苦涩,却带着些许释然的笑意。

    “好。”

    “总算……保住了他们。”

    帐中军士们一愣,显然未曾想到,在这等关头,将军听到“城中空虚”之言,竟还会露出这种神色。

    赵烈缓缓起身,背负双手,在帐中缓步而行。

    “城可亡,人不可绝。”

    “这些百姓,早已流离失所,燕门一破,便无家可归。如今好歹能逃得一条生路,便是我等最后的心安。”

    他顿了顿,目光陡然一厉,落在几名军士的脸上。

    “但老弱病残不可弃!”

    “既然年轻力壮者能逃,余下的老幼便由我军护送。能送多少,算多少!”

    “我赵烈不愿,也不忍,让这些人跟随我等,一起在平阳送死!”

    声音冷厉,带着斩钉截铁的决绝。

    军士们齐齐一震,眼神中浮现出几分敬畏。

    其中一人忍不住低声道:“将军,如今敌军压境,三日内必至,若此时还要分兵护送老幼出城,岂非自损守备……”

    话未说完,便被赵烈厉声打断。

    “守?!”

    赵烈猛然转身,双眸如炬:“三十万大军压境,你以为靠着我等残兵,还能守下去么?!”

    军士们心中一凛,低下头去,不敢再言。

    赵烈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沉郁,声音缓缓低沉:“我等拼死守城,不过是多争取一日、半日。是为了什么?!”

    “不是为了这座城!”

    “是为了城中的百姓!”

    他一步一步,走到军士们身前,声音如雷霆般轰响:“若百姓早已逃尽,若这些老幼也弃之不顾,那我等拼死守城,又有何义?!”

    “到头来,不过是一群无意义的枯骨!”

    帐中鸦雀无声。

    军士们皆低下头去,眼中闪过羞愧之色。

    赵烈目光逐一扫过,声音缓缓放低:“传我军令,分出一队人马,今夜便护送老弱病残出城。哪怕护不远,能护多少,便护多少。”

    “务必要让他们活下去!”

    说到最后一句时,他声音已然沙哑,像是压抑着胸口的悲意。

    ——

    命令传下去后,军营再次忙碌起来。

    一些军士立刻收拾干粮、皮囊,准备随时护送。

    另有军士去各处聚拢老人、病者、幼童,安置到一处,准备连夜启程。

    街巷之中,哭声与低声安慰交织。

    有白发苍苍的老人,紧紧攥着军士的手,泪水横流;有年幼的孩童,懵懂无知,只知道要离开熟悉的屋舍,依偎在母亲怀里小声啼哭。

    军士们一边忙碌,一边红了眼眶,却不敢多说,只是咬牙搬抬,安置这些脆弱的生命。

    ——

    赵烈站在营帐之外,望着这一幕,心中五味杂陈。

    他知道,这支队伍未必能走得太远。

    三十万大军开拔之下,大地将震动如雷,天南地北皆不再安全。

    可即便如此,他们也要试。

    因为这,便是他们此刻唯一能做的事。

    赵烈缓缓闭上眼,心头喃喃:

    “主帅,你若醒来,必会赞同我的决定吧。”

    “我们守城,不是为了死,而是为了让更多人活下去。”

    ——

    夜色渐渐笼罩。

    平阳城内,篝火点点,映照出一张张肃穆的面孔。

    护送老弱病残的军士们已然准备就绪,静候命令。

    赵烈负手立在暗影中,久久未语,心口压着沉沉的重担。

    他知道,真正的生死关头,即将到来。

    而他们所能做的,不过是用血肉,换取一线生机。

    清晨,薄雾未散,平阳城的天空呈现出一抹死灰般的颜色。

    街道空荡,昨夜逃难的百姓留下满地零乱的行囊和弃置的车辙,仿佛一道道伤痕,刻在城池的脊骨之上。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湿冷的气息,夹杂着焦灼的味道,仿佛整座城池都在屏息等待某个无法避免的结局。

    偶有几声婴儿的啼哭,从破败的屋舍里传出,很快又被母亲慌乱地掩住。

    老人们拖着佝偻的身躯,缓慢地在街巷中挪动,他们的眼神空洞,像是随时可能倒下,却又顽固地不肯离开。

    军营里,晨鼓声沉闷地敲响,却未能激起往日的肃杀与振奋。

    军士们披甲而出,一个个目光闪烁,神色恍惚。他们的脚步没有往常的铿锵,而是带着犹疑和迟缓。

    昨夜赵烈费尽心机,好不容易压下的躁动,在新一天的曙光下,又被彻底撩拨了起来。

    ——

    “听说了么?敌军昨夜已誓师,今日随时会开拔!”

    “真的假的?那可就是三十万大军啊!咱们这点人,能撑得住么?”

    “撑什么撑!你们没听说么?援军根本不会来了!朝廷早就弃了咱们,这平阳城就是个弃子!”

    “可昨日赵将军还说要护百姓……”

    “护百姓?百姓都逃得差不多了,还剩下几个老弱残兵。你我拼命守在这儿,不是白白送死么?”

    低声议论在军营中此起彼伏,像阴冷的风,从一顶顶军帐间掠过,吹得人心惶惶。

    ——

    这一切的源头,正是韩守义等人的小动作。

    此刻,他们几人聚在一起,神色各异,却都有一股幸灾乐祸的快意。

    梁敬宗压低嗓音,狞笑着说:“消息已经放出去了。兄弟们都传得欢快,‘援军不会来’的说法,怕是已经进了每个军士的耳朵。”

    杜崇武也眯着眼,轻轻摩挲着刀柄,语气里透着阴狠:

    “哈哈,赵烈这小子再能嘴硬,又能如何?人心一散,他一个人能守得住么?看着吧,用不了几日,军中就要乱了。”

    韩守义冷哼一声,眼神深沉而毒辣:

    “昨日,他当众驳我面子,让我下不来台。今日,我就要让他尝尝什么叫骑虎难下!三十万大军压境,他若要守,那便是带着弟兄们一同去死。可他若要退,又怎么向军中交代?呵,他自己给自己挖了个坑,如今下不去了!”

    梁敬宗凑上来,冷声道:“咱们是不是要再添一把火?光是‘援军不来’,还不够让人绝望。若能让他们彻底心凉,那才有意思。”

    韩守义目光闪过一丝寒芒,缓缓道:“那就传出去,说朝廷已经放弃北境,不会再管这里。说这城里不过是个弃子,留着只是为了拖住叛军脚步,换取朝廷喘息。到时候,咱们再推一把,看赵烈如何应对。”

    几人对视一眼,皆露出阴笑。

    他们想的不是如何守城,而是如何报复赵烈,如何在这乱局中保全自身。军士的生死,百姓的安危,在他们眼里,不过是棋子与筹码。

    ——

    流言比疾风还快。

    到了日上三竿,整个平阳城上下,几乎人人都在谈论同一个消息:

    “援军真的不会来了。”

    “朝廷放弃了咱们。”

    “这城,是个弃子。”

    消息越传越广,甚至有心怀叵测之人添油加醋,传得更加骇人:

    “陛下自己已经退回京城,根本不打算出兵救援!”

    “咱们拼死守城,不过是替朝廷挡刀。到头来,谁还记得咱们?”

    百姓们本就惶惶不安,如今更是心如死灰。街头巷尾,哭喊声不绝。有人拖家带口,硬是要冲到城门口,央求开门逃难。

    而军士们,心头的最后一丝坚持,也被这些话击得摇摇欲坠。

    “援军不会来了……咱们真要死守么?”

    “我不想死,我家里还有娘子,还有孩子……”

    “要不……趁乱逃出去吧。”

    军心动摇,怨声四起。赵烈苦心营造的坚持与信念,顷刻间被流言击得粉碎。

    ——

    这一切,很快传到了赵烈耳中。

    他立在营帐中,脸色铁青,拳头死死攥着,青筋暴起。

    “韩守义!”

    他低声咆哮,眼神如刀,几乎要将那名字刻进骨髓。

    “你们……竟敢在此时挑乱军心!”

    身旁的亲信急声道:“将军,军心动摇,若不立刻处置,恐怕……”

    赵烈闭上眼,深吸一口气,胸膛剧烈起伏。

    “我知道。”

    “可现在若动他们,军中立刻会炸开。那些与他们交好的士兵,一定会反叛。敌军未至,咱们先自乱。”

    “可若不处置,他们必然继续作乱!”

    赵烈沉默良久,终究只是长长吐出一口气。

    “忍。”

    “此刻,唯有忍。只要还能守,就不能让军心彻底崩塌。”

    他声音低沉,带着撕裂般的痛苦。

    这不是战场上的厮杀,而是比刀剑更可怕的较量。人心的动摇,比敌军的攻势,更致命。

    ——

    而城中,气氛已经彻底变了。

    清晨的冷风吹过街巷,夹杂着百姓的哭喊、军士的低语、老者的叹息,汇成一曲沉重的丧歌。

    平阳城,在这一日清晨,失去了最后的宁静。

    它成了一座被流言与绝望撕裂的孤城。

    所有人都在等待着——敌军踏来的那一刻。

    傍晚时分,天色昏沉。

    厚重的乌云像被墨汁浸透,低垂在平阳城的上空。远方传来沉闷的雷声,仿佛天地都在为这座孤城的命运而哀叹。

    城头的烽火台上,火焰摇曳不定,映得军士们的脸色愈发惨白。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压抑的气息,仿佛连呼吸都变得沉重。

    ——

    军营之内,更是乱象丛生。

    白日里流言四起,早已将军心动摇殆尽。到了这阴沉的傍晚,躁动的情绪彻底压不住了。

    有军士抱怨道:

    “朝廷弃了咱们,援军绝不会来!咱们留下来,就是白白送命。”

    有人愤然附和:

    “是啊!凭什么要咱们替他们去死?要死也是那些高官去死!”

    更有人低声咒骂:

    “赵烈他自己要立功,就自己上去拼命,凭什么拖着弟兄们一块陪葬!”

    这些议论声一层层扩散开来,像是火星落在干草上,迅速燃烧成一片燎原之势。

    士卒们三五成群聚在一起,神色不安,情绪焦躁,眼神中带着恐惧与愤懑。他们盯着军帐深处的灯火,心头不断涌现出疑问:——赵烈究竟想干什么?

    ——

    此时,韩守义、梁敬宗、杜崇武三人正站在营帐之外。

    夜色将至,他们的神情却阴冷而兴奋。

    “时候到了。”韩守义压低声音,目光森冷。

    “白日里的流言已经够了,现在军心正乱,咱们再去逼他一把,他就算有天大的能耐,也下不了台。”

    梁敬宗嘿然一笑:“弟兄们的情绪已经到极点了,只要咱们挑明几句话,他们必然哗然。赵烈再嘴硬,也压不住局面。”

    杜崇武舔了舔嘴唇,声音低沉:“哼,他不是斩了我兄弟么?今晚,我要让他知道什么叫以命抵命!”

    三人对视一眼,心中已然有数。

    他们带着数十名亲信军士,大摇大摆走向大帐。亲信们神情阴鸷,手紧紧压在刀柄上,仿佛随时准备撕开帷幕,将这场“对峙”推向最凶险的境地。

    ——

    大帐中,赵烈正伏案而坐。

    昏黄的灯火映着他满是疲惫的面容。额角的青筋隐隐鼓起,眉心紧锁,仿佛压着万钧重担。

    “援军……”

    他低声喃喃,眼中闪过一抹茫然。

    探子一日一日传回消息,却始终没有半点援军的影子。大尧廷中,究竟在做什么?难道真要放弃平阳?

    他抬眼望向悬在案几上的地图,目光一寸寸滑过城池、关隘,最终落在“平阳”二字上。心口似被铁锤重重击了一下,闷得透不过气来。

    这时,忽然传来一阵嘈杂声。

    赵烈眉头一皱,猛地抬头。

    “谁在外头喧哗?”

    还未等亲兵回应,帷幕已被一把掀开,数道人影大步踏入。

    为首的,正是韩守义!

    ——

    “赵烈!”

    韩守义一声低喝,语气中带着压抑不住的怒火。

    赵烈冷冷起身,目光凌厉:“韩守义,你带这么多人闯进本将军营,所为何事?”

    “为何事?”梁敬宗冷笑一声,阴鸷的眼神扫过大帐。

    “赵将军难道心里没数么?”

    杜崇武更是大步上前,指着赵烈厉声道:

    “你明知道援军不会来,还逼着弟兄们死守!你究竟安的是什么心?!”

    “对啊!”韩守义紧跟着高声喝问,声如雷霆。

    “你不会是想步你的主帅沈铁崖的后尘吧?拿着弟兄们的命,去换你自己的功绩!”

    话音一落,帐外守候的军士顿时骚动起来。

    “是啊!沈将军当年不就是那样么?结果呢?立功的是他,死的是咱们!”

    “赵烈,他不会真是这么打算的吧?!”

    “咱们拼死拼活,最后不过是人家升官发财的垫脚石!”

    议论声一波波涌起,压过了风声雷声,直直冲入赵烈耳中。

    ——

    赵烈脸色铁青,目光森冷。

    “住口!”

    他猛地一掌拍在案几上,厚重的木几猛然一震,茶盏跌落在地,摔得粉碎。

    军士们被这一声喝斥震住,但更多的却是愤懑与不安。

    “赵烈!”韩守义冷声喝道,寸步不让,“你若真有本事,那便一个人去拼命!别拖着弟兄们一起陪葬!你要是死了,朝廷还能记你是忠臣烈士;可弟兄们呢?他们死了,只是无名的枯骨!你敢说不是如此?”

    此话一出,军帐之中再度哗然。

    “是啊!朝廷才不会记得咱们的名字!”

    “拼命守城有个屁用?援军不来,咱们撑死也就是死路一条!”

    “将军,你若真是为了弟兄们好,就该带大家撤退!”

    “撤!撤!撤!”

    喊声此起彼伏,从帐内传到帐外,很快汇聚成一股浪潮,压得人心浮动。

    赵烈站在众人面前,胸口起伏,双拳紧握。

    他看着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想起这些人曾在沙场上与自己并肩厮杀,想起他们的血汗与牺牲,如今却被流言蛊惑,转而质问自己、逼迫自己。

    心头涌上的,不是愤怒,而是撕心裂肺的悲凉。

    “你们……”

    他声音嘶哑,眼神中闪过一抹痛苦。

    “你们当真以为,本将是那样的人?”

    然而,回应他的,却是此起彼伏的喊声:

    “撤!撤!撤!”

    “我们不想死!”

    “赵烈,带我们撤军!”

    喊声愈发激烈,甚至有人抽刀出鞘,重重砸在地上,刀刃震得嗡嗡作响,像是一记无声的威胁。

    军心,彻底乱了。

    ——

    赵烈缓缓抬起头。

    昏黄的灯火下,他的面庞苍白如纸,眼神却冷得如刀锋。

    他望着韩守义三人,望着那些被鼓动的军士,心底涌上一股难以言喻的孤独。

    原来,他已被逼到了如此境地。

    孤军,孤将。

    四面皆敌,连自己麾下的士卒,都成了动摇的刀刃。

    ——

    而此刻,城外的阴云更低,雷声愈发沉重。

    似乎在预示,这座孤城,正迎来风暴前的最后宁静。

    营帐外,夜幕渐沉,风声带着阴冷,仿佛随时会割裂这座城的寂静。

    距离大帐不远的一处暗角,两道身影静静隐在黑暗之中。

    火光透过帷幕缝隙泄出,里面的吵闹声清晰传来。

    铁拳满脸涨红,双目喷火,青筋一根根鼓出,拳头紧握,关节因用力而发白。

    “陛下!”

    他咬牙切齿,声音压得极低,却仍止不住胸口翻涌的怒意。

    “这些狗东西!竟敢在这时候逼赵烈?!”

    “韩守义!梁敬宗!杜崇武!……一群废物!在战场上败得一塌糊涂,如今还敢回来挑唆军心!该死!真该当场宰了他们!”

    铁拳说着,整个人已然绷紧,像一头随时要暴起的猛兽。他的手紧紧扣住腰间的刀柄,仿佛下一刻就要冲出去,将大帐之中的闹事之人一刀一个斩于刀下。

    可他刚要动,身旁的萧宁伸手,按住了他的手腕。

    “陛下——”铁拳转过头,眼中满是血丝与急切,“您还拦我?眼下再不制住他们,军心就彻底乱了!赵烈一个人,压不住的!”

    萧宁面色冷峻。

    他静静望着那片鼓噪的帐篷,眼神沉如深海,任由铁拳的怒火在身侧燃烧,却岿然不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