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我,孙山,科举 > 第1395章 小肥妹天庭饱满地阁方圆,耳白过面

第1395章 小肥妹天庭饱满地阁方圆,耳白过面

    孙山很好奇摊主为何这么沙胆“晒冷”?

    摊主肯定不会说看你像农民头,农民不骗农民,从而全部赊账购买肥料了。

    摊主笑吟吟地道:“大人,我活了几十年,你是我见过最为百姓做事的父母官,大人,跟着你走,准没错。”

    孙山乐了,也知道摊主为何敢于“闯为先”了。

    就这说话的艺术,说话的情商,他不成功,谁成功呢。

    甭管是真话还是假话,起码当事人孙山到后,心情舒畅。

    比孙山更激动的是孙伯民,整张黝黑又皱皮的老脸像朵菊花一样绽放地笑起来。

    乐呵呵地说:“老乡啊,你说话太客气了。这些都是犬子该做的,不值得你这样夸赞。”

    摊主不知道孙伯民是谁,不过见他黑黑实实,憨厚淳朴的模样,就知道是耕田佬。

    经过桂哥儿的翻译,摊主一惊,一喜。

    惊的是知县老爹竟然这么淳朴,一点也不像有钱的主。

    喜的同样是知县老爹淳朴,气质像农民。

    正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知县老爹都那么淳朴至善,儿子也不会差到哪里去,跟着孙大人走,一定不会错。

    摊主欢喜地道:“老太爷,草民胆敢请教,你是怎么养儿子的,竟然养得如此出息。”

    孙伯民一听,更是笑得合不拢嘴。

    在他平凡的一生,碌碌无为,一事无成。幸好生了个聪明仔,不用愧对列祖列宗。

    夸儿子比夸自己更是高兴。

    只可惜碍于语言不通,要不然孙伯民肯定和摊主讲个三天三夜的养儿经,好让大家知道他是怎样养孩子,为何养得如此能干。

    当然具体怎样养,孙伯民也不懂,反正孙山成功了,孙伯民怎么说,外人都会信服。

    短暂的停留后,孙山一伙人继续前行。

    沿着官道,时不时见百姓正在收割谷子。

    孙山瞧了瞧天气,庆幸地说:“张师爷说了,这些天老毛腿不疼,看来一直是好天气。”

    孙伯民立即回答:“山子,你放心,我已经问过张道长了,他也说好天气。只要不偷懒,趁着大太阳,一定能把地里的谷子收割完,晒完。谢天谢地,老天爷赏脸,百姓能混上口饭吃了。”

    顿了顿,补充道:“张道长是有本事的,说七天内停雨就停雨,说七天后内不下雨就不下雨,是个有道行的,跟杨算命一样有本事。”

    孙山疑惑地看着孙伯民,皱着眉头问:“阿爹,你什么时候找过张道长的?”

    为何他不知道的?孙伯民人生地不熟就算了,语言不通,平日只在衙门活动,偶尔就跟着护卫到试验田干活。

    想不到这么快就跟张道士勾搭上了?

    孙伯民当然不会说是苏氏领着他去找张道长,算云姐儿何时给老孙家生慈姑丁的了。

    支支吾吾地说:“就前几天,你要出行,我和你娘就去找张道长问问气候。”

    顿了顿补充道:“汪嬷嬷和大头狗跟我们一起去的,你放心,我们有伴才去的。”

    孙伯民和苏氏渴望抱孙子,重金找上张道士求孙子。

    张道士怎么说了?

    孙伯民和苏氏听得迷迷糊糊,也听不出何时有孙子。

    只不过张道士见到小肥妹后,嘴巴夸个不停,说小肥妹有福气的,天生的好命,是个机灵小姑娘,会给家里带来弟弟。

    让他们夫妻俩耐心等候,如今还未抱上孙子,只是时候未到,迟早都会抱上的。

    张道士还说他们夫妻俩福泽深厚,知善之家必有余庆,将来金山银山,大富大贵。

    还说小肥妹天庭饱满地阁方圆,耳白过面,旺父亲,旺弟弟,更旺夫君。

    孙伯民和苏氏听到后大喜,主要听到小肥妹旺父亲,旺弟弟。

    特别是“旺弟弟”,岂不是说明离抱孙子不远了?

    张道士有没有本事不知道,但“察言观色”的本事是一顶一的好。

    瞧瞧孙伯民苏氏俩老口子,把小肥妹养得白白胖胖,证明那一个疼,如果不疼,就养不出这款肥小妹了。

    当然好话需要钱地拼命输出,这叫投其所好。

    更何况据衙门官太太们之间的传言,苏氏出了名的疼孙女,丝毫没有重男轻女,走到哪里带到哪里,眼珠子盯得那一个紧,害怕摔倒跌倒。

    张道长想也不想地把小肥妹夸成一朵花,好让苏氏多捐些供养钱。

    城隍庙最需要,最喜欢这种“封建迷信”的官太太,富太太。

    孙山依旧狐疑地看着孙伯民,不过应该没什么事,要是有汪嬷嬷肯定第一时间汇报。

    汪嬷嬷是孙山最重要的情报头目,没汇报,证明无关要紧。

    要是汪嬷嬷知道孙山这么想,肯定会说:老爷,虽然我身为你的细作,但我是从何家出来的,关乎小姐的子嗣问题,肯定站在小姐这边。

    老夫人和老太爷求孙子之事,肯定不会向你汇报,免得你也跟着心急起来。

    毕竟二十好几,还未有慈姑丁传香火,老爷你平日虽然不说,但肯定也好心急。

    是小姐对不起你,所以轻易不能提起,害怕提起小姐会遭罪。

    如果孙山知道汪嬷嬷这么想,肯定骂她想太多了。他哪里表现出急需慈姑丁?一个小肥妹已经难搞了,再来一个,更是头疼了。

    孙山一伙人走了一天一夜,夜幕降临,便找个村子落脚。

    护卫们早就有经验了,熟门熟路地找上村子祠堂过夜。

    虎鸣好奇地东张西望,问道:“义父,平时你出去巡视,也是这样住的吗?”

    官大人出行不是“乘肥马,衣轻裘”的吗?

    怎么义父出行穿得像个老农民,住得更是简陋呢?

    这简直颠覆了虎鸣在书上读到文章的认识。

    孙山摸了摸虎鸣的小脑袋,笑着说:“好虎鸣,咱们当官的,能不给百姓添麻烦就不要给百姓添麻烦,知道不?咱们当官的最重要为百姓做事,而不是欺压百姓。”

    顿了顿,继续说:“好虎鸣,莫要忘记自己的身份,我们从农家出来,就算当官了,依旧是个耕田佬,不要忘本,不要忘记自己的来处。

    我们和那些出身富贵的子弟不一样,我们更懂得农民的苦,不能因为考取功名,身份变了,就把自己的来处忘记了。”

    虎鸣似懂非懂地点头说:“义父,孩儿现在不是很懂,我先把你的话记在心里,将来一定会懂。”

    孙山不由地笑了笑,真是个诚实的好小子,不会不懂装懂。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