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文娱2000:捧女明星百倍返利 > 第352章 出来混,要讲背景,讲资源

第352章 出来混,要讲背景,讲资源

    负责收买约翰·梅尔傍友的这位,心里非常无语。

    要让加钱你早说啊!

    东拉西扯半天,浪费时间。

    我差点以为你们挚爱亲朋呢!

    不过,这小子铺垫耐心铺垫了那么长时间,估计胃口不小,恐怕不是轻易能打发的。

    “多少?”他语气冷冰冰,大有一言不合,我立刻就走的意思。

    约翰的傍友,不是第一次出卖约翰了。

    出卖对象,基本都是媒体。

    从卖行程、卖约会信息、卖隐秘八卦,到后来的卖照片……

    出卖之路在升级。

    约翰·梅尔,似乎也对他产生了怀疑。

    这让他非常不满,作为好朋友,你每个月赚几十万美金,却只给我几千美金?

    我又没找你多要,自力更生,出卖你点信息,换点钱怎么了?

    约翰·梅尔之前的名气一般,这些东西,根本不值钱。

    最多的一次,是最近偷拍了他的约会视频,卖了五家媒体,一口气赚了一万三千多美金。

    但视频最多一两年拍一次,否则约翰肯定能发现是他干的。

    约翰傍友,眼中闪过一丝精明,他没有开口说话,琢磨了一会儿,伸出五根手指头。

    “五万太多了!”来人看清了他是什么货色。

    “我是说五十万!”

    “呵呵,当我没来过。”来人扭头就走,大步流星直接出了咖啡馆的大门。

    眼看对方开始在马路上拦车,约翰傍友彻底绷不住了,连忙追出去。

    一通讨价还价,来人答应先付两万美金,有了效果,再加钱。

    傍友答应下来……

    约翰·梅尔酷爱酒精。

    不是什么秘密。

    实际上,在美利坚搞摇滚的,没几个人不酗酒。

    喝醉了胡搞,更是家常便饭。

    尤其,约翰·梅尔成长于七八十年代,是美国的白金时期,他过得是最无忧无虑的日子。

    平时找刺激,自然是靠酒精和违禁药物。

    在后世的采访中,约翰曾面对媒体公开承认过,为了戒酒,他用叶子来替代。

    也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脑回路。

    曾经有媒体人形容他:谈到威士忌、女人、大麻和他最好的专辑就停不下来。

    当晚,拿到钱的傍友,闻了闻现金油墨的香味,满意地跑去卖了两箱酒,又搞了点叶子。

    回到约翰·梅尔的别墅,让对方报销了费用,又加急加钱约了一批兼职女模特。

    泳池派对,正式开搞。

    次日一早。

    嗨了一晚的约翰·梅尔,见桌子上摆着几张报纸。

    报纸的封面照片,或者最显眼的照片,全是唐文那张英气逼人的脸。

    有他在奥斯卡之夜被妮可·基德曼亲吻的照片。

    有他在电影首映礼上意气风发的照片。

    ……

    约翰·梅尔嗨过头,加上通宵熬夜,宿醉头痛,本就十分暴躁。

    看到抢走自己格莱美最佳新人的家伙出现在报纸上,气不打一处来。

    看到唐文捧着格莱美“留声机”奖杯的照片,再也压抑不住,抓起报纸就撕了个粉碎。

    撕完之后,把茶几上的花瓶、纸巾盒摔了一地,发泄完毕,刚要去睡觉。

    大门外,门铃响起。

    伴随着门铃的,还有一些刺耳的噪声。

    “TMD!”约翰顿时暴跳如雷:“这些该死的小报记者,怎么又来了?!”

    好莱坞的明星、歌手,全是新闻制造机。

    拍到照片、视频,就能去媒体换钱。

    实在拍不到,拍两张外围的照片,搞得模糊一点,故事编得好一点,也能带来收益。

    这种情况下,娱乐明星,每天都有人盯着。

    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就会引起数十个小报记者、自由媒体人“围猎”!

    “外面很多记者,正在制造噪声”,佣人从院子里走进别墅:“先生,不知道谁透露了消息,说这里昨晚开了无遮拦大会,玩儿出了大事儿,有十几个人蹲在外面要求您接受采访!”

    “去tm的采访!让他们滚远点,否则我拿枪突突了他们……”

    约翰暴跳如雷。

    为了钱。

    没什么下线的自由媒体人,什么花样都搞得出来。

    他们得到的消息各不相同,有人说,约翰搞了未成年,有的说是怀孕少妇,造成了大出血……

    这种事,放在其他国家是耸人听闻的。

    但在北美娱乐圈,这些人听到消息,没有半点怀疑,心里只有兴奋和对大新闻的渴望。

    约翰理智尚存,不愿意和他们起冲突。

    让傍友去门口宣布:这里没有他们想要的新闻。

    自己则怒气冲冲钻进卧室,“砰”地关上了门。

    按理说,发生这种事情最好是马上找公关经理、经纪人,出面澄清。

    但这一晚,他酒色叶子,什么都来。

    一晚上的亢奋过后,可不是一点点倦。

    那是一种透支的感觉。

    昏昏沉沉正要睡着的时候,一阵刺耳的“金属剐蹭铁皮”似的巨大动静,让他瞬间醒过来。

    浑身上下汗毛倒竖,直起鸡皮疙瘩。

    “F**k!”

    “son of b!”

    “holly……”

    他骂骂咧咧地下了楼,像一只暴躁的大狗,要去跟人拼命。

    “嘿,约翰,你不能出去。”

    “F**K!我受够了!今天一定要给他们点颜色看看。”

    狗仔扰民是常有的事儿。

    为了搞到新闻,逼明星出门,他们甚至敢半夜、凌晨在别墅区,用高功率音箱扰民。

    好在北美的别墅区占地面积足够大。

    受到干扰的,主要还是他们针对的明星。

    约翰·梅尔拎起一根棒球棍往外走。

    被两位发小拦下。

    被收买的傍友,帮着劝了几句,然后话锋一转:“其实我有个主意……”

    “喷水枪和鞭炮?好主意!”

    大门被堵,出不去。

    但有钱能使鬼推磨。

    在几千美金的诱惑下,不到一小时,鞭炮和喷水枪,被人举着从别墅高墙的外面,递了进来。

    来人用梯子、钓鱼竿完成了送货。

    然后,就热闹了。

    鞭炮在蹲守的狗仔群中炸响。

    外面顿时响起一片问候约翰全家的动静。

    鞭炮炸完没等他们松口气,有着刺鼻气味的水,从墙头淋下,落在了身上。

    狗仔们气炸了。

    扬言要和约翰·梅尔干到底!

    而此时,唐文已经落地英国开始专辑宣传。

    英美表兄弟,同文同种。

    唐文在歌曲在美国受欢迎,在英国也不差。

    尤其对于青少年来说。

    2003年,英伦的存在感,没有后世那么弱。

    但唐文接触的几个华纳当地高层,明明年纪不算大,却喜欢缅怀上个世纪。

    他们没把唐文当外人。

    凭感觉,认为唐文是英国人。

    在他面前,丝毫不掩饰对“日不落”的怀念。

    唐文只是听听,这种祖上阔过的情结,会永远伴随着英伦,值得某一天,他们不得不睁开眼,重新仰视这个世界的大哥!

    《tang》专辑的发布会,有两场。

    场地一大一小,大的是北格林威治体育馆,能容纳两万人。

    原时空,不少国内的知名歌手,都在这里开过演唱会。

    采取门票制,价格很便宜。

    主要针对的是伦敦、英国,乃至欧洲的歌迷。

    现场铺货的专辑,以磁带、CD为主,另有少量的黑胶唱片。

    小场地,在卡林阿波罗剧院。

    剧院始建于1930年,仅能容纳三四千人。

    不过,从停车场的车能看出来。

    来的都是有钱人。

    其中不乏所谓的“老钱”。

    和国内崇拜老钱的人不同。

    在唐文看来,崛起于大航海时代的英伦,第一桶金的积累,以及到后来日不落帝国存在所需的资源,带着满满的原罪!

    所谓“老钱”不过是一种美化。

    但今天来的人,都自认是“体面人”!

    宣传手段,和大型场馆不同。

    唐文从头到尾,没有提半句“买卖”的事儿。

    他穿着传统的燕尾服,跟华纳找来的两位音乐大师,一位音乐指挥家,坐在台上非常纯粹地聊着音乐。

    中间唱了几首歌,秀了一次钢琴,一次小提琴。

    至于吉他,别闹了。

    根本不会出现在这种场合。

    这种更类似于音乐会的活动,是一般歌手无论如何组织不起来的。

    唐文本身是个创作天才,加上又是导演,又是作家。

    写出的东西,多少有些内涵。

    英伦方面,普遍将他当作自己人。

    才能成功举办这种高端活动。

    最后,他创作的《他是个海盗》演奏完,现场响起掌声。

    下面西装革履的男人,妆容精致的妇人,年轻人们,低声赞叹着:

    “真是精彩的夜晚”

    “他真是天才”

    “妈妈,我喜欢这首曲子……”

    活动时间不短,足有两个小时。

    送走嘉宾,用签名黑胶唱片感谢了本地的工作人员。

    不等唐文离开。

    今晚的销售成绩,已经统计出来。

    “断货了!唐!黑胶唱片断货了!”华纳英伦的负责人,拎着一瓶香槟来找唐文庆祝。

    “什么?”他略感吃惊:“不是准备了两万多张黑胶吗?”

    这种音乐会,来的都是有钱人。

    普通的磁带,只能当作赠品。

    真正的销售目标,是黑胶唱片,和典藏版CD。

    “没错,唐!2万5千多张,其中一半是优质首版专辑。每一张价值28欧元。”

    1欧元等于1个多美元,10几块人民币。

    也就是说,一张优质首版黑胶的价格,足有200多人民币。

    不是一般人消费得起的。

    说到黑胶,大致分为几个等级。

    一、入门级消费品。

    华纳准备了一万多张,价格是10欧元。

    全部销售一空。

    第二等级,就是优质首版专辑。

    价格是入门级的两到三倍。

    数量上不会太多。

    第三是稀有、签名优质、首版之类的黑胶。价格区间,在5000欧元以内,已初具收藏价值。

    到了这一等级,发行量嚯存世量,已经非常小了。

    最后第四种,是可以上拍卖会的顶级黑胶唱片。

    可遇不可求。

    要求发行歌手或乐队本身的音乐,有“穿越时间”的能力。

    还要历经几十年,保存完好才有价值。

    比如“甲壳虫乐队”在1968年发行的特别限量版黑胶唱片,到了2015,拍出了79万美金的高价……

    黑胶卖的好,证明在有钱人中,唐文的歌迷也不少。

    叮!

    玻璃杯轻轻碰在一起。

    金黄色香槟受到刺激,涌出的气泡更加绵密。

    唐文喝了一口,感慨道:“不愧是伦敦。”

    “没错!谁能不爱伦敦?!”负责人语气里满是得意。

    唐文笑了笑,没说话。

    “这就是伦敦的底蕴,唐!今天的音乐会效果棒极了,我知道你主要在好莱坞发展,但是也应该经常回来看看,做些活动。”

    负责人语气真挚,亲切感十足,把唐文当作了真正的同乡。

    面对如此热情,唐文能说什么呢?

    只好主动跟对方碰了一杯,点头答应。

    次日。

    唐文带着伦敦的成功,飞赴北欧。

    北欧地广人稀,只有一场活动,当晚还要赶赴丹麦……

    有华纳提供的商务机,一路上倒也舒适。

    他领略着欧洲的风土人情。

    美国的约翰·梅尔,过得不是滋味。

    从那天派对过后,总有记者在他面前提起唐文,不怀好意地在拿两人进行比较,并暗示他不如唐文。

    有人问他怎么看“唐文,正在冲击整张专辑全部登上公告牌的记录”。

    约翰·梅尔实在没忍住,说了句“这是不可能的!”

    确实从来没人做到过。

    这话被人放大解读,传着传着,便有各种版本传出来。

    几天后,他在别墅搞烧烤派对。

    被收买的傍友,拿着几张小报,从外面匆匆赶回来,对他说道:“伙计,怎么搞的?

    有人说你跟人打了赌,认为唐文肯定无法创下新的纪录。

    如果你输了,你愿意亲吻母猪的屁股!”

    “what the f**k!我从没打过这种赌!”

    “什么鬼?我们这两天一直跟着约翰,他确实没做过。”

    “……”

    傍友把花边小报分给他们:“可能是一些讨厌你的小记者写的。”

    “我要告他们诽谤!”约翰·梅尔感觉非常奇怪,自己得罪的人多了。

    怎么就这个唐文总是被反复提及?

    他一个外国歌手,怎么敢说要冲击“广告牌”新纪录的?

    用脚指头想,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

    美利坚的歌坛,没有外人想象得那么公平。

    他听过唐文的歌,对方唱得是不错。

    创作能力也强。

    属于他这位年轻成名的天才,也会嫉妒的水平。

    但是,光唱得好有个屁用?

    欧洲那么多伟大的乐队和歌手,有几个能在公告牌创下纪录的?

    出来混是讲资源、讲出身、讲背景的。

    你唐文,一个外国歌手,谁给你的自信?

    约翰·梅尔讨厌唐文,自以为对方抢了自己的格莱美最佳新人。

    把唐文视作竞争对手,所以,受【亲和力】词条影响不大。

    被收买的傍友:“伙计,不管怎么说,报道已经出来了,今天少喝点酒,梳理一下应对媒体的思路。我们帮忙假装提问的媒体……”

    另外两位发小,也认为这主意不错。

    约翰随口答应,但是少喝酒是不可能的。

    没有外人,他说的都是心里话。

    却不知道,有人把手伸进口袋,按下了“特殊型号”录音笔的开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