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八千多了?”
曹胜看着首章订阅的数据,惊讶自语。
心想:按这个增长趋势,莫非这本书的24小时首订人数能破万?
不可能吧?
原时空是哪年出现首订过万作品的?
他想不起来了,只能在心里毛估大概是08年左右。
因为在印象里,网文好像是在08年左右,网文大神们挣钱才变得容易的,他一直记得08年左右,在作者群里和人聊天的时候,有人在群里说某个大神这次参加起点作者年会的时候,特意卖惨了。
在起点高层面前,掏出自己的老年手机。
让当时的起点高层当场承诺会提高作家们的待遇。
所以,可想而知在那次卖惨事件之前,网文圈即便是起点的大神,收入也不高。
当然,当时也不是每个大神都这么惨。
比如:血荭在04年成为第一个年入百万的网文写手,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
那时候,网文发展速度极快,不仅读者群体飞速增长,大神们的收入也涨得挺快,05年的时候,不少大神的年收入就纷纷破了百万。
只是,起点的大神们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有人变得过气,从人气巅峰滑落下来,收入大幅下降。
零几年的起点,人才辈出,每年都有新人异军突起,抢走那些大神的风头,无形中,就让一些老牌大神渐渐过气。
总之,曹胜估计原时空首订破万的作品,应该是在08年左右出现的。
08年以后,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和普及,很多年轻人都有智能手机了,而智能手机让大家,变得非常方便。
网文读者的人数也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而呈爆炸性增长,人气很高的大神新作,开始频频出现首订过万的情况。
而现在呢?
才2002年啊!
难道我这本书的24小时首订人数就要破万了?
这怎么可能?
曹胜有点不敢相信。
《修真聊天群》这本书的创意和剧情,不能说差,但在他重生后已经发表过的所有作品中,他认为绝对排不上第一。
其实他和很多读者的看法一样,也觉得《修真聊天群》不如自己另一本《国术演义》。
《国术演义》开创了国术这个分类题材,在现代格斗类中,开创了一套全新的修炼体系。
剧情上,也很爽快。
而《修真聊天群》呢?
创新程度,能比得上《国术演义》?
日常文的写法,很有水文的嫌疑,看的时候,有《国术演义》那么爽?
可《修真聊天群》现在的首订数据,已经超过《国术演义》上架时的首订数据差不多3000了。
一时间,曹胜只能往其它方面找原因。
比如:是不是因为《国术演义》上架的时候,起点刚刚推出付费阅读,愿意付费阅读的读者人数太少?而现在起点已经积累了不少付费读者,所以《修真聊天群》的首订数据才这么漂亮?
比如:《修真聊天群》双平台发表,这次起点这边率先上架,是不是把榕树芐那边一些铁杆粉丝吸引过来订阅支持了?
比如:喜剧风格的《修真聊天群》在受众群体上,天然比国术类的《国术演义》更大?
就像电影圈,很多精心制作的大片,票房往往会被一部嘻嘻哈哈的喜剧电影吊打。
最典型的例子,是周星池年!
1992年,周星池有7部电影上映,其中有5部垄断了香江电影票房榜前五名。
是因为这5部电影的艺术价值高到碾压同年的所有电影吗?
只能说是喜剧电影的受众群体足够大。
而曹胜这本《修真聊天群》就是喜剧风格的。
喜欢任何一种题材的读者,都有可能成为这本书的读者。
“今晚12点应该破不了万……”
看着作者后台上的订阅数据,曹胜再次自语。
因为以往的经验告诉他——任何一本书上架后的订阅数据涨幅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下降的。
但……
他也知道傍晚到晚上10点左右,还有一波订阅高峰。
因为这段时间是很多人上网的时间。
他估计晚上10点的时候,这本书的首章订阅人数应该能破9000.
但10点——12点,大概率是垃圾时间,订阅人数会非常少,两个小时都未必能涨200个订阅。
可9000多的首订数据,也足够惊人了。
这可是2002年啊!
怀着复杂的心情,曹胜抓紧时间发了两章存稿上去,顺手也更新了一章《国术演义》。
更新完,便关了电脑,端着茶杯、拿着手机下楼去吃饭。
来到二楼,一眼看见正在往餐桌上摆碗筷的姜晓霜,他才恍然记起姜晓霜今天在短信里说过今天下班后,会来陪他吃饭,陪他庆祝新书上架。
“来啦?什么时候来的?”
曹胜露出笑容打招呼。
姜晓霜转脸望来,抬手捋了下耳边的发丝,笑道:“来了有一会儿了,你今天下来吃饭有点晚呀!快来坐吧!我特意买了几只大闸蟹,早就蒸好了,现在应该不烫手了,你来尝尝看!”
曹胜目光往桌上菜肴一扫,就看见一大盘大闸蟹,目测有七八只,每一只都很大很漂亮。
“大闸蟹是不是要配黄酒啊?”
他笑着走过去,随手放下茶杯和手机。
姜晓霜拿起一只大闸蟹放到他面前的碗里,“放心吧!黄酒我已经煮好了,按你的习惯,加了葱姜煮的,我去给你端来!”
话音未落,秦喜月的声音从厨房传来,“姜小姐,您坐下吃吧!黄酒我来端!”
曹胜闻言,抬手往下按了按,示意姜晓霜坐下吃。
姜晓霜回头说了句:“谢谢啊秦姐!”
然后才坐下,也拿起一只大闸蟹,一边摘下一支支蟹腿,一边笑道:“我买了20只大闸蟹,其它的,刚才送到楼下给雷振、孙亮他们吃去了,要不要也给他们送点黄酒呀?”
曹胜吃了一口蟹黄,闻言,瞥她一眼,微笑道:“不用!他们有酒!他们也未必喜欢喝黄酒。”
两人边吃边聊,气氛很和谐。
曹胜目前没有名义上的女友。
但姜晓霜在他这里,是最像他女友的。
不仅和他相处最自然,和他这里的阿姨、保镖们也是混得最熟的,而且她每周还都去曹胜父母那里走动。
曹胜父母也挺喜欢她。
曹胜偶尔去父母那里吃饭的时候,他父母也总在他面前念姜晓霜的好,还常常劝他和姜晓霜在一起。
他父母不知从哪里得到消息,已经知道他和黄清雅分手的消息。
“你最近怎么样?工作还那么忙吗?”
曹胜随口问。
姜晓霜低头用剪刀剪掉蟹腿的关节,听到这个问题,语气也很随意,“还好!我现在已经熟悉了主持人的工作,压力没以前那么大了,工作自然就轻松了。”
说话间,她放下剪刀,拿起一根筷子,用筷子捅进刚刚剪掉关节的蟹腿中,白白的蟹腿肉被筷子一点点顶出来。
曹胜看了看她的操作,哑然失笑,打趣道:“你这吃法很讲究啊!跟谁学的?”
姜晓霜笑眼看过来,“跟台里一位大姐说的,那位大姐很会吃大闸蟹,说是特意跟大酒店的服务员学的,怎么样?你要不要学?我教你呀!”
曹胜摇头,“算了!我不想学!”
姜晓霜意外,“为什么呀?你那样吃,很多肉都被浪费了。”
曹胜:“我怕麻烦!”
……
当晚10点多,曹胜码完一章稿子,短暂休息时,登录起点作者后台,查看《修真聊天群》的订阅数据。
发现这本书的首章订阅人数果然已经破了9000,有9200多了。
此时距离午夜12点,还有一个小时四十几分钟。
他估计12点整的时候,首章订阅的人数应该真破不了万。
心里略有点遗憾。
但总体上还是开心的。
想了想,他又发了一章存稿上去。
这是他今天更新的第四章,上架第一天订阅数据这么漂亮,他在上架感言里承诺的第四章,自然要兑现。
哪怕他手上的存稿很有限。
发布这一章的时候,他心里也闪过一个念头:这个时候又发一章,能把首章订阅的人数再拉升一截吗?
如果能再拉升一截,说不定12点整的时候,首章订阅人数真能突破一万。
虽说他没有首订数据破万的执念,但如果能突破一万,他肯定会更高兴。
短暂休息片刻,他又开始码字。
手上的存稿越来越少,这两天的更新量又大,他自然要抓紧时间码字。
为了今晚能码点字,今天晚饭后,姜晓霜建议他今晚休息一下,别工作了,陪她聊聊天、看看电视,也被他婉拒了。
姜晓霜现在应该在楼下主卧床上等他呢!
他还是将她抛在脑后,集中精神,沉浸在情节中,抓紧时间码字。
噼里啪啦的码字声,显示着他此时连绵不断的思路,码字的手速有多快,就代表他的思路转得有多快。
因为他打出来的每个字,都是在心里先流淌过的。
只是……
这一章刚码出一千来字,他书房门就被人敲响了。
“咚咚!咚咚!”
敲门声传进戴着耳机的曹胜耳中,将曹胜的思路打断,他皱眉看向书房门,随手摘下耳机,第一个反应是姜晓霜敲的。
门外却传来王婧的声音,“老板?老板!起点的宝剑峰打电话找您,他让您赶紧给他回一个电话!老板?老板?”
曹胜很意外。
既意外竟然是王婧敲门,也意外宝剑峰这个时候竟然让自己给他回一个电话?
什么事这么急?非要我这个时候回电话?
“知道了!!”
曹胜扬声回了一句。
门外王婧应了一声,脚步声渐渐远去。
曹胜放下手里的耳机,先将刚刚码出的一千多字保存好,然后犹豫了一下,看向电脑旁边的手机,最终还是拿起手机。
手机通话记录里,有宝剑峰十几分钟前,接连打过来的3个未接电话。
曹胜拨通宝剑峰号码。
在等宝剑峰接听电话的时间里,曹胜猜着宝剑峰这个时候急着联系自己,所为何事?
宝剑峰作为起点的负责人、总编辑,肯定了解晚上12点之前,是他们这些写手的码字高峰期。
没什么急事,宝剑峰这个时间点,应该不会打电话给他。
“喂?曹总?曹总!总算联系上您了,是这样,您有关注您新书目前的订阅情况吗?”
曹胜嗯了声,“知道,怎么了?”
宝剑峰:“呃,曹总!那您有没有注意到您这本书的首订人数已经有九千多了?距离一万已经不远了?”
曹胜莞尔,“嗯,知道,怎么了?”
宝剑峰:“怎么了?曹总!那您有没有注意到自从9点半以后,您这本书的订阅数据涨幅就明显降下来了?我这么说吧!根据我们编辑部的一致判断,按照现在这个增速,正常情况下,您这本书到今晚12点,首订人数是很难突破一万的,可能会差两三百,或者三四百个,您觉得呢?”
曹胜听得想笑,“嗯,我估计也是这个数据,确实很难突破一万,你到底想说什么?”
宝剑峰:“呃,曹总,我听说您有12个书迷群,群里的书迷人数至少有一万人,对吧?您看……您要不去这些书迷群吆喝两声?请大家订阅支持一下,我估计那么多书迷里,肯定有一些人还没订阅,您去喊两嗓子,12点前,首订人数破万的希望就大多了,如果还差一点,那我们再想办法帮您冲一下数据,您看怎样?”
曹胜皱眉想了想,微笑道:“行!那我就去群里说一下,不过,就算最后数据破不了一万,你们也不要给我做假数据,好吧?”
宝剑峰:“为什么呀?您这数据已经差得不多了,我们稍微运作一下,破万很容易的。”
曹胜轻笑一声,“不用!刷数据这种坏风气,不能从我开始!”
他这个人有时候挺犟的,有一些在外人看来很矫情的毛病。
比如:他重生前写那么多年,行业里刷数据的作者,不计其数,他却从不花钱刷一个数据。
即便是后来起点推出月票红包、推荐票红包这些玩法,他也从不花钱买这些东西。
重生前,他有这样的坚持。
重生后,就更不想玩这些盘外招了。
说他清高也好,倔强也好,他就是要这么干。
原因?
无它!
只是不想自己侮辱自己。
身为一名职业写手,花钱买数据,不就是在侮辱自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