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透过落地窗,在新打蜡的木地板上切出锐利的光斑。沈白婕站在光斑中央,深吸一口气,空气中还残留着油漆和崭新家具的混合气味。
这是他们的新家。她和毕晨的家。
毕晨正背对着她,试图将那个过大的书架挪到墙角合适的位置。他的动作还有些笨拙,像是尚未熟悉这空间的主人身份。沈白婕注视着他微湿的后背衬衫,手指不自觉地抚过随身包里那个硬壳文件夹的边角。
“先休息一下吧,有件事我们需要谈谈。”她说。
毕晨转过身,抹了把额头的汗,笑着走过来:“怎么了?哪个家具位置不满意?都说听你的。”
沈白婕没有笑。她走到刚拆封的沙发前坐下,拍了拍身旁的位置。毕晨疑惑地坐下,目光落在她拿出的文件夹上。
“这是《共同生活开支AA制细则》。”沈白婕平静地说,翻开第一页,“我花了三个月时间起草的,你看看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地方。”
毕晨脸上的笑容凝固了,像是被这突如其来的正式感击中了某种软肋。他接过文件夹,指尖在扉页上摩挲,那里工整地打印着文档名称,下方还有小小的日期和他们的姓名缩写。
“小白,我们不是说好,我负责房贷,你负责日常开销吗?”他的声音里没有不满,只有困惑。
“那是初步构想,不够精确。”沈白婕从包里又掏出一支笔,“精确能避免日后的摩擦。我研究了很多合租室友因为经济纠纷闹翻的案例,发现根本原因都是规则模糊。”
毕晨翻看细则,表情逐渐复杂。这份文件详细得令人咋舌:从水电燃气、物业费、绿化养护费,到日用品采购、餐费、网络费,甚至未来可能发生的维修费、更换家电器具的费用,全都分门别类,权重清晰。
“连卫生纸都要AA?”他指着其中一条,语气里终于有了一丝难以置信。
“生活就是由无数个卫生纸这样的细节组成的。”沈白婕语气平稳,“我计算了过去三个月我们同居试住的平均用量,参考市场均价,预留了15%的浮动空间。所有采购保留小票,月底结算。”
毕晨沉晨地继续翻看。文件里不仅有分类,还有计算公式、支付流程、争议解决方法。他看到“情感支出”一栏时,眉头彻底锁紧了。
“这又是什么?生日礼物、纪念日花费也要纳入AA?”
“正是。”沈白婕点头,“礼物的本质是物质交换,为了避免因礼物价值不对等而产生的心理不平衡,我建议我们设定一个礼物支出上限,超出的部分由接收方补足差额。”
毕晨放下文件,站起身走到窗边。窗外是小区精心修剪的草坪,几个孩子正在追逐嬉戏。他沉晨了很久。
“小白,我们是恋人,是要结婚的,不是合租的陌生人。”他的声音很低,像是怕惊扰了什么。
沈白婕的手指微微收紧,但声音依然平稳:“正因为我们计划结婚,才更需要建立清晰的财务边界。数据显示,婚姻中百分之七十的争吵与经济有关。”
“我们之间只有数据吗?”毕晨转身,眼神复杂地看着她。
沈白婕避开他的目光,起身走向厨房:“我去烧点水。你继续看,有意见可以提出来讨论。”
在厨房里,她盯着水壶上升起的蒸汽,眼神有瞬间的恍惚。这不是她想象中的新家第一天,不该有这样的对话。但她很快甩甩头,从包里拿出一张打印好的表格,贴在冰箱门上。
“这是什么?”毕晨走过来,看着表格。
“《首月开支记录表》。”沈白婕指着上面的分类,“我已经预填了今天需要购买的基本物品,我们一会可以去超市采购,作为细则的首次实践。”
毕晨盯着表格看了许久,最终只是轻轻叹了口气:“如果你觉得这样更好的话。”
一小时后,他们站在本地最大的超市里,推着购物车,气氛微妙。
“洗洁精,必需,大瓶装更划算。”沈白婕拿起一瓶,看了眼价格,在手机备忘录里记下,“23.5元。”
毕晨沉晨地跟着。
“纸巾,必需,促销装。”她又记下一笔,“35.8元。”
走到生鲜区,沈白婕拿起一盒包装精美的牛排:“今天搬家第一天,可以庆祝一下。这个牛排质量不错,98元。”
毕晨终于开口:“我不太饿,简单点就好。”
沈白婕的手顿了顿,把牛排放回冷柜,选了两份普通的速食意面:“那就这个吧,一共26元。”
结账时,收银员报出总额:“386.4元。”
沈白婕迅速道:“我付193.2元。”她精确地数出钞票,然后看向毕晨。
在收银员好奇的目光下,毕晨沉晨地掏出钱包,付了另一半。他的耳根微微发红。
回家的路上,两人都没说话。沈白婕低头看着手机上的记账APP,毕晨望着车窗外闪过的街景。
晚餐很简单,加热即食的意面,配上超市买的袋装沙拉。他们坐在新买的餐桌旁,头顶是精心挑选的吊灯,暖黄灯光本该营造温馨氛围,此刻却只照亮了两人之间的沉晨。
“我记得你爱吃牛排。”毕晨突然说。
沈白婕叉沙拉的动作停了一瞬:“偶尔奢侈不符合预算规划。”
“就因为我们那份细则?”
“规则一旦制定,就该遵守。”她放下叉子,“否则制定它还有什么意义?”
毕晨看着她,眼神里有种沈白婕读不懂的情绪。她低头避开,开始收拾餐具。
“我来洗吧。”毕晨站起来,“按照细则,家务劳动也应该平分。今天你做饭了,我洗碗。”
“那是加热,不算做饭。”沈白婕说,“不过碗筷确实该你洗,因为细则第12条规定,采购和清洁分工轮换。”
毕晨摇摇头,像是无奈,又像是觉得可笑。他端着盘子走进厨房,水声很快响起。
沈白婕站在客厅中央,环顾这个崭新的家。一切都按她的设想布置,每一件家具,每一个装饰,都是她精心挑选的。这个空间应该是完美的,安全的,不会有意外,不会有失望。
她走到书架前,想找本书看,却注意到毕晨的手机随意放在茶几上。这不是他的习惯,他通常会把手机收得很好。鬼使神差地,她拿起来,屏幕亮起,是一条未读消息预览:
“晨哥,新房第一天感觉如何?小白喜欢我们送的礼物吗?”
沈白婕的手指僵住了。礼物?她想起今天收到的几个快递,是毕晨的朋友们寄来的新婚礼物。她还没来得及拆。
她放下手机,走到堆在墙角的快递盒前,找到寄件人是毕晨朋友的那些。拆开第一个,是一套精致的餐具;第二个,是某品牌的香薰套装;第三个,是一台面包机。
沈白婕盯着这些东西,突然意识到什么。她快步走回卧室,从自己的包里翻出一个小本子,急速翻看。那是她的礼物记录,所有收受和送出的礼物都登记在册,以备回礼时参考。
她核对着日期和名字,脸色渐渐变了。
毕晨洗完碗出来,看见沈白婕坐在沙发上,面前摆着那几份礼物和她的笔记本。
“怎么了?”他问,用毛巾擦着手。
“这些礼物,”沈白婕的声音有些干涩,“王强上个月结婚,我们只送了一套茶具,价值200元。李明的孩子满月,我们送了300元红包。按照常规回礼标准,他们这次送的礼物明显超出了应回的价值。”
毕晨放下毛巾,表情平静:“所以呢?”
“按照细则,超出部分应该退还或者补差。”沈白婕说,但声音里第一次出现了不确定。
毕晨走过来,拿起那台面包机:“王强记得我爱吃烤面包,特意选的。李明和他太太一起挑了香薰,说记得你喜欢茉莉花香。”
他放下面包机,看着沈白婕:“小白,人与人之间,不是所有东西都能用数字衡量的。”
沈白婕的手指紧紧攥着那个记录礼物的小本子,指节发白。
“可是......如果不精确,就会产生亏欠。亏欠会产生压力,压力会转化为怨气,最终导致......”
“导致什么?”毕晨轻声问,“导致像你父母那样?”
沈白婕猛地抬头,像是被什么击中了。
沉默了很久.....
突然毕晨拿起那份AA制细则,轻轻放在一旁:“新房的第一条规则,不应该是这个。”
“那应该是什么?”沈白婕的声音几乎听不见。
“应该是......”毕晨思考了一下,“无论发生什么,我们都会一起面对。无论是财务问题,还是其他任何问题。”
沈白婕低头看着自己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种数字和规则。她突然觉得那些线条和格子像一座牢笼。
“规则之外,总该有些例外。”她说,声音里有一丝陌生的轻松。
毕晨微笑,一只手握着方向盘,另一只手伸过来,轻轻握了握她的手。
沈白婕没有记录这顿牛排的价格,也没有计算谁该付多少。她只是品尝着食物的味道,注视着坐在对面的男人,和窗外这个他们共同选择的、尚未被规则完全定义的世界。
新房的第一条规则,或许应该是:给意外留一点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