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夫点头:“就按您说的做。我会让总参谋部进行协调的。”
说实话,他确实低估了法国民众的狂热程度。其实这两所军校的承载上限也就八千来人,大部分应征的人还得在野外露宿。
他又吩咐道:“再从驻军仓库里调一批帐篷来。还有战地餐车,别让大家饿着。
“至于训练方面,您看还缺多少教官,我让贝尔蒂埃将军从前线调一批服役时间较长的军官回来吧……”
令约瑟夫没想到的是,招募新兵的所有问题竟很快便都自行解决了。
不是戈特斯海姆男爵想到了好办法,而是巴黎民众的功劳。
巴黎远郊。
宽敞的国王大道上,响彻着《荣耀与胜利》的歌声——“勇士们的队列整齐。决心与信念写在脸上,荣耀和胜利是我们的信仰……”
吉勒·盖兹卡几小时前还能跟着一起唱,但此时已累得感觉不到双腿的存在了,只是依靠本能,继续一步步向前挪着。
他家里的条件虽比以前好了很多,但还是舍不得坐车前往巴黎。
不断有人从他身旁快步经过,也有比他速度还要慢的。
总之,这条一眼望不到头的路上,有不知道多少人,正在朝巴黎方向汇聚。而且绝大多数都是青年男子。
盖兹卡从大家的交谈中能听出,他们都是去报名加入军队的。
很多小城镇都没有设置新兵招募处,所以人们只能前往巴黎之类的大城市应征。
盖兹卡抬头看了眼低沉的夕阳,想要加快脚步,但腿脚根本榨不出更多的力气。
他叹了口气:“看来今天是到不了巴黎了……”
他听村里的科伯特子爵说,法兰西已经被几十万的敌军包围了,那些恶徒随时可能打到巴黎。
村里大部分的年轻人,只要家里不靠他们种地,就都在科伯特子爵的号召下,前往巴黎,准备为祖国而战。
盖兹卡回味着“祖国”这个词,感觉既陌生又亲切。
村里现在最流行的就是这个词。几乎每个人都在不停地念叨着。那意味着,他是法兰西的一份子,而法兰西亦会如母亲般与他同在。
与之一起出现的,通常是“保卫祖国”,或“为祖国而战”。
科伯特子爵说,现在大家都是法兰西公民,一定要为祖国作战,因为那是每个公民的光荣责任。
不论是贵族、僧侣,还是农民,大家都是公民,也在一同奔赴战场。
盖兹卡想到自己和科伯特子爵,以及玛尔芒神父拥有一个相同的身份,顿觉腿上又生出了几分力量。
就在太阳快要挨到地平线的时候,一辆马车停在了他的旁边。
坐在车夫左侧的大婶对盖兹卡招手:“嘿!小伙子,是去应征的吧?走不动了吗?”
盖兹卡朝她腼腆地点头:“是的,夫人,我已经走了三天……”
“上来吧,我带你去巴黎。”大婶向车厢示意。
有人打开了车门。
“真……真的可以吗?”
“是的。弥派德夫人每天都在这条路上帮助走不动路的人,前往巴黎。”车上一名瘦弱的青年道,“我下午就上车了。”
“真是太感谢您了。”
盖兹卡上了车,就听到弥派德夫人对车夫道:“埃里克先生,再加快点儿。天黑前或许还能再跑一趟。”
“夫人,您就可怜可怜老托比吧。您看,它都吐白沫了……”
车厢里有6个人,显得极为拥挤。
不过这对盖兹卡来说,已经是天堂般的享受了。
很快,他就拿出包裹里的黑面包,啃了起来,一边跟着路上的人们一起唱《荣耀与胜利》。
坐在他对面的卷发青年突然问道:“你们会唱《出征颂》吗?”
有4个人都在摇头,只有帮盖兹卡开车门的年轻人立刻唱了起来:“这胜利的歌声,为我们叩开大门,自由引领着我们的出征……”
“这是巴黎最流行的歌,我教你们。”
嗯,约瑟夫为这次大规模动员专门抄了历史上的《出征颂》。
这首号称“第二马赛曲”的慷慨激昂的曲子果然立刻就传遍了巴黎的大街小巷,成了所有人对抗反法同盟的战歌。
卷发青年高声道:“快颤抖吧法兰西的敌人,国王陛下引领我们战胜一切……
“祖国正在召唤我们,要么胜利,要么灭亡,法国人为她而蹈火赴汤……
“请快快赶走懦弱和悲伤,我们举起火枪,祖国才能打胜仗……”
等马车驶入巴黎城区的时候,盖兹卡已经完全学会了这首歌。
果然如斯坦利,也就是卷发青年所说,巴黎到处都能听到人们在高唱《出征颂》。路旁还有人排着队,手持木头“火帽枪”,神色认真地进行训练。
车子停住。
弥派德夫人从前面跳了下来,指着东面的道路对车上的小伙子们道:“沿着这条路一直走,就是最近的征兵处。
“不过你们要有心理准备。来应征的人太多了,你们可能要在征兵处外面的草地上过夜。愿圣母玛丽亚保佑你们!”
盖兹卡一行谢过了弥派德夫人,很快便来到了征兵处前。
“弥派德夫人应该是记错了。”斯坦利指着征兵处的牌子道,“这儿并没有多少人。”
是的,此时也就二三百人排在征兵处前,随着不断完成登记,队伍还在缩短。
“小伙子,你们是来应征的吧?”一位衣着得体的老者向6人示意。
“是的,这位老爷。”
老者朝征兵处比划了一下:
“今天只能登记这么多人了。你们看,天要黑了。今晚就先去我家过夜吧,我妻子做了蔬菜鸡肉汤和土豆泥,想吃多少都可以。”
盖兹卡等人惊讶地对视,而后小心道:
“这位老爷,我们可能拿不出住宿费。”
老者当即佯怒道:
“您在说什么?你们是要为祖国上战场,我怎能收你们的钱!
“快来吧。其他人都已经有住处了。晚上记得祈祷,或许你们明天就能完成登记……”
是的,巴黎两个征兵处前的数万应征者,都被热情的巴黎市民带回了家里居住。
每一个法国人,都在毫无保留地为卫国战争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