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就已经饿疯的百姓正因为天降包子而陷入彻底的疯狂,却被突然响起的锣声慢慢勾回了理智。
随着锣声越来越响越来越急,更多的人在争抢地上的包子之余,慢慢的抬起了头。
眼看预期的效果已经达到了,辛弃疾一个鹞子翻身便站在了他来时乘坐的那辆马车顶上。
“本官的包子,好吃吗?”
正抬头一脸懵懂看着他的百姓,听到这句话之时,只感觉脑瓜子嗡嗡的。
实在是,这声音太特么大了。
于是,不少人下意识的回道:
“好吃,香!”
“那还想吃吗?”
“当然想!”
“想!”
无数杂乱的声音之中,从众人中间走出来一个身材魁梧的男子。
“你是谁?
为什么要给我们包子?”
“本官辛弃疾,从今天开始,便是这白水县的县令了。”
“姓辛?
你是汉人?”
“当然!”
“你一个汉人,怎么会来我们西夏当县令?”
“你们难道还不知道吗?
你们白水县,包括你们所有人,都被你们的皇帝,卖给了我们大宋。”
辛弃疾说出这番话之时,心里还是存了几分警惕的。
毕竟,西夏和大宋之间,可是打过不少仗。
民间有仇的人,也不少。
可是,让他没想到的是,他说完了这些话之后,对面的百姓却是瞬间兴奋了起来。
“那你真的能给我们一家五百头牛,一千只羊?”
对面七嘴八舌的问出来这句话之后,辛弃疾惊讶的差点儿没从马车顶上掉下来。
不是吧?
本官可是准备好了连环计,先用包子吸引一下你们的注意力。
然后,等你们有人带头闹事的时候,再快刀斩乱麻立个威。
之后,再发一波包子,安抚一下剩下的百姓。
三板斧之后,保证把这民心拿捏的死死的。
可是,你们怎么不按套路出牌呢?
既不核实我的身份,也不核实我说的话是不是真的,就直接快进到索要牛羊的环节了?
你们要不要这么现实?
心里这么想着,他便问道:
“谁告诉你们,本官要给你们每家五百头牛,一千只羊?
我们大宋的百姓都没有这个待遇,你们可是西夏人,本官凭什么要给你们这么多东西?”
他这话一说,对面那人顿时有些恼怒。
“不给?
可是.......朝廷的官军明明和我们说好了。
我们也不知道我们是不是被卖了。
但他们说宋国马上会派官员过来管理我们。
还告诉我们,宋国的官员来了之后,就会发给我们牛羊。
如果不是因为这个,我们凭什么放任他们抢走我们所有的东西?”
“那是你们西夏的朝廷,西夏的官军,他们骗了你们,和本官有什么关系?”
“那是自然,你们都是牧民,自该知道五百头牛一千只羊价值几何。
你们扪心自问,哪怕用你们的命来换,能换到这么多东西吗?”
“啊这.......”
一阵无言的尴尬之后,人群之不知是谁大喊了声。
“驴日的,狗皇帝竟然敢骗我们。
乡亲们,我们被他们骗的一无所有。
反正日子也过不下去了,不如反了算逑了。”
这话喊出来之后,当即便有不少人响应。
但在乱糟糟的响应声中,以刚才那男子为首,却有不少人扑通一下儿跪在了辛弃疾的马车前面。
“大人,我们只是普通的百姓。
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您这个宋人突然就跑来我们这里当官了。
但我们真的只想有口饱饭吃而已。
哪怕给不了五百头牛一千只羊,也请您大发慈悲,给我们条活路。
求您了!”
说完之后,这男子一个响头便磕了下去。
随即便有不少人跟着他磕了下去。
“大人,求您给条活路吧!”
他们这边儿正磕着呢,却有人来到了最前面的那男子身边儿。
“二牛,你求他干什么?
宋国派这么个娃娃来,显然也是没打算管我们的死活。
我看他车里还拉着不少东西,咱把他的东西抢过来,先吃口饱的,再打到京城去杀了狗皇帝。
你是咱十里八乡最好的猎户,只要你愿意带头,我们都认你当大哥。”
“我......”
虽然后面的话没说出来,但他的眼神儿,却是不由的瞟向了辛弃疾身后的车队。
而辛弃疾看到他的眼神儿之后,便一脸无所谓的说道:
“本官只是来当这白水县的县令,至于这县里生活的是西夏人,还是宋人,本官无所谓。
如果你们真要去造反的话,不用抢,本官把这几百车粮食送你们便是。”
他这话一说,那名叫二牛的男子顿时愣住了。
“你......你真的要把这么多粮食送给我们?”
“这些粮食本来就是给你们吃的。
本官原本的打算,是用这些粮食帮你们度过眼前的难关。
但你们既然打算去造反,那这些粮食就当本官为你们践行了。”
一听不用打就能得到几百车粮食,包括二牛在内的不少人都面露激动之色。
他们仿佛已经看到打进京城,让刚刚抢了他们所有薄,还把他们卖给宋人的狗皇帝摇尾乞怜的画面了。
可是,就在他们畅想之时,却听辛弃疾又用商量的语气说道:
“对了,本官还有个小小的请求,不知道你们能不能答应。”
“初次见面,大人便送我们粮食,您的要求只要不是太过分,我李二牛便代表兄弟们答应了。”
“那本官就先谢过二牛兄弟了。”
“无妨,大人您说吧,什么请求?”
“本官的请求是,你们造反的时候,能不能把你们的妻儿也带上?”
听到这个请求,众人顿时大为诧异。
“这是为何?”
“本官虽然未与你们西夏铁骑直接交过手,但也知道西夏的铁瑶子名声在外。
本官当然希望你们造反能成功,但万一你们不幸被他们杀死了,本官肯定是要从大宋招募百姓过来居住的。
而且,招募的人数肯定还不会少。
虽然我大宋律法森严,但本官也不能天天看着每一个百姓不是?
你们把妻儿留在家里,万一你们死了之后,别人睡你们老婆,打你们娃,你们泉下有知,能安心不?
所以,要不就一起走?
最不济,死的时候,一家人也能整整齐齐的。
你们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