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龙岛。
红云若烧,初阳似丹,海天橘红。有道人乘龙出云,摄紫餐霞。
“我辈修真之人,当如是也。”
朱明玥痴痴道。
老侯闻言微笑,是,大家想都是这么想的,可你别当人面说出来呀,你说这话叫人怎么接?奉承你有广法先生之姿?老侯觉得自己的伴游功夫还不到家,说不出这种话。
但好在,由龙脊道登火龙岛的路很宽阔,即便有很多慕名而来的人来见这一幕,但站得也都很分散,左右无人,林仙长也是愣神看着火龙,所以并未被他人听去,平白招笑。
等到两人回过神来,老侯开始称职讲解,
“广法先生自从建立真意宗后,就一直在火龙岛上修行,平日里就在火云中潜修,并不轻易露面,岛上诸事都是由武、何两位副教主管着。唯有每天日出时分,广法先生会驾龙出云,采摄紫气,惊鸿一现。也因此造就了「火龙含丹」这一景致。
“火龙岛分内外岛,我们现在所处的地方就是外环岛,可以随意走动,采买特产。内岛则是真意宗的道场,非相邀不得进,两位注意了。”
一路走来,林明旭和朱明玥对老侯都颇为满意,此刻交付酬金,拱手致谢,
“有劳侯道友了,道友自便就是,我等在岛上逛一逛,有缘再见。”
老侯接了酬金,喜笑颜开,回礼道,
“有缘再见,如果两位日后还有朋友来,可代为推荐,伴游和水产,就认准牛尾塘老侯!”
两人笑着点头,
“这是自然。”
遂分别。
————
此时,岛上众修注目的焦点,「火龙含丹」的主角,程心瞻就端坐在龙额上,采摄紫气。不过,他摄来的紫气,并未全部留于体内,洗炼元神,还有一部分,都是被他凝为太初紫露,抹在了身处龙首的双目上。
吴牢把事情做的很绝,想当初天鞘山的人养尸,为了不让尸奴产生灵智,用的也不过是祖传的绝灵秘法。而吴牢得到龙尸之后,不但以绝灵法炼杀尸上的残留意念,而且还把龙目给挖了下来。
夫精明,气之华也,心之使也,神之候也。
赤尸把龙珠掏出来,使得身丹分离也就算了,居然把龙尸的眼睛也挖掉,实在是釜底抽薪的绝户计。
所以当程心瞻想重新把龙尸养出灵智来,也是万般艰难。
针对这种情况,他想了两个法子。
第一步是把龙目剜洞洗干净。
吴牢下手狠毒,不知用的什么法器,剜去龙目后留下来的坑洞一直在流污流脓,还生了毒瘤。这样的剜洞,就是找来龙睛也放不进去,所以第一步是清理剜洞。
程心瞻想的法子就是用太初紫气,紫气属少阳,意在光明,扫荡阴邪,生机勃发又不冲烈,剔除龙尸眼眶剜洞里的阴邪最合适不过了。
不过紫气温和,洗剜洞、除阴邪也是水磨工夫,程心瞻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到最近也才堪堪洗干净。
第二步就是点睛了。
这个程心瞻反倒是熟络,都已经做好了,因为涉及到了明治山的老本行。
明治山修尸解法,又以杖解为第一等。当初明治山的开山祖师詹碧云独创杖解法,提出尸解灵体一定要有「天窍地络」。所谓的「天窍地络」,就是要像竹节一样中空,可以做窍,或者是像莲藕那样有孔,充当经络。关键都是在于可以藏气和行气。
祖师还自创了一道法门,唤作《假形代窍合真妙箓》。
这道法门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外画符箓,然后封入内窍,化作命藏要穴。符穴箓窍与肉身窍穴一般无二,既可修炼神通,又可存放法宝,还可寄托内景神,是让仙翁都赞叹的玄奇法门。
这道法门,对外人来讲是匪夷所思的,明治山的分神化身之法在三清山乃至整个道门中也是别树一帜的。
别看程心瞻自打修行不久就有了竹身,并在肉身被真煞堵塞的情况下以竹身修行也不耽搁进度,并时常以三道化身做三件事,这在他人看来其实是难以想象的。
如果分神化身之法真要这么简单普遍,那可以炼化第二元神和身外化身的宝物就不会那么罕见与抢手了。
因为在广大修者的普遍印象里,只有炼成第二元神,才能不惧日月风雷,以第二元神离体远游;只有炼成第二元神,才能在不影响本尊元神实力以及不会损耗自身寿元前提下,分身分念去做事。
分身也是一样,只有炼成身外化身,才能像本尊那样施展命藏神通、收放法宝、修行功法、运气调息。如果只是随便找个躯壳,那就只能像操控傀儡那样,能动弹,却做不了太多事。
还有一种情况是介于这两者之间,「夺舍之法」,又叫「借尸还魂」。这种法门,以意念或是元神操纵躯壳,可以施展躯壳的本事,却不能施展意念或是元神自己的神通,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但如果寄身的躯壳特别好,比本尊肉身还要好,那也是有大把人愿意。
比如很多人在斗法中肉身被打烂,元神出逃,如果没有能炼成身外化身的宝物,那就只能寄希望于能找到一个上好的躯壳了。
话说回来,程心瞻拿到竹身和莲身后,一路修到三境结丹,化身体内的窍穴都是他自己以《假形代窍合真妙箓》画符窍的。此时,要为龙尸重新做眼,用此法自然是恰当的。
而且程心瞻并不吝啬于材料,采朝霞为纸,以「赪霞紫炁罡」为墨,画出来的眼符熠熠生辉。他想,说不得,自己的两道符纸还要为这条龙尸添一道眼窍神通。
当然了,在过去的这一年半里,他所作的当然不仅仅只是给龙尸清眼画睛,他自身的修行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首先是绛宫中的先天精气真华,在「太阳烧宫」法门的持续精粹之下,已经凝成了一粒枣核大的精种,种入了云床之中,如今只待仙芽萌发。
其次是金丹。程心瞻是戊子年早春渡的三洗丹劫,眼下则是明四百七十年的隆冬,都已经过去三年了。他在戊子年又收获了一批素风罡,比第一次还要多,如果他全部拿来吹拂劫云,最迟明年就要渡四洗丹劫了。
不过程心瞻目前还收着力,因为仙芽还未萌发出来,提前引发丹劫也不会有太多收益,反而有可能会伤到金丹。所以,在这一年半里,他一直待在火云中,以火云炼丹,增强金性。
这火云是抽取地下离渊火穴的精气,再融以地气和龙气,从而形成的难得的火焰。而他第三次丹劫是龙劫,并推测第四次是土劫,所以他认为以此火炼丹,既能巩固龙威,又能让金丹提前适应土行,是以硬生生炼了一年半。
最后是神照法。
元婴四步,仙芽、命胚、成胎、结婴。而程心瞻又是惯于走一步看三步的人,现在,精种着落,只待萌芽,所以第一步只是时间问题。等到仙芽萌发,金丹也差不多就可以再炼一次丹气,到时候两者精气相交,便可结成命胚。
所以程心瞻在这一年多时间里一直在考虑第三步,如何化胚为胎。
《怀胎歌》里说:「专其意,空其性,紫阙洞开一阳明。神光照耀胎儿现,稳怀十月方通灵。」
意思是,专心致志,然后洞开紫阙,以神光照耀,便可使精、气、神三元合一,从而化胚为胎。
在这一步里,元神注照是关键。
程心瞻亲眼看过天真童子的元神注照,天真童子发出来的元神之光乃是纯阳之光,像一道金色的瀑布,飞流直下,垂落中宫。他当时就曾想过,等到自己开启四境修行的时候,又该以何种元神之光来注照,是否也选择纯阳呢?
在这一年半里,他更加深入的研究了这个问题。
他与常人不同,保留了阴魄,又将三道魂灵分别炼成了三道元神,所以元神注照就不能按部就班,而是要契合自身去做选择。
一直以来,他都是坚定的阴阳大道的信奉者和践行者,认为阴阳共济,实时变化,无限可分。
所谓阳虚阴实,所以魂魄为阳,肉身为阴。而在肉身里,又可按刚柔分为白骨阳而血液阴,再细致一些,还可按心肾分为心血阳而肾血阴。魂魄也是如此,按先天之性,魂好动喜出游,魄好静而喜守身,自然便是魂阳而魄阴。程心瞻修行《长生胎元显神密旨》和《太乙金华宗旨》也是按着这个先天之性,把三魂修成三道阳神,七魄炼成七道阴魄。
但阴阳之分是否就到此为止了呢?
三道元神是否都是太阳之极了呢?
程心瞻之前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因为还没到这一步。但在这一年半里仔细一琢磨,他就发现,答案当然是否。太阴尚有阴晴圆缺、太阳尚有食亏缺晦,世间哪有什么是称得上阳之极的呢?
所以他想,以纯阳之光孕育出来的元婴可能和自己长久以来坚持的阴阳大道并不完全契合。
一则变,二则对,三则生。
自己有三道元神,按理来说应该有生生不息的无穷变化才是,又怎能只局限于纯阳一种呢?更确切的来说,应该是:元神属阳,可为纯阳,但阳中又有阴阳,不止于纯阳。
而这种阴阳观,也是受到了《少阴少阳炼神归真枢要》的启发。在这一年半里,他和华瑶崧时常沟通,完成了这本专为袭明派阴灵弟子所创功法的第一版编写,程心瞻自身也是受益良多。
进一步的,如果说,有什么东西为【三】之数、为阳之意,能发明亮之光、含阴阳之变、穷天地之机,那一个显而易见的答案就出现在程心瞻的脑海中。
三光日月星。
三光为光明之源,驱逐永夜黑暗,是阳的一面;三光高悬于天,位于清气之中,相比于地、相比于浊,是阳的一面;三光日升月落、斗转星移,永不停歇的变化着,这也是阳的一面,同时,这也与魂好动喜出游的特点相契合。
在细分之下,日为太阳,月为太阴,星为太和,在阳的一面中又有阴阳之变。而且,爽灵元神司澄澈、掌慧鉴,对应阳和之气;幽精元神统形骸、役欲津,对应阴纯之气;胎光元神镇丹元、固命蒂,对应太和之气。
这真是延津剑合——神物天配了!
并且这样一来,自己的三道元神和自己所追求的阴阳大道完美契合,三道元神所发的乾天三光注照入命胚,也将形成一个独一无二的、符合自己道途的胎儿!
而当这个想法确立之后,他自然而然便想到了当初自己作为主仪官迎龙王的时候,曾经主持过三光同天的仪式,宗门特意赐下了「弱水洗星罡」和「子夜月华罡」,而龙王自身还赠予过一道「赪霞紫炁罡」,这三道天罡不就刚好对应了日月星三光吗?
正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也。
确定好神照法门后,程心瞻便驾驭三道元神分食三道天罡,悟其神韵,养其神华。除此之外,每逢天上三光盛大时,他也会外放元神,直接采摄三光精华,时至今日,已有小成。
不多时,太阳由丹转白,炽烈耀眼,程心瞻便停止采摄,驭龙回到云中,他也感知到,两个徒儿上岛了。
————
“敢问可是林、朱两位道长?”
外环岛上,两个女子找上了林明旭和朱明玥。
两人闻言一看,便见两个女子各有千秋。一个白裙,肤白细腻,殷桃小嘴,腰身盈盈可握;一个蓝裙,面容姣好,长相大气,体态丰腴饱满。
“两位是?”
林明旭问道。
蓝裙女子笑答,
“回道长,我俩是真和宫随侍,伏淼/白珍珍,掌教命我二人迎两位入宫相见。”
林明旭和朱明玥对视一眼,连道,
“有劳。”
————
真和宫位于火龙岛中央,同时也是「三元九宫七星大阵」的中宫位置——赤尸定下的这个大阵基调已经足够好,所以程心瞻并没有大改,只是动了九井井壁的符纹,之前这里也是赤尸的住处,现在被改成了真意宗掌教道宫。
“两位道长,请进。”
真和宫前,伏淼和白珍珍停步,并展臂请林、朱二人入内。
两人点头谢过,迈步走进。
殿宇内有香案,香案后悬挂一张巨大的杏黄色宝幡,上书【阴阳】两个大字。香案前摆着一些蒲团,正中间坐着一个年轻的道人。
两人见状,齐齐执礼参拜,
“弟子明旭/明玥,拜见师尊。”
程心瞻笑着抬手,一股法力将两人托起,道,
“一路辛苦了。”
两人连道不敢,随即,朱明玥从洞石中拿出一方长条形的玉盒,双手呈上,
“师尊,伏霞湖洪教主所托手信和信物均在其中,请您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