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朝古人一声叹息。
    英雄总是命运多舛。
    还好是华夏撑过了那段艰难岁月,历经风雨终见彩虹。
    刘长春也算是能够善终。
    ......
    【也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同年7月,亚洲飞人出生。】
    【仅仅一年后,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华夏摘下了历史上第一块奥运金牌。】
    【2008年8月8日,那个昔日仅有六个人的代表团,此时已经壮大至639人。】
    【我们再也不用,远赴万里,单刀赴会。】
    【而是在自己的家门口,迎接八方来客。】
    【早在1908年,就有人在《天津青年》杂志,发出了著名的“奥运三问”。】
    【华夏何时能够派运动员去参加奥运会?】
    【华夏的运动员何时能够得到一块奥运金牌?】
    【华夏何时能够举办奥运会?】
    【历经百年求索,三问皆有答案。】
    此时,弹幕弹出。
    “泪目了!热泪盈眶。”
    “看完喉咙哽咽,为我们曾经的战火纷飞,抛头颅洒热血,也为如今的盛世华夏。”
    “刘长春第一次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华夏虽败犹荣!”
    “我多么希望他能看到华夏第一次夺金!”
    “我还希望他能看到08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
    各朝古人瞬间感到格外欣慰。
    他们看完这个视频何尝不是饱含热泪。
    刘长春的精神,后继有人!
    当华夏的五星红旗在当年刘长春黯然离去的体育场上空高高飘扬。
    仿佛在向世界宣告,华夏这个东方的古老民族,一直都在不甘落后、奋力追赶。
    华夏,正在崛起!
    ......
    此时下一个视频悄然播放,正是弹幕提及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这是华夏被嘲笑得最狠的一次,却也是最争气的一次。】
    【华夏人最伟大的一晚,如今再看依旧感动。】
    ......
    视频的序幕缓缓展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北京申奥成功的珍贵历史片段。
    国际奥委会主席的声音沉稳又有力,他清晰地宣布:“Beiiing!”
    这一刻,无数国人情不自禁的站起身来,整个会场瞬间被一阵震耳欲聋的欢呼声所淹没。
    他们喜极而泣,互相拥抱,大声呼喊:
    “赢了!北京赢了!我们赢了!”
    【2001年7月13日晚,北京成功获得了奥运会的举办权。】
    【这一刻,华夏人等了整整十年。】
    ......
    各朝古人也被华夏后人的激动所触动。
    他们深知,华夏能获得奥运会的举办权,一定极其不易。
    国人等了十年,这背后,一定蕴藏着无数人的艰辛与付出。
    遥想当年,华夏首次参加奥运会时,仅有刘长春一人,带领着六人团队。
    经过七十年的不懈努力,华夏从被列强侵略的屈辱中崛起,到成功驱逐了侵略者,逐渐从积贫积弱、一无所有到如今的科技强国。
    曾经遭受百年屈辱的华夏,在全世界的面前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而华夏成功获得了奥运会的举办权的意义,非同小可!
    华夏,有能力举办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体育赛事!
    华夏,即将向世界展示自己的风貌!
    各朝古人,此刻都感到由衷的骄傲。
    ......
    【然而,此时外国媒体却嘲笑,华夏那么落后,怎么可能办好奥运,就等着出丑吧。】
    ......
    嬴政的嘴角微扬,露出一丝玩味的笑意。
    经过长时间观摩这些天幕上播放的视频,他已经明白后世那些国家的手段了。
    他们总是惯用舆论手段,对华夏进行嘲笑和贬低。
    然而,无数次证明,他们所谓的嘲笑和质疑,最终都变成了自取其辱的尴尬。
    嬴政心中早已有了定论。
    华夏举办的开幕式,必定前所未有,震惊世界!
    ......
    【北京奥组委没有任何回应,而是暗自下定决心。】
    【要办好奥运会,要办最好的奥运会,要在全球70亿人面前,呈现一场史无前例、美轮美奂的开幕式!】
    ......
    各朝古人点点头。
    华夏自古以来就是低调谦逊的民族。
    外界的不屑和质疑,只会激发华夏要做到最好的决心。
    最后,用事实狠狠地打他们的脸。
    ......
    【第一个节目,就难倒了导演团队。】
    【导演想让全世界的人一看到节目,就想到,这就是华夏!】
    ......
    永乐年间。
    朱棣一脸沉思。
    若是要让人一看到就知道,这就是华夏。
    是天地大美的华夏、是底蕴深厚的华夏,是神采奕奕的华夏,是魅力四射的华夏。
    那简直是数不胜数。
    毕竟华夏几千年的文化底蕴,传承下来的无论是物品还是精神,都足以令人叹为观止。
    他低声喃喃自语。
    “能代表华夏的,可太多了。”
    “不知开幕式会呈现什么?”
    朱瞻基思考了一会,突然眼前一亮。
    “我猜是瓷器!”
    “那些外国使者,对瓷器可是太喜欢了。”
    “若是让人穿着颜色类似瓷器的衣物,最好选用我们华夏独有的丝绸,就是最完美的组合。丝绸,也是外国人极其喜爱的。”
    “待她们跳舞时,一定会让人耳目一新,毕生难忘。”
    朱棣听后,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的光芒,微微点头表示认同。
    随即期待的看向天幕。
    ......
    【要体现华夏的韵味,同时注入创新的元素。】
    【有人提出了击缶而歌。】
    【然而,缶作为史书中记载的一种古老乐器,没人见过,更没有人听过,只能凭感觉找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