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孙在围墙根部有了新发现。围墙高度 2.5 米,墙面有多处蹬踏痕迹,最高处距地面 1.8 米,符合 170-175 厘米身高的攀爬特征,墙面砖缝里嵌着黑色纤维,与李志前描述的 “黑色夹克” 材质初步一致。“围墙外的泥土里,有枚 42 码男士工靴印,” 他拓印着鞋印,“步长 72 厘米,比厂区内的鞋印增加 2 厘米,说明该男子攀爬围墙后行走速度加快,可能是逃离现场。” 在鞋印旁的草丛中,他找到半截烟蒂,滤嘴上的唾液斑已被露水打湿,但烟丝燃烧程度显示是被仓促捻灭的,烟盒包装纸碎片散落在周围。
当技术人员准备固定尸体周边痕迹时,李明的目光落在物料堆旁的水泥搅拌机上。“查搅拌机的使用记录,” 他对着对讲机下令,“重点看 8 月 14 日下午至晚上的操作记录,有没有非规定时间使用的情况。” 远处的回转窑轰鸣声依旧,晨雾渐渐散去,阳光照在物料堆的防尘网上,反射出刺眼的光,尸体蜷缩的身影在灰白色的背景下,显得格外刺眼。
小王合上笔录本时,李志前还在念叨着昨晚的闷响:“早知道我当时就出去看看了,说不定还能看到点什么……” 他的声音里满是懊悔,双手反复搓着沾满水泥灰的裤腿。小杨和小 孙的勘查记录已经写满两页,从尸体特征到足迹、纤维、烟蒂,每一条线索都指向 “他杀” 的可能,但死者身份、作案动机、嫌疑人具体信息,仍隐藏在水泥粉尘与晨雾之后。
李明对着对讲机部署后续工作:“小杨、小 孙继续扩大勘查范围,重点排查围墙周边及废料区,寻找更多痕迹物证;小王负责调取水泥厂大门登记记录,核查昨天下午银色面包车的车牌及车主信息;技术科立即将现场提取的纤维、头发、烟蒂送检,确认成分及可能的关联人员。”
阳光渐渐升高,水泥粉尘在阳光下清晰可见,落在每个人的警服上,像是一层薄薄的霜。李明看着物料堆上的尸体,心里清楚,这具蜷缩在水泥熟料中的女性尸体,背后一定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而他们要做的,就是从这些散落的痕迹中,拼凑出真相,让死者得到安息。
东郊水泥厂的晨雾彻底散去后,阳光把水泥地面晒得发烫,李明踩着散落的水泥熟料,走到物料堆旁的围墙边。小杨正用黑色磁性粉在围墙瓷砖上轻轻喷洒,勘查灯的光束下,一枚模糊的指纹渐渐显现。“李队,这里有枚残缺的指印,” 小杨的声音带着一丝兴奋,“纹型为箕型纹,仅残留 8 个特征点,边缘有水泥粉尘污染,推测是嫌疑人攀爬围墙时留下的。”
小 孙拿着足迹灯在围墙外的泥土里排查,42 码工靴印在泥土中延伸了约 20 米,突然在一处草丛前消失。“鞋印在这里出现明显的转向,” 他用标尺测量转向角度,“呈 90 度直角转向,说明嫌疑人在这里停留过,可能是在观察周围环境,或者与其他人汇合。” 草丛里有处新鲜的泥土翻动痕迹,小 孙用镊子夹起块沾泥的纤维:“深灰色棉质纤维,长度 5 厘米,有明显的磨损痕迹,与围墙砖缝里的黑色纤维成分不同,可能来自嫌疑人的衣物内衬。”
“你觉得这两枚纤维会不会来自同一个人?” 李明蹲下身,看着小 孙手里的纤维样本。小杨摇头,从勘查包掏出显微镜:“黑色纤维是聚酯纤维,常见于夹克面料,深灰色是棉质,更可能来自内衣或毛衣,两者成分和编织工艺都不一样,应该不是同一个人的。” 他顿了顿,“这说明现场可能有两名嫌疑人,一个穿黑色夹克,负责搬运尸体,另一个穿棉质衣物,可能负责望风或开车接应。”
三人沿着围墙外的小路往废料区走,路面散落着废弃的水泥袋和铁丝。小 孙的足迹灯在一处水泥袋旁停下,42 码工靴印在这里与另一组 37 码女士皮鞋印重叠。“女士皮鞋印是新的,鞋底花纹没有磨损,” 他测量着步长,“55 厘米,步宽 11 厘米,推算身高 155-160 厘米,与尸体的身高范围接近,但鞋码比尸体的 38 码小一码,应该不是死者的鞋印。”
“会不会是嫌疑人的同伙?” 李明提出疑问。小杨凑过来观察鞋印:“皮鞋印边缘有水泥粉尘,但没有拖拽痕迹,步速均匀,不像是参与抛尸的样子,更像是路过或短暂停留。” 他在鞋印旁发现半瓶没喝完的矿泉水,瓶身上没有标签,“瓶口有唇印残留,需提取 DNA,看看是否与现场其他生物痕迹有关联。”
扩大至水泥厂废料区时,空气中的粉尘味更加刺鼻。小杨在一堆废弃的水泥搅拌机零件旁,发现了一枚清晰的掌纹。“掌纹为右手掌完整印痕,” 他用灰色粉末显现,“提取到 23 个特征点,纹线清晰,无明显污染,可直接录入指纹库比对。” 掌纹旁的地面有处淡褐色的滴落痕迹,呈点状分布,“滴落间距约 15 厘米,方向从废料区指向物料堆,推测是嫌疑人搬运尸体时,身上携带的液体滴落形成,需检测成分确认是否为血迹。”
小 孙在废料区的银色面包车旁,有了更重要的发现。面包车是昨天下午李志前登记的 “拉废料车辆”,车牌尾号 “36”,车身沾着大量水泥粉尘,右后轮沾着红褐色泥土 —— 与尸体指甲缝里的泥土成分初步一致。“车门把手处有枚 42 码工靴的鞋印,” 他用静电吸附器提取,“鞋印形态与物料堆旁的工靴印完全一致,说明嫌疑人曾打开过车门。”
“车里有没有发现什么?” 李明拉开面包车车门,一股霉味扑面而来。车内空无一人,座椅上沾着根黑色长发,与围墙砖缝里的黑色纤维来自同一材质;脚垫上有处淡褐色的擦拭痕迹,长度约 20 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