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年方八岁,被仓促拉出登基称帝! > 第一百八十六章 真正的考验(3)

第一百八十六章 真正的考验(3)

    “是不是觉得朕挺心狠的?”

    拂晓将至,天边泛起鱼肚白,寒风呼啸下,雪粒在风中如刀片般落下,打在人脸上生疼。

    楚凌身披大氅,立于廊桥之下,任由风雪刮过脸颊,那双深邃眼眸,凝望着远处天际露头的朝阳。

    “陛下!臣断无此想法!”

    黄龙心下大惊,急忙抬手行礼,以至神情有几分恍惚。

    “呵呵…”

    楚凌淡笑摆手,跟随在身旁的李忠,还有众羽林郎官,无不压着心头情绪,低首朝后退去。

    针对前线所奏军情,特别廷议从傍晚持续至拂晓,期间针对内外两大层面,就中枢,地方,边陲,输送,舆情等各环节展开缜密推演,以此将应对之策细化到每个有司,每个人,确保期间纵有万般变数,亦能从容应对。

    当然这一夜的探讨,仅是就当前局势而初拟的大方向,接下来这段时日内,参与特别廷议的核心决策层大臣,要从快拿出各自的实施细则与备选预案,呈送御前统筹权衡。

    这还是应对战况而要做的。

    一个个的本职差事,同样不能有任何差池与纰漏。

    在其位谋其政。

    既然被擢进核心决策层,参与到治理天下的小圈子,掌握权力及影响的同时,就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与重担。

    要是连这点觉悟都没有,就不要在这个圈子里立足。

    楚凌缓步踱至栏边,指尖拂过积雪,“你可曾想过一点,为何朕明知孙河会采取此激进之策,仍却选择其出任征讨东逆主帅?”

    “难道在正统一朝,除却孙河一人外,就没有适合此职的?中枢就不说了,在东域,王昌待了许久,对我朝东域,对叛逆东吁,可以说是了若指掌,为何朕没有选择他挂帅呢?”

    “臣……”

    黄龙露出些许犹豫,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

    “怎么?”

    楚凌侧首看向黄龙,言语间带有疑惑:“咱们君臣间,难道连讲些真话,都不成了吗?”

    “陛下,臣不是这个意思!”

    黄龙立时道:“依着臣之见,陛下是想给孙河一次机会,毕竟在早些年,陛下初登大宝时,孙河的表现,就人臣而言,其实是有罪的。”

    “这个罪,可大可小,关键就看陛下如何圣裁。”

    “孙河挂帅征讨东逆,除却其本事外,还有恐与太皇太后有关,毕竟她老人家在生前,在陛下未登大宝前,对其是颇为看重的。”

    楚凌凝望风雪,眸光微闪,“朕能有今日,离不开她老人家的庇护与力挺,也正因如此,朕愿意给孙河一次改过的机会。”

    “当然朕选择孙河,除却上述这些缘由外,最根本的原因,是征讨东逆一战拖不得,这跟其他强敌对战,镇压内部叛乱不同,可以打上许久。”

    “征讨东逆一战,要的就是一鼓作气势如虎,一切紧密围绕夺取天门七关展开,拿下这七关,东逆就注定要被讨灭,拿不下七关,哪怕拿下六关,独留下一处,这就会给我朝带来变数。”

    是啊。

    黄龙心生感慨,对于这一论调他是完全认同的,天门七关一旦未能全取,东逆便有喘息之机,外联北虏南诏等敌、内结奸佞败类,战事将旷日持久,国力耗损必巨,终使战局不了了之。

    太祖一朝对此征讨东逆未果,根子不就在于此?

    哪怕是每次征讨未果还师,针对内外出现的状况,有目的的去深挖深查,解决掉一批隐藏的内应与隐患,可是等到筹备一定年限,再度要对东逆展开征讨时,又会出现新的状况与问题。

    这就是现实。

    治理天下不是照本宣科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局的变化而改变的,这也就会导致出现别的状况。

    “孙河背负的太多了,但恰是这个,反倒是一次绝佳的契机。”楚凌沉吟了刹那,这才伸手对黄龙说道。

    “其虽在中枢待的久了,但这不会磨灭其统军之才,朕就是要叫其带着赎罪心理,去打一场大营一定冒进的速战。”

    “因为只有他敢亲赴到天门前线去,也是这样,会激励随他前去天门一带的南北两军精锐。”

    “孙河对待人性看的很透彻,将南北两军所派精锐混在一起,分为上林一系,勋贵子弟一系,这在加强其对两军掌控的同时,还能变相刺激到双方,叫他们无惧死亡威胁,奋战在最难攻克的天门诸关上。”

    “而最厉害的,莫过于将后方完全交给征东大将军府,这就是在无形中告诉王昌,告诉麾下每名将校与兵卒,想要凭战斩获军功,继而得到赏赐晋升,甚至敕封,那就别抱怨什么,抓紧杀到核心前线再说。”

    “论压力,奋战在天门前线的,可比在后方的大太多了,南北两军没有说什么,你们有什么资格讲?”

    “这一切的底层逻辑,在于正统五年的那场北伐,一个是谁都没想到会赢的如此彻底,一个是没有料到朕会赏赐那般丰厚,这力度即便是放到太祖一朝,那也是排的上号的。”

    “可是陛下,这死伤实在太大了。”

    黄龙听后,眉头微皱道:“即便有此前在东域哗变被编进死战营的地方军,还有每战所俘东逆俘虏,可无论是奋战在天门前线的南北两军,亦或是奋战在后方的东域戍边军,在这等刺激下死伤一定会很大。”

    “死伤再大,这个代价,我朝必须要承受,而非是躲避!!”

    楚凌转过身来,眼神凌厉道:“东逆所窃之地,于我朝而言,就像是有一处始终无法愈合的伤口,这导致我朝不止内部会出问题,外部也显乏力。”

    “为何我朝会出现那么多状况,特别是太宗一朝,主要都集中在内政上,对外是一点建树都没有?”

    “难道真是皇考厌恶吗?”

    “对我朝的新人来讲,所了解的太宗是仁君明君,是体恤百姓,不愿叫百姓受苦的,所以才不愿对外征伐,可对老一辈来讲,谁不知晓太祖朝后期的一些要案,甚至是对外征伐,确实是太祖他老人家拍板的,但具体负责的却是皇考!!”

    黄龙沉默了。

    这些秘闻,他是知晓些的。

    当人达到一定位置,那些不便于流传于世的消息,就自会有人与渠道传递过来,这就是这个世道的运行规则。

    瞒下而不瞒上。

    “羽林跟别的不一样,甚至是南北两军,都比不过朕亲缔的羽林。”楚凌的声音,打断了黄龙的思绪。

    “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所为是可以不一样的,正如羽林,朕始终相信,羽林不是为了晋升,赏赐,甚至是爵位,才甘愿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

    “羽林这样,是对朕的忠诚,而因朕的忠诚,继而对大虞社稷的忠诚。”

    “朕不否认,在别的精锐中,也存有这种群体,但到底有多少,这是谁都说不好的,即便是朕也不行。”

    “这是残忍了些,但是必须要经历的过程。”

    “朕所能做的是给予他们应有的回报,并在这个过程中,将那些跟羽林一样的群体,逐步的发掘出来,使得这一意识形态,能够成为大虞军队今后的主流思潮!!”

    “唯有如此,方能在未来的征伐中凝聚军心,重塑大虞铁血之气。这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要以血与火淬炼出新的军魂。”

    “朕要让天下人明白,效忠不只是一种选择,更是一种荣耀,一种深入骨髓的信念。”

    “羽林便是标杆,是灯塔,照亮整个军伍前行的方向。”

    “每一场战役的硝烟,都是对这种信念的试炼。伤亡不可避免,但只要火种不灭,大虞的脊梁就不会弯。”

    黄龙的眼神变了,直到这一刻,他才知天子到底是何意了。

    也是在这一刻,他才真正知道天子的良苦用心。

    这件事的确是要做,如果不做的话,今后大虞持续对外征伐下,势必会出现尾大不掉,拥兵自重,派系林立,甚至藩镇割据的现象。

    倘若真发生这种事情,即便大虞对外打下再多疆域,可这对大虞却不是什么好事,反而是取乱的祸事。

    ‘这也是为何没有筹设讲武堂的缘由。’

    而在黄龙思绪万千之际,楚凌心中也有感触,这件事他不是没有想过,但是他觉得时机还不成熟。

    如果不能打通军队自下向上的晋升通道,即便是创设了讲武堂,建立起更为完善的将校培养机制,可能涉足其中的群体,必然是以勋贵子弟,将校子弟为主的,至于底层群体根本就没有机会去竞争。

    长此以往,讲武堂非但不能凝聚军心,反而会成为阶层固化的象征,加剧军队内部的裂痕。

    这就违背了楚凌军改的意志。

    楚凌深知,唯有先以羽林为火种,自下而上点燃底层将士心中的忠勇之志,才能为日后制度变革铺平道路。

    如今要做的是让忠诚与战功成为晋升最硬的凭据,而非出身。

    待风气渐变,时机成熟,讲武堂自可顺势而立,真正成为全军英才的摇篮。

    届时讲武堂不再只是培养将才的场所,更是军心归附的象征。寒门子弟亦能凭战功与忠诚步入其中,真正实现三军之中,人人皆可成才。

    这种自下而上的升腾之气,方是大虞强军的根本。

    制度易立,风气难移,唯有先树典范、再正纲常,才能让忠勇之血流淌于全军脉络。

    羽林之魂,终将化作千万将士心中不灭的火种。

    而在这一过程中,是只有少数能脱颖而出,更多的不是倒在了征伐的途中,就是黯淡退出现役,可楚凌却知道,对于那些底层来讲,如果真有机会与公平的话,他们中的大多数是愿意拿命去搏的。

    因为他们渴望的不是富贵,而是被看见、被认可。

    一将功成万骨枯。

    寥寥数字,却道尽了很多真相。

    楚凌作为大虞皇帝,所能做的就是维系公平,叫参与其中的群体,特别是底层群体,能够得到应有的保障与待遇。

    这世上没有绝对公平,能营造一个相对公平,已然是很公平的事情了。

    “回去以后,将前线的情况,讲给羽林主要将校,叫他们传达给底下的将士。”楚凌收敛心神,伸手对黄龙说道。

    “要叫他们知道,在羽林闭营整训增扩期间,大虞在做些什么,大虞的儿郎有多少在前线厮杀拼搏。”

    “战争不会因为一次北伐的大捷就结束,在很多时候,大虞始终是处在战争威胁下的,大虞想要长治久安,就必然需要有人去负重前行!!”

    “臣遵旨!”

    黄龙立时单膝跪地,朝楚凌行礼道:“陛下放心,臣在归营后,就即召麾下诸将传达此战。”

    “嗯!”

    楚凌走上前,弯腰搀扶起黄龙,“表兄,在今后,还有诸多硬仗需要羽林来打,只有打赢了,大虞才能真正走向变革之路,给朕看好羽林,带好羽林,别叫羽林堕落了,这是朕对你的要求。”

    “是!!”

    黄龙呼吸略显急促,立时表态道:“只要臣在羽林一日,就定然会做好份内事,为陛下掌控好羽林!!”

    “哈哈…”

    楚凌笑了起来。

    不叫羽林参战,反倒叫全体知晓此战,楚凌就是要用这种方式,叫羽林始终处在紧绷的状态下。

    唯有这样,羽林才能更快的完成整训,完成增扩,待到下一次出征之时,方能以最锋利之姿,破敌千里。

    这样的事,其实不止作用在羽林,同样也作用在核心决策层,楚凌要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到了这个层级,属于世俗的那些,就必须要给家国大义让路靠边,谁要是还停留在原有思维下,谁就会被时代洪流无情淘汰。

    大虞要走的路,是一条从没有走过的路,也是这样,楚凌绝不允许有人敢拖后腿,很多事就是拖坏的,更不允许因私利而毁掉全局。唯有上下同心,方能拼杀出一条血路来,而这条路注定是康庄大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