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山顺便把德哥儿抛下。
德哥儿傻眼了,指了指自己,不敢置信地问:“山子?你这是什么意思?你是叫我留在作坊?”
孙山无比认真地点头:“对,你留下来,熟悉一下鸟粪肥料生产的过程。”
顿了顿,补充道:“不仅要熟悉,还要亲自上手干活。”
指了指王柑华说道:“王管事也一样,鸟粪肥料制作的每一道工序都需要亲手干,不仅要会干,更要熟悉干。”
又指了指孙定南,孙大朗,孙二杰:“他们也一样。”
德哥儿不乐意了:“山子,我又不是卖鸟粪肥料,我是卖粮的,怎么也要留在作坊?”
这,这也太离谱了吧?虽然庄稼需要肥料滋润,可又不是卖苗子,他是卖果子的,哪里需要熟悉鸟粪。
德哥儿高度怀疑孙山是在整他,看他不顺眼,强行把他留在只有鸟拉屎的作坊做苦力。
孙山两手一摊,冷冷地道:“卖粮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就难。你不熟悉粮食是如何生产的,怎么卖粮?”
德哥儿不服气地说:“山子,我早就熟悉了,我又不是没种过地。”
顿了顿,继续说:“山子,说真的,小时候我下地的次数比你还多,我比你还熟悉怎么种地哩。”
孙山指了指鸟粪肥料说道:“我们沅陆县的谷子跟外面的比,特别不一样,我们的谷子是用鸟粪来壅田的。你不熟悉鸟粪怎么变成肥料,到时候别人问起,如何回答?”
德哥儿不认同地说:“山子,使用鸟粪还是牛粪人粪,谷子都一样的。前两天才吃过村长家的新米,没啥不一样。”
忽然想到什么,立即改口道:“山子,说真的,经过鸟粪壅田的谷子比咱们孙家村的还难吃哩。哎呦,拉出去卖,也不知道能不能卖上价格。”
也不知道小牙子阿爷做饭难吃,还是本来沅陆的大米难吃。
反正德哥儿无比怀念黄阳县的米饭,当然也怀念岳父家的饭菜,比在沅陆县的好吃多了。
孙山懒得跟德哥儿废话,因为每讲一句,德哥儿能顶十句。
像他这种上位者,有时候根本不需要讲大道理,直接下达命令就可以。
挥一挥手,冷冷地说:“让你留下就留下,好好干活,好好熟悉工序,哼,我会考核的,要是不过关,你和你爹直接回孙家村,我另找他人做买卖。”
指了指身边的护卫,一溜烟的汉子,个个都是精心培养的。
孙山大言不惭地道:“我身边的人才多的是,多你一个,少你一个,完全没影响,要不是看在一场亲戚份上,我才不会用你。”
德哥儿紧紧地捂住胸膛,连连后退几步,震惊地看着孙山,懦懦地说道:“山子....你....我,.....”
孙定南站在孙山身边说道:“阿德,听老爷的话。别忘了老爷是漳州府第一进士,他想的肯定比你周到,让你留下来,就留下来。话少说,事多做,阿德,好好干活。”
孙大力跳了出来,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看着德哥儿:“德仔,老爷说得对,要不是看在一场亲戚份上,老爷才不用你。这是老爷给你机会,别人想要都没机会,哎,争气些。”
孙黑炭悄摸摸地靠近孙山,恳求到:“老爷,阿德不留下来,我留下来,你看我行不行?”
为了表示自己很行,补充道:“老爷,我现在沅陆话会说,官话也挺熟悉,字也认识了很多,至于写,我会慢慢练习。老爷,不如让我留下,好不好?”
孙草根汲汲地往前走几步,毛遂自荐:“老爷,我也行,不如让我留下。”
瘦田没人耕,耕开有人争。
德哥儿不耕,有的是人耕,孙家护卫争先恐后地要留下,取替德哥儿的位置。
德哥儿:........
最后德哥儿还是留下来,因为不留下来,会被孙山打包回孙家村。
为了发财,忍,忍,忍!
临走前,村长和小牙子阿爷担了一箩筐山货给孙山。
有晒干的香菇,笋干,山茶叶,鱼子干,蜂蜜,还有山果子等等。
小牙子还送了一只沙鹅给孙山。
小牙子脆生生地说:“大人,这次给你送沙鹅,下次我给你送青头鸭。”
顿了顿,天真无邪地说:“要是有野鸡,也给你送野鸡。”
之后叹了一口气道:“可惜我不是大人,捉不到野鸡。”
孙山嘴角抽了抽,想当初是扑野鸡高手,轻轻松松就能拥有野鸡,小牙子羡慕不已。
孙山哪里会要村民的东西,摆了摆手:“你们有心了,这些东西我不能要,你们拿回去吃了或者拿去换铜板。”
村长摇头摇得像拨浪鼓:“大人,这些东西不值钱,山里有的是。大人莫要嫌弃,农家山货虽然不是山珍海味,但味道不错。大人,因为有你,我们村才能吃得上饭,不用饿肚子。大人,可惜你要早早回去,要不然还能到山里捡多些。”
孙山看着热情的乡亲,感动得不要不要的。
还是拒绝:“村长,你们的心意我心领了。只是做官有做官的准则,不能拿百姓的一针一线,一个铜板。这些东西我不能要,你们拿回去。”
孙山要走面上“清廉路线”,在外得要好好维护形象。
今日拿山货,说不定明日抄家产。
为了保持初心,自始至终,得要对自己严厉些。
村民睁大眼睛看着孙山,就没见过不拿百姓东西的官员。
孙大人说的话,他们怎么听不懂的?
孙大人是真的不想要,还是觉得东西太低微,不配送给他?
孙山哪里知道村民想什么。
冷酷无情地拒绝:“村长,以后莫要送东西给我,你们把日子过好,就是对我最大的回报。”
村长努了努嘴,想说什么。
孙山不给机会,快速坐上马车,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
不是孙山不想要村民的东西,而是要从做官的那一天养成不拿百姓东西的好习惯。
何况百姓的东西能值多少钱?
还不如找富贵人家要。
嘿嘿,劫富济贫才是正确的做官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