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 第2275章 超低战损,银子砸出来的

第2275章 超低战损,银子砸出来的

    “你们觉得呢?”

    洪承畴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了一句。

    众将陷入沉思之中,伤亡数据只有几路统帅最清楚,诸如南线的洪承畴、北线的虎贲卫指挥使魏阳知道各路的全部数据。

    武骧右卫指挥使孙应元、甘肃镇总兵崔玉明也只是知道各自队伍的伤亡,更别提下面的指挥佥事、千户之类的了。

    之所以这么严格的保密,主要是因为此次行军途中的凶险,容易影响军心。

    好一会儿后,朱童蒙再次出声:“末将看过一些记载,到大玉兹的时候又和叶斯穆汗等人做了一些了解,知道这其中的凶险,末将以为到一成半到两成左右。”

    洪承畴从桌上抽出一张纸张递了过去,继续道:“我们北线从阿克苏出发时是五万四千四百二十六人,抵达新源时有四万九千一百一十七人,

    非战斗减员五千三百零九人,其中直接死亡三千七百三十七人,其余原路返回的一千五百七十二人,这些是否能安全返回是未知的。

    另外,从新源一直到特克斯一带的清理和战斗,战死将士六百七十六人,伤一千两百二十一人。

    北线总计死亡将士四千四百一十三人,伤两千七百九十人。”

    “南线出发时五万七千七百六十五人,抵达特克斯时五万一千六百一十一人,

    非战斗减员六千一百五十四人,其中直接死亡四千三百二十一人,一千八百三十三人原路退回,生死未知。隘口这边战斗阵亡两百二十九人,伤七百三十七人。

    南线合计阵亡四千六百人,伤两千五百七十人。”

    “南北两线合计死亡九千零一十三人,伤六千三百一十人。”

    嘶……

    不止是朱童蒙,众将都纷纷倒吸了一口凉气,眼中满是震骇之色。

    尤其是朱童蒙,整个人都呆愣住了。

    正面对决中军士伤亡只有几百人这很正常的,因为敌人火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明军一方那是准备了灭国级的数量,大量爆炸火器覆盖之下什么骑兵都是白搭。

    他震惊的是翻山越岭千余里行军路上的伤亡,远远超过了他的担忧。

    从大玉兹冬盘营驻地到隘口这千余里中,他们经历了太多的事情,暴雪、大风、沼泽、冰裂等等,死亡超过了八九千人。

    在数据上和大明这边差不多,但你要知道大玉兹这边走的基本都是平地,偶尔有一些山也都是几百米高,

    相对于明军两线都要攀爬几座千米以上的山峰来说,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而且大玉兹只有五万余人,且都是世代生活在这边的,早就习惯了这边的严寒气候,而明军则是有十万余人,七成以上都是中原腹地的,从未经历过极寒条件。

    所以这个伤亡数据才会让他无比的惊讶。

    他从叶斯穆汗的口中得知,这个季节南北两路行军历史上也有几次,最起码得伤亡六七成以上、甚至九成以上,即便是大明做了很多准备三四成伤亡也是有可能的。

    他之所以说一成半到两成也是照顾几位统帅武将的情绪,以及……一丝丝的期盼。

    伤亡大一些,只要能将卫拉特四部主力给干掉,也是值得的。

    但没有想到,伤亡远比他想的小的多,算下来不足一成,何等的夸张。

    “朱总兵,您从嘉峪关直接去了大玉兹的部落,不清楚我们在阿克苏这三个月的准备,您要是知道我们为了此战的准备你就明白这个伤亡是正常的。”

    孙应元出声了,惊醒了错愕的朱童蒙,而后快速将大军的准备讲了一遍,并且最后做了总结。

    “此上种种准备合计耗费白银四百五十万两,平均每名军士四十两左右,这还不算上三个来月的天天顿顿的牛羊肉等等,若是算上,那就得再加个五十万两以上。

    而且还是成本价,若是按市面价算,至少要翻一倍。

    所以才有了这么低的伤亡,实属正常。”

    我艹……

    朱童蒙再次被震住了。

    这简直是不要太豪横了。

    奢侈、太他妈的奢侈了。

    如果只是四十两白银的数据不够直观,那来个对比就清楚了。

    大明武将的铠甲种类繁多,价格自然也是不同的。

    正六品的百户以精制布面甲为主,少数如腾骧四卫的百户在布面甲的基础上,在手臂等处增加锁子甲,工部成本十五两到二十两之间。

    正五品千户以精制布面甲为主,辅助锁子甲和臂手,极少数精锐千户配备简易山文甲,工部成本四十两以上。

    正三品指挥使,以山文甲为主,辅以豪华布面甲和金漆铁甲,工部成本百两以上,数量工匠得耗费半年以上。

    而总兵之流,基本都是御赐山文甲和定制豪华甲胄,价格至少三四百两以上。

    也就是说,此战所有西征军士在军需物资上耗费的和一个千户的铠甲所需一样,换句话说,这十余万将士耗费的银两可以人均一件精制布面甲和锁子甲与臂手。

    如果大明有十万这种铠甲装备的军士,携带千余辆战车,加上一名善战武将,有没有火器不重要,能直接硬扛同等数量的草原骑兵。

    别说是在狭窄山谷、沼泽、森林、河流旁、坚固的桥头堡等特殊地形了,就算是在一马平川的地形也能对抗。

    骑兵战力主要体现在机动性和冲击力上,机动性主要是自由选择进攻的时间、地点和方向,能能进行大范围迂回、侧翼包抄、背后突击,或是在战局不利时迅速撤离。

    冲击力主要体现在战马高速冲锋产生的恐怖冲击力,带动兵器伤敌,长矛和骑枪、破甲箭等伤敌,战车就刚好克制了骑兵的冲锋。

    由此就能看出此次西征军士军需上的夸张了。

    当然了,这种情况几乎不可能出现,一套精制布面甲和锁子甲与臂手的制作时间极长,哪怕是工部和兵部工匠齐上阵,材料齐全,没有三五年时间都搞不定。

    话又说回来,如果能一次性投入四五百万白银作为赏赐且能足额发放到军士手中,有没有锁子甲等等无所谓,照样能干翻敌人。

    你以为‘明军不满饷,满饷不可挡’这句话只是一句简单的调侃吗?

    不,那是现实的写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