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虽然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但人族却没有太大的变故,商朝依旧被周朝给灭了。
商周之战的关键,在于通天泽之战。此战截教若能赢,便能使大商逆天改命,继续延续下去。
若不能赢,那大商势必会被周朝所取代。
那此战截教赢了吗?没有赢也没有输。因为大战后期,局势已然完全失控,大家的精力都集中在保护洪荒天地上,谁还顾得上商周之争。
所以,通天泽之战,稀里糊涂的就结束了。而大商与周国之间的争斗,也因此被迫中止。
当时的情况,洪荒都要覆灭了,所有的生灵都要被转移走,免得惨死于天地破灭的大劫之中。
这种背景下,正在大战的大商与周国,还没来得及有所反应,就被人族高手整个的带走避劫去了。
这场商周之争,也因此显得有些虎头蛇尾,尚未分出输赢,便因意外而打断。
但这不影响什么,因为从这个时候起,大商覆灭,被周国取代就已是必然之事。
要灭大商的,从始至终都不是周国,而是人道反噬。
先前有敖丙与截教在前面顶着,强行为大商压制人道反噬之力,这才避免使其走向毁灭的命运。
但随着洪荒变动,敖丙与通天教主的主要精力都用来稳定洪荒天地了,自然没空再顾忌大商。
如此一来,没了他们的镇压,积压多年的人道反噬之力一朝爆发,直接就让风雨飘摇的大商走向覆灭。
具体表现为,随着洪荒重新趋于稳定,人族强者施展大神通,将一切都恢复至原样,好让大商与周国继续决战,分出胜负。
大商与周国同出一源,在人族内部都有很强大的势力。
所以,面对他们的纷争,人族高层也不好偏帮谁,最好的选择就是两不相帮,任凭他们争斗。
将一切恢复至原样,就是为了保证公平,以免落下话柄。
正常来说,大商虽然只剩下朝歌一座城池了,但此城乃是大商的精锐,超过一半的强者与资源都集中在此。
除此之外,朝歌城还有着敖丙赐下的大杀器。故而,就算只是一座孤城,四大伯侯想要将其拿下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奈何,再坚硬的堡垒,也顶不住内部出现问题。大商之败,就是内部出了问题,导致很多手段都没有用上。
在人道反噬的影响下,大商重臣接连叛变,甚至还包括了帝辛的几个儿子。他们暗中勾结在一起,与周国大军里应外合,悄悄打开城门,让他们进入城中。
如此一来,朝歌城哪有不破之理?朝歌城被破,帝辛虽然还有王宫可守,但局势败坏至此,俨然已经无力回天。
最后不得已之下,帝辛自焚而死。
帝辛死后,大商的气数也尽了,被四大伯侯联手所灭,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而按照先前四大伯侯的约定,先入朝歌者为王。这朝歌城是周国大军破的,所以,新任周侯姬发在一众诸侯的举荐下,成为新的天下共主,建立周朝,取大商而代之。
新朝鼎立之后,肯定是要大肆册封有功之臣,以安定人心。
而较之大商,周朝虽然有所进步,但只是制度更加完善了,施行的依旧是分封制。
不同的是,大商虽然也是分封制,但大商并无固定的都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迁都。
可周国不一样,为了彰显自身得天下乃是天命所归,姬发于洛水附近营建中都洛阳。
中都,天下之中!
洛阳,就是天下的中心。而分封的诸侯,他们的领地就是以洛阳为中心向四面八方扩散。犹如一个个护卫,共同拱卫中都。
这是吸取了大商常年与异族大战的经验,以天下之中为都城,四方诸侯为护卫。这么一来,异族要是想打到洛阳,首先要干掉周围的诸侯才行。
简而言之,周朝的分封制,就是以四方诸侯为盾,牢牢守护周朝的安全。
不似大商,以四方诸侯为剑,
搞得国内征战不休,不得不率兵到处平乱,不知消耗了多少国力。
洛阳为天下之中,是原九州的核心,也是南方大界的中心,资源最是富饶。
而以洛阳为中心,四周是一块块大小不一的大地碎片,这就是南方大界的特殊之处。
与其余三大界不同,人族在创造南方大界的时候,并没有将收集来的洪荒碎片熔炼成一块大陆,而是任其处于破碎的状态。
因此,从外界眺望南方大界的话,可以看到此界并非一个整体,而是由一块又一块碎片世界组成。
周国所谓的分封诸侯,就是这样碎片世界分封给诸侯,当做他们的封地。
听起来很好,可事实上,这并不是什么好事。这些碎片世界可不是什么好地方,确实是有着很多丰富的资源不假。
但碎片世界出现的时间,远比天下将它们分封给诸侯要早。这个早,少说也是数万年。
数万年时间啊,足够发生很多变化了。比如让这些碎片世界孕育出生灵,并慢慢壮大。
也就是说,周国分封出去的土地,并非是他们的实控区域,而是大片尚未开发的蛮荒之地。
所谓分封,其实就是天子给诸侯们一个名义,让他们自己带兵过去将这个地盘打下来,然后在此繁衍生息,顺便教化本地土著。
这么搞,就容易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能打下来,这地盘自然就是你的。
打不下来,不好意思,那是你自己没本事,怪不得天子,天子不会因此给你另换一块封地的。
你的子子孙孙,就耗在这里吧,要么将这地盘打下来,要么就全死在这里,换别的诸侯接手。
周国的分封制,就是这么的离谱。名为分封,实则是让诸侯出去为他们开荒。一方面能消耗诸侯的力量,另一方面,也能趁机增加自己掌控的区域,从而壮大国运。
这些都是周公想出来的,只能说,不愧是传说中的元圣,华夏礼制的开创者,智慧确实远超常人。
本来,周国这么搞,和敖丙也没什么关系。
因为人族之所以这么设计南方大界,不让其成为一个整体,是为以后做准备,想通过统一南方大界之举,重新培养出一个人皇。
真以为人族圣皇不知道中央集权制要远胜于分封制?敖丙在人龙国搞集权搞了那么多年,其中的好处早就让人研究透了。
人族强者当然不可能不知道,但他们知道归知道,仍旧坚定的在人族推行分封制。
原因很简单,就是故意营造出分裂的现象,这样的话,以后才好统一,造就出一尊人皇。
敖丙看出这些了,但他更知道,此事与他无关。关于这个人皇之位,早就内定了,除了禹皇之外再无别的人选。
若非内定的人是禹皇,敖丙说不得也要争一争这人皇之位。是禹皇的话,那就没必要了。
事情至此,本该结束了。因为人族的一切圣皇们都已经安排好了,与敖丙没多大关系。
可魔族的出现,让一切都发生了变故。就如分封制,就与敖丙的计划关连起来。
敖丙的计划,是要传下先进的智慧,好加速人族的成长。但这智慧要怎么传,又要传给谁,就很值得说道了。
原先还要讨论,现在没必要了。直接在天子分封诸侯的时候,把这些先进的知识也一并分封出去,让诸侯们带着前往封地,安心研究。
受各种因素影响,随着时间的流逝,诸侯的实力必定会发生变化,有的会变强,有的会变弱,这是无可避免的。
而传给他们的先进知识,无疑会加快这一进程。把传下来的知识研究透的诸侯,发展速度肯定要超过没有研究透的诸侯。
如此一来,那些弱小的诸侯,就会被强大的诸侯所吞并。而通过吞并弱小诸侯之举,强大的诸侯无疑会变得更加强大。
这是迫使他们内卷,不想灭亡的话,就只能疯狂内卷,努力提升自己。
而卷到最后,所有的诸侯国都会消失,最后只会留下一个统一天下的强大帝国。
这个帝国必然是人族新的巅峰,敖丙与圣皇们所期待的教化万民,为其开智,使得人人都能生出智慧之光,都将由这个帝国完成。
而在这个帝国的庇护下,魔族对人族的威胁也将降至最低。这么一来,敖丙对羲皇所说的一切,就全都做到了。
至于之后帝国如何发展,如何避免走向毁灭,那就是新的问题了,将由后人自己想办法解决。
敖丙又不是保姆,不可能什么都帮后人安排妥当,他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就行了。
…………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把这些先进的知识当做是奖励,赐予那些分封的诸侯。然后再告诉他们魔族的危害,而这些先进的知识,就是能帮他们抵御魔族入侵的武器。”
“不想在接下来的魔族入侵中走向毁灭,就要想办法学会这些知识,以此来强大自身。”
羲皇了然,明白了敖丙的意思,既然都分封了,那就分的彻底一点,不仅分给他们地盘,连知识也一并分给他们。
这样的话,不想落后,更不想覆灭的诸侯,就只能想尽办法的变强。不一定变成最强,但一定要比周围的诸侯国强。
否则,等周围的诸侯国变强起来之后,自己要是不跟着变强,那下场可想而知,就算不被吞并,那也将饱受压迫。
这是阳谋,明摆着逼着他们去竞争。众诸侯虽然看得出来,却又不得不上当,因为他们拒绝不了先进知识的诱惑。
既然拒绝不了,那就只能按敖丙所期望的那般,陷入疯狂的内卷之中。直到卷到所有的诸侯国都消失,只留下最强的那个。
而人族也将因他们的竞争,变得更加强盛,实力更上一层楼。
羲皇得承认,敖丙的办法虽然激进,但较之他们的计划,确实是让人族变强的速度快了不知多少倍。
虽然这么做会产生很多不必要的隐患,但这些隐患与接下来快要到来的魔族大劫相比,完全不算什么。
于现在的人族而言,想办法挡住魔族的威胁才是最重要的。别的,都可以放缓。
“可!”
“就按你说的办吧。”
“只可惜,你的人龙之道门槛太高了,要是人人都能化成人龙,我人族又何必畏惧魔族。”
羲皇先是点了点头,认可了敖丙的提议,然后想到人族目前的处境,不由叹气道。
人族最大的问题,就是平庸之辈太多了。倘若人人都是人中之龙,那又何惧魔族?
魔族敢来,也不过是他们变强的资粮罢了,根本伤不了他们分毫。
奈何,世上虽有化人龙之法,且人人都能学,但入门易,大成难啊。
百万人之中,能有一人成功化成人龙,就算是不错了。
“羲皇无需忧虑,我等智慧有限,可洪荒众神的智慧加起来,却是无穷的。”
“待洪荒众神修成混元大罗金仙之后,为了收集气运,必然会想尽办法的传道。”
“而在洪荒传道,无论如何也绕不过人族。是以,不管他们心里怎么想,最后都会传道人族。”
“混元大罗金仙所传之道,就没有简单的,凡人学之,哪怕没有成就,也能壮大智慧,让魔族不敢轻易靠近。”
“所以我的意思是,当洪荒众神准备朝人族传道时,圣皇不要出面阻拦,任凭他们传道。”
“诚然,此举会让人族气运流失不少,但却能增强人族的整体实力,也不算亏,称得上是双赢之举。”
想了想,敖丙把之后的计划也说了出来。现在的人族,处于周朝初期,看似稳定,实则内乱的引子已经埋下,敖丙传下的先进知识就是。
待部分诸侯国学会了这些先进知识,其野心势必会膨胀,欲取大周而代之。如此一来,这天下自然会乱起来。
然后,周朝就会由盛转衰,进入春秋战国时期。说起春秋战国,又怎么能少得了百家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