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三国:某乃岳飞,开局助丞相镇守 > 第585章 吴国的选择

第585章 吴国的选择

    魏景初三年(239年),四月,大将军曹真病逝。

    其长子曹爽继承其爵位,为追思其功,魏帝曹芳下诏分封其其余五子为列侯。

    然而,曹真一死,满宠年迈,魏国对吴防线统帅空缺。

    按理讲,这次怎么轮都应该轮到司马懿了。然而,司马懿此时正在长安驻扎,一面收拢雍州残余未降蜀魏军,一面准备应对蜀国大军,实在是分身乏术。

    最终经四名辅政大臣商议得出,令新任豫州刺史,镇南将军,毌丘俭来暂时接管对吴战线。

    其实,若是按资历来讲,原豫州刺史,刚刚迁任征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的王凌,更有资格做这个统帅。

    然而,四名辅政大臣在商议之时,多少有考虑到其与刚刚降蜀的郭淮的关系,便指派了毌丘俭。

    ... ...

    吴国,朝堂之上

    自上次大战之后,吴国朝堂之中倒是安稳了不少。

    吕壹被斩之后,中书典校郎减少了很多对朝中重臣的监视,冤假错案直线下降。

    孙权为了表示之前构陷朝臣之事,全为吕壹一人之锅,与他无关,还特意找了中书郎斥责了诸葛瑾、吕岱、朱然、步骘四人。概因这四人没有劝告自己,令自己被奸臣蒙蔽,令忠臣寒心,自己对他们表示很失望。

    诸葛瑾四人能说什么,纵使有一肚子反驳的话,也只能默默接下这口飞来的大锅。

    吴国朝臣又不傻,大家心里都跟明镜似的。但既然孙权已经做出表示,谁又能说什么呢。

    毕竟人家是陛下,他们还是要继续为吴尽忠的。要不还能反咋的啊?

    不过,吴国朝堂虽然稳定住了,但是之前与魏国那一战,令吴国元气大伤。

    如今,孙权每次朝会的主题都是休养生息,并且祈祷蜀魏两国不要想起自己。

    “陛下,曹叡刚死,新帝年幼,蜀国伐魏,又恰逢曹真死了,魏国江淮一带的防线必然有所松动。此乃千载难逢之机,逊请命,率大军北上夺回濡须口。” 陆逊抱拳请命道。

    孙权并没有做出回应,因为他心中另有考量。

    如今蜀国已今非昔比,吴国若是在其伐魏之时抢夺江淮之地,必然会分走部分魏国兵力。若是蜀国伐魏成功,那将没有任何势力能够阻挡其入主中原的步伐,吴国也必然面对被吞并的结局。

    所以,相比于趁机夺回濡须口,孙权更倾向于坐山观虎斗。

    然而,吴国众臣却更倾向于出兵伐魏,夺回濡须口。

    濡须口是吴国抗魏的门户,如今门户大开,岂不是任人出入。

    且不说此次魏国能不能打赢蜀国,万一打不赢,直接调转矛头把吴国灭了也未可知啊。

    孙权缓缓开口道:“众卿,我大吴刚刚结束一场大战。理应以休养生息为主。”

    静默片刻后,全琮上前抱拳道:“陛下,臣也支持趁此机会夺回濡须口。若是错过此次,将来恐怕再无机会。”

    丞相顾雍亦上前躬身道:“老臣附议,濡须口不夺回来,何谈休养生息?”

    孙权脸色变得有些难看,扫视了一下群臣,开始点名:“子瑜,你怎么看?”

    诸葛瑾自然知晓孙权想让自己说什么,心中思量一番,还是站出来说道:“陛下,臣也觉得与其等待魏蜀决出胜负,不如趁此机会夺回濡须口。”

    孙权眉头紧锁,没想到竟然连一直都会顺着他的想法说话的诸葛瑾,此时也支持伐魏。

    “你们可知我大吴刚刚经历了一场大战,兵力本就不足。若是再次失败,便真的无力回天。”

    见陆逊他们仍旧坚持,孙权无奈只得妥协道:“伯言,朕只给你一万大军。若拿不下濡须口,你需迅速撤回建业,继续进行城防建设。”

    与之前动辄十万大军围攻合肥对比,一万人马确实太少了。

    但是陆逊明白,以如今吴国的兵力,已经凑不齐曾经的十万兵力了。

    机会千载难逢,为了吴国总要搏上一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