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风执政的第五年,天下依旧安稳。
只不过内阁重新调整了下。
毕竟宁王跟秦王先后走了后,楚王跟齐王目前完全支棱不起来。
打打辅助还凑合,但完全撑不起场面。
虽说让秦雄英掌管了刑部,全是破格了,毕竟秦雄英眼下还很年轻,好在刑部有成型的法度,秦雄英算是去里面锻炼锻炼。
但剩下的诸多政务。
秦风还是得管的。
故此,即将进入到大庆第二个五年计划,内阁必须得重新调整下。
“如今宗室内,除了本王与圣孙之外,就是秦阁以及楚王跟齐王。”
“昔日秦王宁王在倒还好说,政务尚且能处理的不错,但眼下内阁事务繁多,急需人手,可有什么好推荐的入阁人才?”
内阁除了宗室外。
就许达、方孝孺、陈庆一。
除了方孝孺外,跟秦风都有着极大的关系。
但光靠这几个人,内阁运转仍旧捉紧。
还得有新人加入。
秦风准备再扩充两人。
人多了做起事儿来才更方便。
秦风也能省心。
许达当即起身。
“工部尚书吴中,在这五年内着手修缮各地官路,治理黄河,铺设铁路,建造跨长江大桥等诸多事务,劳苦功高,立功颇多,可入内阁辅政。”
许达此话一出,所有人都跟着点头。
秦风执政的这段时间来。
做的最多的事儿,就是建设!
建设!建设!还是建设!
工部自然是出力最多,看到成果最多的地方。
而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下一个五年。
怕还是建设!
大庆南北,再建设出新的高度。
这已经是所有人的共识了。
毕竟辽王除了打仗外,也就搞建设搞经济最为擅长。
吴中这个工部尚书入阁,也没人有争议。
就连方孝孺都跟着道。
“吴尚书勤恳为国,而且也是从开朝到现在的老臣,入阁还是妥当的。”
陈庆一更是没得说。
“臣也同意吴中入阁。”
三人都已表态,秦风又看向了秦雄英。
“你怎么看?”
“侄儿听六叔的。”
一旁的秦博满怀期待,然而秦风却根本没有看他。
秦博的意见……
不重要。
在内阁中,秦博素来属于做事儿的人,执行者,若让他当决策者,会出问题。
至于楚王跟齐王。
他们听着就好,也无需多问。
“那就这么定了,吴中升任内阁,至于剩下的一个位子,可还有人推荐?”
秦风再度询问。
诸人也相继推荐了几人,各有优缺点。
倒是楚王小心翼翼的举手。
“皇兄,臣弟有个想法。”
秦风看向了楚王。
楚王比自己小一些,但也近三十的年纪了。
加上在地方上待过一段时间,除了有些仁柔之外,其实能力上是没得说的。
否则的话。
秦风也不能让他入内阁。
“说说。”
楚王当即起来躬身。
“是,臣弟以为,皇兄接下来必然要改善南方的环境,修建铁路只是最重要的项目之一,借着这个势,顺带着改善一下南方百姓们的生存状态。”
“既如此,为何不从南方的官吏中进行选拔呢?”
楚王此话一出,秦风不免点头。
“接下来南方的确也要改善发展的。”
“楚王这番话,确实有道理。”
方孝孺虽属南人,但是却是士子出身,人品没问题,但缺乏最基础的治理经验。
而从南方诸多行省中,挑选出一位合适的人来入内阁,自然是可以的。
秦风摸了摸下巴,既然要挑选,自然得从布政使上选。
浙江布政使是新去的,之前那个因为嘉兴府的事儿,已经流放了。
那么也就只剩下。
江西布政使何源。
以及湖广布政使冯俊了。
这两人秦风也都见过,做的也都算可以。
秦风能想到的,内阁中的三位老臣又如何想不到?
许达倒是率先开口。
“臣以为,江西布政使何源,老成持重,做事儿素来兢兢业业,即便是陛下也多有夸赞,可升入内阁。”
若是庆皇听到许达的这话,怕是疑惑了。
何源那个木头疙瘩,咱真的夸赞很多吗?
方孝孺也跟着道。
“臣也以为江西布政使何源最好。”
陈庆一随之拱手。
“臣附议。”
秦风目光再度看向秦雄英。
“我听六叔的!”
至于剩下的三位宗室,自然被秦风再度略过。
秦风执政这么久了,瞬间也就明白了这三位老臣的意思。
在能力上来看。
其实湖广布政使冯俊,是要比江西布政使何源要强的!
可问题在于。
内阁中的楚王,跟湖广布政使都来自武昌一个地方!
三人明显为了均衡,不可能让一个地方出现两人共同在内阁里。
那很有可能会引发祸患。
既然如此做了排除法,那么人选也就很简单了。
人选只能是江西布政使何源了。
这点上,何源倒算是捡了个大便宜。
因为就仨人选,本来浙江布政使应该最有希望的。
可谁让浙江嘉兴府那档子事儿断了前程。
最后这个好处,自然也就落在了何源的头上。
“修缮通往广州的铁路,却是需要从江西穿过,升何源入内阁,与楚王共同处理此事儿,倒也更便利些。”
秦风最后拍板。
“那就这么定了,升工部尚书吴中,江西布政使何源入阁。”
秦风就此拍板,其余人自无异议。
算上这两人。
大庆的第二套内阁班组,也就这么定了下来。
与此同时。
内阁中的所有人,也几乎隐隐明白。
大庆执政是五年一个计划。
那么内阁上的调度,怕也就是五年一次。
提前为下一次计划做准备。
若中途不出现什么岔子,都能做到任满了再下去。
许达摸了摸自己的胡子。
若不出意外。
自己应该能干个三任。
至于一旁年轻的方孝孺,以及陈庆一,若是不出现什么意外。
恐怕能干个五六任?
不过很明显的,能升入内阁的,普遍都有点岁数了。
就算40岁升入,干五任就已经六十五岁了。
干到第六任,就已经七十岁了。
这需要有很好的精神状态。
至于新来的吴中何源,能做个两三任,也就差不多了。
而至于宗室……
许达就不清楚了,但想来应该不会比自己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