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农家穷叮当,科举当自强 > 第845章 一言不合围了府衙

第845章 一言不合围了府衙

    舒舒服服的休息了一晚。

    第二日起床下楼吃早饭的时候,几人刚下楼梯掌柜的便殷勤的凑了上来:“几位起来了?这是要出去吃早饭吗?”

    汤亭林继续保持着‘老爷’的架势,这话自然由王学洲回答:“对,我们打算去尝尝这里的早点。”

    “客来香汤面足足二十多种,味道都很不错,不管是大老爷们还是读书人们都喜欢吃,诸位可以去尝尝,是否需要带路?我可以给诸位叫个人过来。”

    汤亭林眉头一皱:“不用。”

    掌柜的也不失望,依然态度良好的给他们说明了地址。

    “杨禾,等下你少吃一点,只吃一碗行不?等出了门,我再带你吃别的好吃的。不要可着一家吃。”

    吃的多了必定引人注意,万一被人盯上找上门呢?

    怕倒是不怕,就是感觉怪麻烦的。

    杨禾不情不愿的点点头。

    客香来的招牌很大,铺面五开间,因为大堂里面坐不下,桌子都伸到了外面,坐的满满当当,还有许多人提着食盒打包带走,足以可见客栈掌柜说的不是虚话。

    正好有一桌人离去,他们四个立马占了位置,坐下让小二收拾了一人要了一碗面。

    “你们听说了没有,朝廷打算开海,地点就设置在了咱们太仓港!”

    “胡闹!开海?他们凭什么开海?倭寇和海盗抢杀的不是他们,便可以站着说话不腰疼?”

    “也不能这样说,事出有因,可能是因为百姓之前围了府衙,吵着闹着没事做活不下去了要官府给个说法,因此府尊大人才想出这样的办法来。”

    “呵!你说的冠冕堂皇不还是为了你家的纺织小作坊?你以为开了海就能卖出去东西了?天真!海面上一望无垠,没有经验的人就连方向都搞不清楚,你知道倭国在哪?爪哇国和红毛夷在哪?你怎么把东西卖出去?”

    这三个穿着学子澜衫的人对话说的是方言,王学洲勉强听出了一个红毛夷,立马看了过去。

    说的人面皮白嫩眉眼飞扬,身形清瘦,眉宇之间带着几分倨傲,一看就是个读书人。

    还是个娇生惯养的读书人。

    这可不是一般人呐!

    王学洲捅了捅宋源:“翻译翻译。”

    宋源压低了声音, 将刚才的对话重复了一遍。

    饭桌上,被怼的学子听到这人的话,讨好一笑:“我就是胡说的,我当然不知道在哪。”

    人杰地灵之地,文风昌盛,三人的对话声音不算小,自然也有旁人听到。

    其他桌上的自然也有读书人,闻言看着那位神色倨傲的人开口:“这么说,这位兄台知道?”

    那年轻人嗤笑一声:“自然,不然我怎么说得出这两个国家之人?开海之事,违背祖宗,不是好事!”

    有人质疑:“吹牛!看你娇生惯养的,怕是连船桨都没碰过?还在这大言不惭的谈论开海好坏,你赚过一分钱吗?饿都饿死了,没了后代哪来的祖宗?”

    那年轻人被气的脸色涨红,甩袖背过身:“我从小耳濡目染知道的自然比你们多!一群愚民,本少爷懒得跟你们论长短。”

    一开始开口的学子立即劝道:“就是就是,跟他们犯不着说那么多,咱们快点吃儿,听说府衙的公告已经贴出来了,陆学兄他们组织了人去府衙门口反对呢!咱们吃完也去助助威去!”

    三人加快了吃面的速度,王学洲他们的面也端了上来。

    其他桌上的人也讨论了起来:“就这些读书人事多,这事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跟他们没关系,跟他们家里有关系啊!咱也别管闲事,这事对咱们有好处吗?我听说可有些不详啊……”

    ……

    听到宋源翻译的话,汤亭林也坐不住了,压低了声音催促道:“咱们也快点吃完去看看。”

    王学洲吃着手中的这碗阳春面,感觉确实还不错,就是份量有点少,两筷子下去就没了。

    杨禾吃了感觉跟没吃似的,一筷子下去面没了他还在咂摸嘴。

    没吃出味儿来。

    汤亭林可不管他们那么多,看他们吃完拉着他们就跟在那三位学子后面走了。

    一大早,府衙门前的布告处就聚集了一大群人。

    有百姓、还有一群穿着澜衫各位整齐的读书人,面馆三人一会面就入了读书人的队伍。

    王学洲他们只能挤在后面看热闹。

    有人大声喊道:“开海可以,那要是海盗侵袭,官府打算怎么办?你们得让官兵去俺们村里守着!不然这不是逼我们送死吗?”

    “出海可以!得给唔们免税!不然吃不消的哦。”

    “知府大人呢?让他出来解释解释,将洋货弄进来,唔们的东西还能卖出去吗?到时候我们怎么办?”

    还有学子抱着算盘噼里啪啦一顿算,然后声嘶力竭的喊道:“大人!万万不可啊!咱们的棉布现在是三钱银子一匹,若允许番商入境,必涨至一两!”

    有人质疑:“为什么涨价?”

    “为什么?上个月就有开海的流言传出,漳州那边便放松了管制,结果不到半个月,那边的米价就翻倍了!”

    “什么?那还得了?知府大人呢!求他收回命令!我们不想开海!”

    “不开海!”

    “不开海!”

    门外一群人喊声震天。

    府衙内,徐墨皱眉询问:“还没见到王大人下船?”

    魏知府冷汗涔涔,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下官命人守在码头等了足足两天,确实没见到王大人的身影,反倒是见到了不少陆、谢、丘、华、虞家这五家的人。”

    徐墨冷笑:“他们对王大人一无所知,嫌脖子硬就去试试!”

    魏知府抬头看了一眼外面,欲言又止的看着徐墨:“大人,百姓反对的声音如此激烈,不利于此事的进展啊····”

    徐墨一张脸拉的跟驴脸似的,胡须颤了颤怒骂道:“一群刁民,此事对他们来说利大于弊!本官费尽心机好不容易为他们争取来的,他们还不乐意了!此事定是有这五家从中作梗,妄图趁着往王大人没来之前让本官让步,做梦!”

    “螳臂当车,不自量力!跟本官一起出去看看。”

    久久不见里面的大人出来,只有府衙的衙役出来维持秩序,但也略微有些敷衍。

    无他,因为这些衙役大都也是本地的。

    他们一面碍于公事不得不拦着,但私心里也觉得大家说的有道理不好硬拦着。

    因此场面一度有些难看,府衙门口都被群情激愤的人扔了一些烂菜叶子。

    汤亭林看的目瞪口呆。

    他们才到姑苏城两天,就彻底的见识到了宋源的那句‘民风如此’是什么意思了。

    这哪有一言不合围了府衙的?

    难道他们就不怕被抓起来?

    正想着,他突然听到旁边的王学洲也大喊起来:“不开海!不开海!我们乐意给陆老爷当家奴!我们乐意给陆老爷干活!我们乐意给陆老爷当牲畜!我们为陆老爷举大旗,看谁敢与陆老爷为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