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庆的政治结构中。
    督察司、西厂和大理寺,它们之间既有权利的冲突,也有互相监督之意。
    督察司负责监察百官,确保朝廷的清廉与公正。
    西厂则是由宦官建立的机构,直接对皇帝负责,专门查办一些隐匿案件,有密奏之权。
    大理寺复查,统办天下案件。
    三者有权利冲突!
    自从上任皇帝死后,西厂的权责逐渐转移到了太皇太后手中。
    这位久居深宫中的妇人。
    这位太皇太后,京都一个神秘的存在。
    当年,陆沉父子三人进京,这位太皇太后走出过深宫外一次。
    至今!
    已过去十五年,她始终未曾离开过皇宫的后院。
    即便深居简出,她的影响力却无处不在。
    她不仅手握部分军权,还拥有朝堂势力的支持,对当今天子都保持着一定的辖制能力。
    然而,令人奇怪的是!
    尽管太皇太后手握重权,但她却从不涉足朝政。
    朝中却也无人敢轻视她的话。
    二皇子上位后,虽然试图通过重新建立东厂来与西厂对立,以制衡太皇太后的权力,但始终未能成功。
    东厂势力也不如远不如西厂,这些年来百姓。
    “只知西厂不知东厂。”
    这不仅仅是因为太皇太后的权势深厚,更是因为宫中还有一位九千岁的存在。
    九千岁——陈三忠!
    马宝的师傅,一个到现在百岁高龄,当今太皇太后的贴身太监。
    他的另外一重身份是,大庆四位大宗师之一。
    地位尊崇无比,甚至被一众宦官内监尊称为“老祖宗”。
    此时!
    京都,西厂所在。
    设立在京都以南,此处多是住“中九流”之人,占八百多亩地。
    大门建的恢宏,不弱京都府衙。
    一道身影缓缓走来!
    这是一位衣着朴素,身材中等的老人,面白无须,鹤发童颜。
    眼神颇为和善。
    腰间束着一条珠光宝气的玉带,上面的纹路案繁复而精致,尽显其珍贵。
    然而!
    在这繁华的京都之中,却鲜有人对此投以过多的目光。
    自从北风两国修好以来,在这位昔日北风长公主的斡旋下,两国关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融洽。
    不少京都百姓,以两国“兄弟”相称。
    两国在边境开设了坊市,资源互通有无,使得北风的特产能够顺利地运送到京都进行售卖。
    满载着玉石的马车络绎不绝地从北方驶来,沙漠中的骆驼队伍缓缓前行,蒙着面纱的北风女子,也走入了大庆京都的大门。
    为这座繁华的都市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
    京都繁华,天下之最。
    北风玉石的大量涌入,这些原本被视为珍宝的玉石在京都的市场上逐渐变得普及,其价值也相应地降低。
    如今,只需费过去十分之一的价格,便能轻易购买到这些曾经备受追捧的玉石。
    在繁华的京都中,这样的玉带已经成为寻常之物,惹不得人关注。
    京都,多贵人!
    一砖头下去,都是能往上数三代够的着的皇亲国戚之人。
    老人一路悠闲地从街上走来,手中提了油布纸包着热腾腾的包子。
    油纸里的包子,晃晃悠悠,热油流出,香味十足。
    走到诏狱门口,侍卫一看也是熟悉老人,也不阻拦。
    老人同样在西厂任职。
    做文书的职位,主要包括核对宫中娘娘们的生辰八字和每月的俸禄,每个月和礼部对账。
    这虽然是一项看似清闲的任务,但要求极高,不容有丝毫差错。
    因为一旦出错,那些宫中的妃子们便会在陛下耳边吹起枕边风,
    轻则受到严厉惩罚,重则可能丢掉性命。历年来,这个职位上因小错而丧命的人不在少数,这也使得众多太监对此职位心生畏惧。
    西厂决定从外界招纳人员,来担任这一职务。
    没想到!
    这个据说是前朝的老太监就“自告奋勇”,这一干竟然十五年没有差错。
    倒也神奇!
    西厂也叫他老陈头。
    许是值早班,没睡好!
    两名侍卫哈切连天,看着老人手中油布纸包裹的香喷喷大肉包子。
    也不客气。
    顺手就拿了一个。
    咬,在嘴中。一个字香,满脸都是享受的表情。
    “陈老儿,今天这么早?”其中一名侍卫笑着问道。
    老人笑呵呵地回答:“这不是马掌印回来了嘛,我就过来瞧瞧。”
    两名侍卫一边吃着包子,一边闲聊。
    “陈老头,不是我说,看在你没少给我们兄弟孝敬的分上,内监今天就指点你一下。”
    “这马掌印虽然现在得势,在西厂里还有些派头,但你可知道,当年陛下就死在他跟前,这可是当奴才的大罪过。”
    “他早就受到陛下的猜忌,弄不好这几年就可能‘告老还乡’了。”
    “可别白白讨好了,树倒猢狲散啊。”
    老人听后,依旧笑呵呵地回答道:“老头子审的,我心里有数。”
    左边的侍卫又想去拿剩下的包子,却被老人拦住了。
    六个包子瞬间被两个人吃了四个。
    就剩两个!
    老人护着剩下的两个包子,笑着说:“给马掌印留一个,还有一个是小老儿的。”
    右边的侍卫趁机,把一个包子拿到了手中里。
    “还有一个给掌印留着吧,陈老头伱就不用了吧。”
    老人看着手中剩下的一个包子无奈,叹了口气。
    “这可不善咯!”
    没有拿到包子的侍卫,不甘心吐槽道:
    “要不是马掌印是老祖宗的弟子,恐怕早就被逐出西厂了。”
    “而且,这老祖宗如今都一百二十多岁,我怕也没有多久可活了。”
    边上的侍卫一听这话,连忙打断道:“你可别瞎说,这是要掉脑袋的话。”
    侍卫一听连忙告罪了一声,假意抽了自己一嘴巴:
    “老祖宗,万寿无疆,瞧我这嘴。”
    又厉色的看着老者道:“老陈头,你可别瞎说,耳朵该听不要听,不然什么我们兄弟可对你不客气。”
    名叫老陈头的老人,连忙道:“没听见,什么都没听见。”
    两名侍卫这才催促道:
    “还不快进去。”
    西厂设计的如同一座深宫大院。
    分内外两院,前面办事,后面审问。
    又分上下两层,下面是地牢,关押犯人。
    摆设颇为曲折,又留窗户少,不见阳光,不熟悉者多半要迷路。
    老人不知何时,已经越过外院,在无人察觉的情况下。
    进入那座森严的内院之中。
    推开内院的一间屋子。
    里面已有三人。
    马宝,这位刚从终南山归来的掌印太监,一见到老人便立刻恭敬地行礼道:
    “拜见师尊。”
    老人淡淡地点了点头,把手中的包子递给了马宝。
    “事情办的不错,趁热吃吧。”
    “这一路终南山去的这几个小太监,全别留着了吧。”
    马宝自然知晓其意,虽不愿意,却也无奈点头。
    西厂之中,师尊就是天。
    老人正是那位九千岁,陈三忠。
    屋内除了马宝和陈三忠,还有另外两人。
    一位是慈眉善目的老和尚,另一位则是不苟言笑的中年汉子。
    他们的目光都聚焦在陈三忠身上,等待着他接下来要说的话。
    陈三忠缓缓开口道:
    “此次太皇太后请二位来,是为了杀一人。”
    老和尚听后,微微皱眉,声音沙哑地问道:“杀一人以救天下,不知是善是恶?”
    而中年汉子则显得更为直接和冷漠,他声音平淡地说道:
    “我只需要把答应给我东西就行。”
    陈三忠点了点头。
    他继续说道:
    “那位少保已经在来的路上了。”
    “这位陆家少帅陆羽也是一名大宗师。”
    中年汉子淡淡开口道:
    “他能死在三位大宗师手下,已能为傲。”
    老和尚和中年汉子正是。
    萍牛岗上结庐的姜小岳,被誉为“天下第一掌”
    还有灵犀寺的愚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